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多元化培养的研究报告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5286788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多元化培养的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多元化培养的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多元化培养的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多元化培养的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多元化培养的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多元化培养的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多元化培养的研究报告(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研究报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研究报告南通市通州区二窎幼儿园 崔轶云一、一、 课题的提出课题的提出3 岁左右的幼儿随着心理、生理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一切跃跃欲试,有着强烈的自己动手的欲望和一定的操作能力,他们渴望参与成人的各种劳动。在幼儿的“二课改”中我们将“学会做人”提到了一个新的要求,把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教师也更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将“学会做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教材“学习” 、 “生活” 、 “游戏” 、 “运动”中,都贯穿了“学做人”的要求。据测查,我园幼儿有 60%以上达不到本年龄段孩子所具备的自理能力,其原因主要来自

2、于家庭。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家庭中对幼儿过份的溺爱与保护,造成幼儿从小在缺乏困难与障碍的环境中成长,自理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不佳。因此,我园提出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策略的研究课题,以期藉此提高我园全托班的保教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提高办园水平。二、二、 课题的界定课题的界定生活自理能力: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三、三、研究目的、方法及对象研究目的、方法及对象1研究目的:促进幼儿独立自理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认识与研究水平。(1)探索培养幼儿自理能

3、力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2)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指导能力,促进其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的理解与实施,带动教师的研究水平的提高。2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记录法、个案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经验总结法。3研究的对象:我园小班幼儿。四、四、研究过程研究过程1课题准备阶段:(2009 年 8 月2010 年 1 月)首先,课题组对幼儿、教师进行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认识及现状”的调查分析,对我园生活设施进行了测查,为课题的提出与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现实依据。 其次,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通过对新纲要 、 幼儿园工作规程 、 幼儿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学习,结合查

4、阅资料、自学、向姊妹园所取经并实地考察等活动,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概念、内容、对幼儿的发展的影响以及课题的其他相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使课题组成员达成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重要性的共识。再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纲要等学习资料,有目的计划地开展面向个别与全体的家长工作,取得了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可能性,仔细分析我园幼儿现状。我们认为只有在完善生活学习设施的基础上,全体教师的教育认识与要求才能达以一致性与连贯性,在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下,才能充分发挥我园的整体优势。根据研究目标设计了促进幼儿发展的实施流程。2课题实施阶段:(2010 年 3

5、月2010 年 6 月)(1)加紧完善设施,为课题实施提供物质基础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我园因地制宜,加紧改善设施,使幼儿的操作及教师的要求有了立足点。 (2)以活动为载体实施研究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活动中,教师充分认识并利用日常生活教育的复杂性、多样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帮助幼儿学习技能、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活动中,教师充分认识并发挥集体教育活动面向全体的优势,通过学科分解活动重难点,促进目标达成。游戏活动中,教师充分认识并利用幼儿喜欢“玩中学、学中玩”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活动灵活开放、轻松有趣的优势,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找出困难,并勇敢面对困难,独立克

6、服困难,从而树立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意识。环境创设中,教师充分认识并利用主题墙饰、评比栏及各个区角的直观性、操作性和美观大方的特点,让幼儿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参与环境的设计、收集并制作有关内容,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3)测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依据。测评内容分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学习能力两方面。在研究实施过程的各个小阶段我们都设计了具体表格测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而幼儿学习自理能力则通过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表现的观察与分析,形成对幼儿进一步的了解。3课题结束阶段(2010 年 8 月2011 年 4 月)(1)对幼儿进行后期测评,统计分析测查结果。(2)整理课题各类相关资料,进行

7、论文、教育随笔等资料的汇编。(3)完成研究报告。五、五、研究效果研究效果1幼儿的发展通过两年的研究,我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会做,尽力做到独立进餐、睡眠、入厕和盥洗,能保管或整理好自己的衣物、书包、玩具,按要求独立收拾分管的玩具和材料。2教师的成长(1)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在研究中,教师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起初阶段的学习,教师对幼儿独立自理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认识。(2)提高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水平在研究中,教师将研究目标分解入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中,大大提高了教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效性

8、与指导水平。3家长的提高在课题准备阶段的现状测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幼儿在家中表现出的任性、依赖性强深感头痛,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非常赞同。然而,他们往往一边表示赞同,一边又出于“怜子之心”,不断地要求教师多多照顾,甚至以“我们孩子在家从来没有做过”为理由来搪塞我们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具体要求。我们认为,这些现象是家长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认识不够深入引起的。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家长工作。研究在不断深入,家长也在不断提高,从与家长的交谈中、家园联系册的留言与实际行动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重要性的深入认识与对课题研究的支持。六、六、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还需进

9、一步解决的问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研究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新问题,如:如何利用家园同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这些问题将指引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为孩子的发展而不断努力。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南通市通州区二窎幼儿园 崔轶云小班幼儿,刚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变到陌生的环境中来,由家中的“小皇帝”变成幼儿园的“小主人”。如何真正发挥他们的“小主人”效应,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问题。有些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差,不能独立的进行入睡、盥洗、入厕、进餐等习惯。对于这些有困难的孩子,我们老师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代替,

10、而是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我以往带小班幼儿的经验,我觉得在“生活区”内投放材料从而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步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活动区活动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起幼儿的兴趣和操作欲望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状况,我班分期在“生活区”中投放手帕、衣服,给小动物喂食,给娃娃梳头、穿衣服等等,一步步的提高目标,针对有困难的幼儿稍加指导、帮助。随着活动的继续、教育目标的不断深入,教室有目的、有计划的变换材料,使材料的功能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幼儿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而且也帮助幼儿树立了自信,他们不再过多的依赖

11、父母、同伴及老师,经常表现出“让我自己来”“我会的”自信心,生活自理能力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怎样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一年来,我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一、 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

12、干净,不留脏物。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 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二、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 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较为合适的。如“系扣”训练:我们利用布贴游戏的形式进行。首先将大树和树叶贴好,在适当的位子订上扣子,用布剪好不同颜色的水果,并在上面索上扣眼,然后让幼儿给大树系

13、上果实。诸如此类的训练还有系小动物,系美丽的花等。幼儿兴起盎然,很快就学会了。 三、 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 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如叠手绢:我们先让幼儿认识手边有四条边。再教幼儿叠手绢的方法:把手绢平放在桌上,两手抓住其中的一条边,一条边说着:“我和对边握握手” ,将手绢向对边折,幼儿也一边学着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手绢,兴趣浓厚。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

14、衣服甩在身后,报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 四、 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 ”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 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 我们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一双手”专栏,根

15、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如:取放点心杯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五、 通过家园配合,督促幼儿完成自我服务的劳动。 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家校通、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如学期初根据对幼儿的短期观察,掌握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技能水平。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本年段幼儿本学期自理能力的课题计划,列出表

16、格填写出具体掌握的劳动项目。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以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家园教育方法一致、目标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与保教人员交流,全面掌握幼儿劳动的情况,并以家校通、短暂的谈话,专栏介绍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出配合的要求。学期末,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观摩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掌握的情况,再填写表格。并以书面形式将幼儿的发展向家长汇报,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探索,我们为幼儿组织了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丰富、增长了幼儿自理能力的生活经验和简单的保护方法。实验的结果使我们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生存的可靠保障。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 “小皇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