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斗争主题是龙江文学之魂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299100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0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存斗争主题是龙江文学之魂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存斗争主题是龙江文学之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存斗争主题是龙江文学之魂(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6责任编辑: 刘颋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专题半个多世纪以来, 黑龙江文学所取得 的成就令人瞩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学发展格局中, 地位非常重要。龙江当代 文学大系 的编选者们显然意识到要正确 认识和评价龙江当代文学, 必须以唯物史 观为指导, 深入把握文学发展的自身规 律。因此, 他们把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 发表后的解放区文学与新中国文 学以及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作为一个整 体来思考, 组合成这样一个黑龙江文学的 大观, 让我们看到了黑龙江文学伴随着中 国人民生活前进的脚步在发展进步的时 代风貌。 虽不能说小说比其他文学样式更重 要, 但 “五四” 以来的文学认识评价传统

2、总 是把小说成就当做文学发展的最重要的 标志来看待。因此, 某种意义上, 小说的 成就可能代表着一个地域文学成就。如 果上述认识还算成立的话, 我们可以说, 黑龙江的小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时期的 小说成就是相当突出的。一部 暴风骤 雨 , 一部 林海雪原 , 就足以表明黑龙江 在整个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两 部小说直到现在, 还像两座文学高山一样 让我们敬畏, 尽管当代黑龙江小说不断有 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问世。 研究黑龙江的小说发展, 我们不难发 现, 一个深厚的主题贯穿于整个小说发展的 历史进程中, 成为黑龙江文学发展之魂 那就是一个民族为改变苦难的命运, 为自 身解放与幸福而牺牲奋斗的坚

3、强意志和 精神品格。这种民族生存斗争的主题实 际上在 讲话 中被提高到时代精神的高 度来认识, 并一直成为新中国文学的基本 精神之魂。新中国文学正是在这样的思 想基础上展开其伟大的时代风貌,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村题材小说、 工业题材小 说、 军事题材小说以及其他题材小说, 并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留下丰富的文 化遗产,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坚 持认为, 新中国文学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 时代文学所取得的成就, 都和这样的时代 主题血脉相联。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这个传统的主题的继 续与弘扬。我们注意到, 黑龙江的小说正 是沿着这样的路线向前发展的。 我们会更加注意到, 新中

4、国的艰难困 苦的历史赋予了黑龙江伟大的历史使命, 使这个地域注定要和新中国命运紧紧联 系在一起, 注定要和国家民族的安全稳定 联系在一起大庆油田和北大荒。这 两个战略坐标的确立, 奠定了黑龙江特殊 的战略地位, 是我们国家民族新的生存斗 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当代中国人民改变 命运的斗争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也为黑 龙江文学提供了独有的思想资源和表现 资源, 加深了黑龙江文学主题的厚重性。 由于大庆石油文学和北大荒文学的形成, 黑龙江的小说创作不仅在地域文化风情, 民风民俗描写上有别于其他文化地域的 小说, 也在主题厚重丰富以及独特性方面 形成了别的文化地域的小说所不具有的 优势, 从而开辟出

5、黑龙江小说新的走向, 坚定了黑龙江小说主题的表达。正是黑 龙江人民的伟大牺牲和奉献给黑龙江小 说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黑龙江的文学是丰富多彩的, 小说创 作也是多种多样的。许许多多的作家为 表现这片土地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 努力, 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但是 一讲到黑龙江的当代文学史, 必须重点提 及大庆油田文学和北大荒文学。实际上,就小说发展规律看, 大庆油田文 学和北大荒文学并没有仅仅成为 文学史, 而是当代文学历史的进 行时。它们发端于新中国时期, 却成熟于我们这个时代, 有了代 表性作品, 有了代表性作家, 成为 黑龙江文学立于全国文学的两个闪亮品 牌。这两个闪亮的文

6、学品牌是由生存斗 争的文学主题支撑着的, 因此, 也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生 长点。可以说, 这两个丰厚的文学资源应 该是取之不尽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进程中, 我们将会越来越深刻地认 识到, 这两个文学生长点的重要性, 越来 越认识到 讲话 以来的中国文学精神主 题的重要性。之所以特别看重大庆油田 文学和北大荒文学, 是因为这样的革命文 学传统正在被当前流行的消费文学和休 闲文学所严重消解, 中国文学精神有可能 正在朝着令人担忧的方向转变。在这个 意义上, 强调生存斗争的文学是对当下的 一种警示。 龙江当代文学大系 的编选者们显 然意识到这样一种文学的主题和文学思

7、想的进步有着必然的关系。可以说, 源于 民族解放斗争生活, 得到 讲话 精神所确 认的生存斗争的文学主题, 在当时就是一 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也是一种先进文化的 表达。这种进步性和先进性已经成为中 国文学发展创新的经验与传统, 推动着中 国文学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一个很 长的历史时期里, 我们总是只会在国外寻 找先进的文化, 以为国外才有先进文化, 找来找去, 进了许多误区, 走了许多弯 路。自己的文学不但没有多大进步, 反而 困难重重。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了共 识先进的文化其实本质上是人民和 民族创造美好新生活伟大斗争的产物, 必 须立足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时代生活, 在人 民创造与进步的

8、历史中找到先进文化, 才 能推动文学的进步。黑龙江文学的进步 正是有了先进文化之魂。赤叶这个名字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篇文章, 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有次翻开 龙江当代文学大 系 诗歌卷 , 恰好第106页, 迎面而来的便是 向远 方 , 写的是建井工程队工人的生活与情怀新 的矿井建成了, 工程队走向远方、 新矿工来到建好 的矿井,“声声鞭炮夹杂着汽车的吼叫/起伏的欢呼 间和着相互的叮咛/矿山人就是如此质朴又深厚/ 总是为别人幸福而引为光荣! ” 诗句没有什么新奇, 但联系起诗句描绘的那个火红年代所常有的场面 和诗句背后的故事, 给人的冲击是巨大的。而类 似这样与新中国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相呼应的诗

9、 篇, 在黑龙江诗人笔下甚为常见。沙鸥所说:“我像 看见了那些工友, /怀着水蜜桃般饱满的快乐与热 情, /紧张地工作在炉旁。 ”( 太子河的夜 ) 。就是 这样的激情, 就是这样在远方而永远向着更远的 远方的情愫, 总是在不经意中重击着人们的心灵。 黑龙江诗歌承继了我国诗歌沉郁、 刚毅、 蕴藉的传 统, 写出了多种生存条件下的坚韧, 以及昂扬向上 的情愫, 体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追求。 向远方的人们最热爱的是自己的祖国,“太阳 会落下, /河水会干涸, /你中国人民胜利的旗 帜, /却永远年轻, 永远高高飘扬在世界上! ” 严辰 的 国旗 奏响了共和国赞歌动人的旋律。难怪, 梁南说他愿坚定地追随

10、在祖国之后:“我不属于 我, 我属于历史, 属于明天/属于祖国花冠的 头顶, 风的脚步, 太阳的心/从黎明玫瑰色的云朵 穿过, 向远方这行进之音, 恳切而深沉/像探 索一样无尽紧紧把祖国追随”( 我追随在祖 国之后 ) 。因为伟大祖国的步伐、 呼吸是那样地 吸引、 鼓舞着他的儿女。并且龙江人在祖国的怀 抱里永远自信:“跌倒了, 路依然坦荡/爬起来, 头 仍旧高昂”( 郑义成 生命之旅 ) 。 向远方的诗神是大气、 粗壮、 豪迈的, 他们愿意把父亲作为诗 歌中一个重要意象, 充分彰显诗歌的阳刚特质。潘永翔如是说: “一个丰收的季节/颂词与挽歌/在父亲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 松 花江 ) , 父亲

11、是个永远向远方的战士、 建设者、 开拓者, 正如王英文 所言:“那天父亲把红旗的一角/为我系在脖子上/就离城走了” ( 那以后的事 ) , 每个有志向的龙江人都或多或少地承继着父亲 的性格与命运, 于是, 我们看到白帆这样吟诵:“我在父亲身后摞着 麦子/摞着摞着把自己也摞成了父亲/后来父亲像麦子一样被 割倒了/麦芒和阳光在岁月的天空交相辉映/护送超脱的灵魂横渡 天宇” , 而在70后诗人姜超那里, 对父亲的言说显得更为悲壮:“毒 日轰鸣着掀翻土地的血脉/我的故乡就这样丢了/影子摇晃的舞蹈 里/首先是父亲/其次是写诗的我”( 我把故乡丢了 ) , 父亲、 故乡、 诗、 我, 密切联系在一起, 故

12、乡不再, 则父亲不再、 诗情不再。 向远方的龙江人对爱情的抒发特别炽烈, 1980年发表于 诗 刊 第一期的林子的 给他爱情诗十一首 是当代龙江爱情诗 的代表, 她的诗句有的堪称惊世骇俗:“所有羞涩和胆怯的诗篇/对 他, 都不适合/他掠夺去了我的爱情/像一个天生的主人, 一把烈 火! ” 有的则优美蕴藉:“思念, 是一条悠悠的小河/时间的帆船在上 面漂过/当爱的春风往心坎上吹拂/就泛起了阵阵清波” 这样 的诗句在当代文学中应该说是不多见的。刘云开的 一只鸟 这样 婉转地表达爱情:“非常非常普通的一只鸟/为爱情醉了/而这跌跌 撞撞的家伙/竟栖在我的心上” ; 而老诗人苗欣的 问与答 则写得 格外

13、隽永:“相见在夏, 相恋在夏/你是我心上的茉莉/秋日芬 芳, 冬日也开花” , 体会起来, 真有蕴藉无限的感觉。 本书开篇是方行的 我的歌 , 作品以非洲土著口吻, 表达对超 级大国的不屑, 这样胸怀开放、 意念充盈的诗篇堪为主流。我们可 以清楚地看到,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出生的诗人的手法、 意象大多 是写实的、 具象的、 直接的, 而60后作者, 或者发表于上世纪八九 十年代诗人的作品, 则有明显的抽象性、 语义多样性。同样是写 雨, 1940年出生的宋歌说:“雨雾里一声春歌响/湿漉漉的音符带 雨滴/顺着歌声找人影/咋不见山村野闺女? ”( 杏花雨 ) 而在1971 年出生的王冬冬那里, 雨

14、的情调是这样的:“如果是夏夜里的叶子/ 响亮地叫起来/平静的池塘里也会有/江河样的澎湃/把绛蓝色的 窗帘/挂在时间的另一端”( 夜晚有雨的脚步是必要的 ) 这也许是 时代发展、 社会变化之必然吧。而在本诗卷的最后一首曹疏 影的 海报 里, 女诗人眼中所概括的 “海报” 命运居然是这样的: “墙皮可以容忍绿苔, 却推开/不属于自己的纸角, 灰尘和灰尘/在 胶水的印迹里拉着手/这个城市的风把它吹得更卷” 。但是, 像 “雪” 这样的意象, 在龙江诗人笔下绝对刚毅而迷人, 并且绝对没有 不带感情的无动于衷。“年复一年的雪花/开在平原的枝头/让锐利 的北风/为一片新生林带剪彩”(潘永翔 落雪 ) ;

15、而王勇男 多雪的 冬天 则直抒胸臆:“感谢母亲生我在北方/感谢北方养我在大雪小 雪里/年年岁岁” 。这些诗句都让人看到了龙江人不同的艺术追 求, 看到了新时代龙江诗歌的多种可能。面对浩浩11卷 龙江当代文学大系 , 我挑选 了 “报告文学卷” 进行研读。为什么呢?因为这里 面有不少震撼过我的心灵的作品。虽然黑龙江在 小说和诗歌等领域同样有突出成就, 但在我的学生 时代、 青年时代以至新时期以来, 黑龙江一些报告 文学名篇确乎一直存留在记忆深处。我想重温它 们。这也许是一种怀旧心理吧。我注意到, 这个选 本是以是否写黑龙江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为其选择 范围的, 于是包括了本土作家和异地作家的作品;

16、如今把这么多好作品集结起来, 比印象中的丰富还 要更丰富。可以说, 这个选本阵容壮观, 琳琅满目, 大作联袂而来, 有令人目不暇接之感。 我始终认为, 对报告文学来说,“写什么” 至关 重要, 因为它主要还是一种选择的艺术, 有点接近 摄影艺术; 而对小说来说,“怎么写” 就更加要紧, 因 为它要创造一个真实世界之上的虚构的和想象的 世界。正因为如此, 对报告文学的创作而言, 它所 面对的真实世界的广阔与丰富程度便是第一位 的:要看这里是不是有大事件大人物云集,是不 是有足够的历史价值、新闻价值和文献价值,是 不是有惊心动魄的瞬间或传奇色彩的人物,这里 有没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积淀,都是很关键的,需 要作者的慧眼去认识和发掘。当然,也不可一概 而论,小人物小事件也照样可以写出深刻的意 味,但是, 毕竟题材原型本身意义的大小对于选择 具有决定意义。只要看一看就会发现, 黑龙江实在 是一个报告文学创作的富矿; 抗联的血战史, 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