艾滋病毒-zw-本科-new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26403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83 大小: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毒-zw-本科-new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艾滋病毒-zw-本科-new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艾滋病毒-zw-本科-new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艾滋病毒-zw-本科-new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艾滋病毒-zw-本科-new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毒-zw-本科-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毒-zw-本科-new(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一种感觉叫受伤 有一种心情叫绝望 我终于知道 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站在现代化的城市里 却感觉不到阳光 也看不到希望 我站在人前 销蚀得只剩下一团悲伤田伯光,中年男性,1989年,因田伯光,中年男性,1989年,因 “肺炎肺炎”入院 治疗,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一个月后,又因入院 治疗,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一个月后,又因“感 冒引起肺炎感 冒引起肺炎”而入院。而入院。 查体:查体:体温3839间,已持续1周,无明显 诱因,乏力,伴有腹泻,后转入传染科治疗。转 科不久,全身淋巴结肿大,背部出现皮肤卡波氏 肉瘤,视力下降,后左眼失明,体重减轻。体温3839间,已持续1周,无明显 诱因,乏力,伴有腹

2、泻,后转入传染科治疗。转 科不久,全身淋巴结肿大,背部出现皮肤卡波氏 肉瘤,视力下降,后左眼失明,体重减轻。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CD4CD4+ +细胞(0.410细胞(0.4109 9), CD4CD8为0.5(正常范围为1.21.8)。6个月 后患者死亡。), CD4CD8为0.5(正常范围为1.21.8)。6个月 后患者死亡。病史记载患者生前于1984年被派往非洲工作,有不 良性行为史,无输血或静脉吸毒史。病史记载患者生前于1984年被派往非洲工作,有不 良性行为史,无输血或静脉吸毒史。 年轻的男性同性恋 外周血几乎查不到CD4细胞1981年, 美国 Gottlieb收治4例1981

3、年, 美国 Gottlieb收治4例卡氏肺孢 菌肺炎病人,伴有广泛的粘 膜白色念珠菌病、扩散性巨 细胞病毒感染。卡氏肺孢 菌肺炎病人,伴有广泛的粘 膜白色念珠菌病、扩散性巨 细胞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发现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艾滋病)AIDS,艾滋病)1982年底, 美国有800例艾滋病病人, 并在地域和人群中扩展。1982年底, 美国有800例艾滋病病人, 并在地域和人群中扩展。先天性免疫 功能缺陷先天性免疫

4、 功能缺陷1983年,法国年,法国Montagnier等首次从一例慢 性淋巴结肿大的男性同性恋患者中分离到一株 新的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结肿大相关病毒。等首次从一例慢 性淋巴结肿大的男性同性恋患者中分离到一株 新的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结肿大相关病毒。2004年10月11日, 正在上海访问的法 国总统希拉克为中 国科学院上海巴斯 德研究所揭牌。2004年10月11日, 正在上海访问的法 国总统希拉克为中 国科学院上海巴斯 德研究所揭牌。1984年,美国Gallo等从艾滋病患者中也 分离出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型。1984年,美国Gallo等从艾滋病患者中也 分离出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型。1986年,统

5、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am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986年,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am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目前,HIV/AIDS流行正以1.6万人/天的速 度迅速发展,每天死亡8 000人。目前,HIV/AIDS流行正以1.6万人/天的速 度迅速发展,每天死亡8 000人。1、 形态与结构、 形态与结构核心:核心:RNA、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RNA、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核衣壳核衣壳: 20面体对称20面体对称包膜包膜: gp120 (刺突) gp41(跨膜蛋白

6、)gp120 (刺突) gp41(跨膜蛋白)HIV病毒体图解HIV病毒体图解基因组基因组 2条相同的正 链条相同的正 链RNA 两个单体在5两个单体在5 端通过部分碱 基互补配对形 成二聚体端通过部分碱 基互补配对形 成二聚体HIV-1:9.3kbHIV-2:9.7kbHIV负染电镜照片,表面可见糖蛋白刺突 (由各含gp120和gp41的3个分子构成),核 衣壳立体对称,标尺=100nm。HIV负染电镜照片,表面可见糖蛋白刺突 (由各含gp120和gp41的3个分子构成),核 衣壳立体对称,标尺=100nm。HIV-1电镜照片HIV-1电镜照片显示核心高度特征性的排列:楔型或圆形。显示核心高度

7、特征性的排列:楔型或圆形。2、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5LTRgagpolvifvpr vpu/vpxenvrevtatnefLTR3 5帽子结构,帽子结构,3polyA尾尾 均含有三个均含有三个结构基因结构基因(gag、pol、env)、 三个)、 三个调节基因调节基因(tat、rev、nef)和辅助基 因()和辅助基 因(vif、vpu/vpx、vpr等)等)5端和端和3端各含有相同的一段核苷酸序 列,称为长末端重复序列(端各含有相同的一段核苷酸序 列,称为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LTR含有启动子、增强子、TATA序列等多个特定 调控

8、区,对病毒基因组转录的调控起关键作用。LTR含有启动子、增强子、TATA序列等多个特定 调控区,对病毒基因组转录的调控起关键作用。3、 复制、 复制 (1)吸附和穿入(1)吸附和穿入吸附: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吸附:与特异性受体结合HIV感染Th 细胞的扫描 电镜图HIV感染Th 细胞的扫描 电镜图辅助受体:与gp120、CD4分子共同形成高 级结构,促进病毒包膜与靶细 胞膜的融合。辅助受体:与gp120、CD4分子共同形成高 级结构,促进病毒包膜与靶细 胞膜的融合。CXCR4:HIV亲T细胞病毒株辅助受体CCR5: HIV亲巨噬细胞病毒株辅助受体能封闭CCR5和CXCR4的化合物或特异 单克隆抗体

9、将可用于AIDS治疗能封闭CCR5和CXCR4的化合物或特异 单克隆抗体将可用于AIDS治疗(2)脱壳脱壳在酶作用下脱壳,释放出HIV核心内容物。在酶作用下脱壳,释放出HIV核心内容物。() RNA cDNA(-) RNA:DNA杂交体 dsDNA两末端LTR 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 RNA cDNA(-) RNA:DNA杂交体 dsDNA两末端LTR 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前病毒前病毒DNA(3)逆转录)逆转录整合酶整合酶逆转录酶逆转录酶(4)生物合成(4)生物合成前病毒活化、转录前病毒活化、转录DNARNA 拼接成拼接成 mRNA病 毒蛋白病 毒蛋白(结构 和非结构蛋 白结构 和非结构蛋

10、白)DNARNA 加帽加尾 成子代加帽加尾 成子代RNA(5)装配与释放RNA 结构蛋白 核衣壳 套上包膜 出芽释放结构蛋白 核衣壳 套上包膜 出芽释放如果不受抑制,HIV在一个受感染的 个体内每天大约可复制产生10如果不受抑制,HIV在一个受感染的 个体内每天大约可复制产生101010个新病毒 颗粒,导致数百万CD4个新病毒 颗粒,导致数百万CD4T细胞被破坏。T细胞被破坏。HIV-II:一个颗粒正显示芽生的过程。一个颗粒正显示芽生的过程。人免疫缺陷病毒通过胞浆出芽释放:人免疫缺陷病毒通过胞浆出芽释放: A:在透射电镜中HIV微粒开始出芽,还有一些A:在透射电镜中HIV微粒开始出芽,还有一些

11、 成熟的微粒;成熟的微粒; B:扫描电镜中HIV微粒正从淋巴细胞中出芽。B:扫描电镜中HIV微粒正从淋巴细胞中出芽。HIV 复 制 过 程 小 结HIV 复 制 过 程 小 结4、HIV分型与变异4、HIV分型与变异HIV-1:全球流行:全球流行HIV-2:西非流行:西非流行两型核苷酸序列相差大于两型核苷酸序列相差大于40HIV gag和和pol基因基因:较保守:较保守env基因基因:高度变异区:高度变异区(1)逆转录酶:无3(1)逆转录酶:无3外核酸酶的校正功能(2)免疫压力外核酸酶的校正功能(2)免疫压力变异的原因5、培养特性病人自身外周或骨髓中淋巴细胞病人自身外周或骨髓中淋巴细胞传代淋巴

12、细胞系:传代淋巴细胞系:如如HT-H9、Molt-4细胞细胞黑猩猩和长臂猿黑猩猩和长臂猿黑猩猩也有左撇 子从血液和淋 巴液中分离 到HIV从血液和淋 巴液中分离 到HIV查出HIV 特异性 抗体查出HIV 特异性 抗体发 病发 病6、抵抗力对酸很敏感对酸很敏感弱 对温度较敏感对温度较敏感 56 30min可灭活可灭活 室温(室温(2022)液体环境中存活)液体环境中存活7d以上以上 干燥时数小时滴度下降干燥时数小时滴度下降90%99% 对消毒剂和去污粉等化学因素相当敏感对消毒剂和去污粉等化学因素相当敏感 70%乙醇、乙醇、2%甲醛、甲醛、0.1%次氯酸钠等次氯酸钠等 对紫外线、对紫外线、X 射

13、和射和r射线不敏感射线不敏感二、致病性和免疫性高危人群(吸毒者、卖淫妇女、同性恋者)高危人群(吸毒者、卖淫妇女、同性恋者) 一般人群(2050岁年龄段)一般人群(2050岁年龄段)(一)传染源(一)传染源HIV无症 状携带者HIV无症 状携带者患者患者血液 精液 阴道分泌液 乳汁血液 精液 阴道分泌液 乳汁 唾液?唾液?(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 性行为: 性行为: 传播的主要方式传播的主要方式 经血液或血制品、器官移殖、人工受精等 经血液或血制品、器官移殖、人工受精等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欧洲约为15%非洲约为45%美国为20%30%欧洲约为15%非洲约为45%美国为20%30%不经过治

14、 疗干预一般的社交接触,包括握手、共 同进餐、礼节性接吻、游泳,以及昆 虫(蚊子等)叮咬是不会传染HIV的。一般的社交接触,包括握手、共 同进餐、礼节性接吻、游泳,以及昆 虫(蚊子等)叮咬是不会传染HIV的。印度加尔各答 一名患艾滋病 妇女正在亲吻 他的5岁的儿子 ,她说她这样 做不会把艾滋 病传染给儿子在上蔡县文楼村在上蔡县文楼村艾滋病 村,吴仪紧紧拉住艾滋病患者张 老太的手,关切地询问她的病情。艾滋病 村,吴仪紧紧拉住艾滋病患者张 老太的手,关切地询问她的病情。王某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 疗期间,王某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 疗期间,12月月1日,他荣幸 地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副总理吴仪的

15、亲切慰问。日,他荣幸 地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副总理吴仪的亲切慰问。(三)流行概况(三)流行概况我国HIV感染者和 艾滋病人数我国HIV感染者和 艾滋病人数HIV感染者已经从吸 毒者等高危人群扩 展到社会各个阶 层,从事各种职业。HIV感染者已经从吸 毒者等高危人群扩 展到社会各个阶 层,从事各种职业。至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 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和病人约年底,估计中国 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 病人为万人,其中 病人为10.5万人;估计万人;估计 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年当年新发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4.8万人。万人。(四)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 病

16、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1. PUNCTURED MEMBRANE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 透性增加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 透性增加(四)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形成多核巨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形成多核巨细胞导致细胞死亡Cells Fuse2.形成多核巨细胞而导 致细胞死亡形成多核巨细胞而导 致细胞死亡Infected CD4 cellGp120 positiveWhy do all T4 cells disappear? Uninfected CD4 cellGp120 negative(四)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形成多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