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5324700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7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7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7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7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时、分、秒时、分、秒 第 1 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 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 ,知道“1 分=60 秒” 。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 1 秒及 1 分(60 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 秒秒。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挂图出

2、示钟面,伴随 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 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 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时钟有 3 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走 1 大格就是 5 秒。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 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 1 秒钟 师:1 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

3、一听。 (利用时钟的 “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 1 秒。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 ,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 得最准。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 1 秒,数一个数也是用 1 秒。1 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 短短的 1 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 1 秒钟 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 1 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 惜时间,不浪费每 1 分、每 1 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 1

4、2 走到数字 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 字 6 走到 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 10 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 12 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 12,这时经过多长时 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 1 圈,就是 60 秒,这时分针走 1 小格,也就是 1 分钟, 所以 1 分=60 秒。 (三)练习:体验 1 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 分钟的长短。 2、师:1 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

5、算、摸脉搏体验 1 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 1 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 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 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 2 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 40( ) 。 小明跑 100 米要用 19( )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 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 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

6、用品整理到书包 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秒秒 的的 认认 识识 秒针走 1 小格的时间就是 1 秒 秒针走一圈是 60 秒 1 分=60 秒一、

7、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 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1 时等于多少分”?“1 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挂图,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 时,3 时 20 分,6 时,9 时 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1”:2

8、时=()分 (1)教师:1 时等于?(学生答)那 2 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 分 b、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602=120 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 4 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 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 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 秒=1 分(10 个 1=1 个 10) 60

9、分=1 时(10 个 10=1 个 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 2: (1)教师投影例 2 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 7 时 30 分离家,7 时 45 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 6 走到 9。走了 3 大格,是 15 分钟。 b、4530=15,是 15 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 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 5 页“做一做” 。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

10、1)50 分比 1 时少()分,1 时比 45 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 1 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 时至 3 时 45 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 9 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 了几分?一节课 40 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 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第 3 3 课时课时 时、分、秒的巩固练习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1、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 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 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 3 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 成。 2、完成“练习一”第 4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 同的

12、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 5 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 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 6 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 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 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 8 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 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 9 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 1 分=()秒 4 时=()分 9 分9 秒 36 分2 时 5 分=()秒 150 秒2 分 400 分

13、4 时 10 分1 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 2:05 开始,到 2:50 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2 时=120 分 45-30=15 分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 10、11 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科书 914 页例 1、例 2 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 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在有关加法的现实情景中,培养

14、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 得加上进上来的 1。 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现在我 们大家就来汇报交流一下。 2、生: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电脑出示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它们属于 什么动物种类。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简单说明已知种数即中国 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 胁种数指即将灭绝

15、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 3、生:理解图意后,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野生动物的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感受 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树立起学好书学的信心。 二、二、探索新知探索新知 (一) 、教学例 1 师:通过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 出数学问题? 师:将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生: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列出算式后,先进行估算。 3、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时、分、秒的巩固练习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时、分、秒的换算

16、计算经过的时间4、看看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汇报交流,说说你还有哪些问题 遇到困难。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了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加入估 算环节,目的是增强估算意识。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以前学过的,自己 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列出的算式学生没有办法独立解决的时候,再进行讲解,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1、提问:还有那些数学算式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 2、鼓励学生提出多个问题。 3、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如“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4、生:(1、 )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简单汇报自己的想法。 (2、 )独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