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是文化翻译的可行策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1690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植是文化翻译的可行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移植是文化翻译的可行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移植是文化翻译的可行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移植是文化翻译的可行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移植是文化翻译的可行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植是文化翻译的可行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 无忧论文网 qq:357500023 移植是文化翻译的可行策略 摘 要: 由于结构主义的束缚, 国内的归化 异化之争基本上还是直译 意译之争的延续, 在这种语境下宣扬异化主导论会导致生译硬译之风的蔓延, 给翻译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针对异化主导论的危害, 本文试图借用 L efevere 的“移植”理论窥测中国文化翻译走向, 并据此评析归化 异化论争的症结, 指出移植是文化翻译的可行策略, 是翻译冲破结构主义藩篱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移植; 文化翻译 最近几年, 国内翻译理论界围绕着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论争的焦点是文化的归化与异化。 尽管国内学者对于归化 异

2、化的解释不尽相同, 但大都倾向于将其解释为文化翻译的策略(st rategy) , 将归化 异化之争视为由来已久的直译 意译之争的延续1 2 。虽然翻译实践尤其是汉英翻译实践中大多数译者仍然坚持以归化为主调, 但在翻译理论界目前总的状况似乎是异化的呼声更高、人气更旺。 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 异化学派所倡导的“保留异域文化特色”的主张, 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有利于中国译学建设, 但是异化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 国内异化学派往往将“过度归化”等同于归化, 将纯语言层面的直译混同于文化异化。除此之外,“异化”这个术语在汉语中所引发的误解也很成问题。为此, 笔者试图借用 L efever

3、e 所用的“移植”(accu ltu rat i on) 一词为文化翻译策略正名3 , 并对归化 异化的连续体 (con t inuum ) 进行剖析, 为使国内归化 异化理论跳出结构主义藩篱进而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转向尽微薄之力。 一、 归化 异化: 敢问路在何方?众所周知, 作为翻译术语的归化(domest icat ingmethod) 和异化 (fo reign izing method) 是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 (V enu t i) 1995 年才提出来的。英国出版的翻译学词典将归化定义为:“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 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 将异化定义为“在一

4、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 。简而言之, 归化要求译文尽量采用译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化解差异靠近读者; 而异化则强调尽量保存原语的表达方式, 让读者去化解差异走进原文。 无论归化还是异化, 二者关心的都是文化, 而不是单纯的语言层面, 这对翻译学的发展是有利的,二者的分歧只在于用什么策略来应对原语文化, 是让其“入乡随俗” , 还是任其“本色不改” 。二者之所以能共存, 是因为它们均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4 ; 二者之所以争, 是因为归化 异化 (特别是走向两极的所谓归化 异化) 各有自己的不足。归化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减轻读者的负担, 让读者通过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欣赏异域

5、风情, 因此, 和异化译文相比, 归化的译文往往拥有更多的读者。 从某种意义来说, 读者或者接受者的自愿认同程度是衡量译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的文化翻译 (主要是文学翻译) 历来重视读者、重视归化传统, 成功的翻译作品也多是归化之作。张谷若翻译的苔丝采用的就是归化手法, 此处试举一例。The lath2like st r i p ling f row ned1“W ho be you,then, John Durbeyf ield, to o rderme about and callmeboy? You know my name as w ell as I knowyours!”

6、5 那位身材细瘦的半大个子, 把眉头一皱, 说: “约翰德北, 你是什么人, 敢支使起俺来, 还叫俺小子 ? 咱们谁还不认得谁!” 6 张先生将 lath like (板条状的) 译作“身材细瘦的” , 虽然有抹杀原文比喻形象之嫌, 但毕竟能完整表现语义, 似乎无可厚非。原文中的比较句式被译作“咱们谁还不认得谁” , 可谓恰到好处, 既体现了原文的语体, 又恰如其分地传递出原文意图及语用意义, 原文的文学蕴含也表现无余, 这样的译文真的是既忠于原文文本又不负译文读者。 当然, 归化的提法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归化到何种程度为宜。由于归化的度很难把握,“过度归化”的现象屡见不鲜

7、, 以致译文抹杀了原文的文化意象以及文化蕴含。 过度归化是不利于翻译事业健康发展的。 为此,异化论者抓住这个把柄, 对归化策略进行猛烈抨击,并极力倡导异化。 异化主张尽力保存异域文化特色,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以雪莱的 O de to the W estW ind 为例, 有人建议将其译为东风颂 , 理由是英国的 w est w ind 相当于中国的春风, 这是明显的归化倾向; 而按照异化的主张, 西风就是西风, 读者应努力靠近原文, 而不是原文迁就读者。就此例而言, 异化的西风颂要比归化的东风颂更胜一筹, 原因是中国文学中“东风”也未必都是欢欣, 陆游的“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8、” 7 , 其中的东风也是无尽悲凉。 由此可见, 对于旨在照顾读者的归化译文, 读者也未见得处处领情。在许多时候, 异化确实大有用武之地。随着人们对归化 异化的重新审视, 有些学者提出新世纪的文学翻译应当以“异化为主导” 。异化主导论的提出, 有着浓浓的“矫枉必须过正”的味W 无忧论文网 qq:357500023 道,对于纠正以归化为名、随意抹杀原语文化蕴含的错误倾向有很大帮助。但是, 不容忽视的是, 异化一旦真的成为主导, 其潜在危害将远远超过归化。首先, 异化论者所罗列的归化“罪状”其实是“过度归化”罪状, 异化论者因为“过度归化”而否定归化, 颇有因噎废食之嫌。其次, 归化即便是过了头,

9、毕竟还有读者捧场; 而异化一旦过了头, 极容易助长生译硬译之风, 译犹不译, 连翻译最基本的跨文化交际功能也丧失殆尽。另外, 在大多数情况下, 异化对于保存原语文学蕴含并没有多大帮助。以莎士比亚的名句 To be o r no t to be that is the ques2t i on 为例, 哈姆雷特的这句独白内涵极为丰富, 绝非生死二字可以涵盖。 无论是归化的译文“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8 , 还是异化的译文“活下去还是不活: 这是问题” 9 , 都没有传递出哈姆雷特那种百感交集却又无从了断的心态。倒是以模糊语言学为理据的翻译“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更好地保存了原文的蕴含

10、, 圆了一个归化 异化论者未圆而又难圆的梦。由此可见, 在“文化搭台、 翻译唱戏” 的新世纪, 归化 异化均有其用武之地, 也各有各的局限,归化 异化只是多元中的一元, 决不是文化翻译理论的全部。 尽管异化论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但中国翻译界还是应当冷静地思考, 给异化一席之地, 还归化一个清白, 让翻译跳出结构主义的藩篱, 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转向。 二、移植: 让翻译走向多元 异化主导论的提出, 使刚刚趋于平静的归化 异化之争又起波澜, 同时也引发了翻译理论界关于文化翻译策略的重新思考, 更有学者开始从关联理论以及后殖民文论等新的角度对其进行重释。从长远的观点看, 归化与异化的争辩, 就象矛

11、与盾的交锋,不可能作出最后了断; 异化, 由于其作为翻译术语的误导性以及其作为翻译策略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也不可能取代归化而成为新世纪文学翻译的主导。为此, 本文试图用“移植”作为文化翻译术语, 就新世纪文化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走向这个触动翻译理论界神经末梢的问题阐发几点愚见。 (一) 异化: 缘何异而不化 异化主导论的提出, 是与国内翻译事业的繁荣、国内读者品位的提高分不开的。异化论反对随意抹杀原语文化意象, 主张把原语文化交给读者去理解与消化, 其最高境界无疑是“既异又化” 。如果异化真的能给中国带来 “既异又化” 的翻译, 那将是中国译坛之幸, 其成为文化翻译的主导也将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可是

12、不幸的是, 目前国内倡导的异化, 由于种种原因, 基本上还是直译方法的延续。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谈异化, 极容易助长生译硬译之风, 致使译文“异而不化” 。一旦异而不化, 异域文化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 翻译就无法完成跨文化交际的功能, 其后果比由于归化偏离方向所引发的“化而不异”更为可怕。异化之所以“异而不化” 、不能成为主导,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异化的界定还存在严重缺陷。迄今为止, 关于归化的解释已基本成形, 而异化的界定却依然“名花无主” 。从业已发表的论文来看, 国内所提的异化基本上和直译等值, 归化和异化的分界更是让人迷惑。异化之所以“异而不化” 、难于接受,是因为译语接受外来文化是有条件的

13、。 以现代汉语为例, 由于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汉语对异域语言文化的吸收越来越开放。 但是, 异域文化融入汉语是有条件的, 它必须遵循汉语习惯、 弥补汉语表达方式之不足, 或者能与汉语近似说法并驾齐驱, 与汉语文化不发生尖锐冲突。 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 异化的译法就很难融入汉语。以 St1 V alen t ines Day 为例, 其异化译法“圣瓦伦丁节” , 让人全然不知所云, 使“情人节”这个富于浪漫情调的节日变得黯淡无神, 最终还是被汉语所淘汰。异化主导论倡导的是异化为主, 也就是说, 译文中难免有些归化。而异化为主的译文一旦夹杂归化, 读起来就十分别扭。一向以归化著称的林纾, 归化中

14、冒出个异化的“蜜月” , 曾令人拍手称道; 而在一向为异化论者所称道的卞之琳先生所译的哈姆雷特独白中, 异化为主调的译文中突然冒出“衙门的横暴” 10 , 读起来很不舒服。由此可见, 中国文化翻译应当重视异化, 但不可以异化为主。异化为主极容易助长“异而不化” 的生译硬译之风, 给日渐繁荣的文化翻译事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二) 移植: 异域文化的本土再生 面对悬而未决的归化 异化之争, 面对值得质疑的异化主导论, 重挑归化的大旗显然是行不通的。 此外, 在翻译论争中, 走中间道路也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文化翻译真的非归化 异化莫属吗? 基于对此问题的思考, 本文试图借用“移植”说法探讨文化翻译, 进而提出关于中国文化翻译走向的初步构想。所谓移植, 就是在充分考虑异域吸收能力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将异域文化保存在译文之中, 通过翻译使译语读者W 无忧论文网 qq:357500023 感悟乃至消化异域文化。在翻译是跨文化交际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