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285885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 2013 年高考古典诗歌复习表现手法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2、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赏析。 学习重点: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赏析。 学习难点: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 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 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自主探究】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 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 就是不用形容

2、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 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 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 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 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 烧自己,照亮别人

3、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 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 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 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 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5、烘托烘托 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 表现的对象鲜明突

4、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 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 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6、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7、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 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 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8、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 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 “每

5、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 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 “动”为动) ,形成意境和形 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9、正侧结合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 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 想象余地。 10、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 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6、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 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11、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 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 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 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 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江雪。 ”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 12、从对方着笔(虚写)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

7、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 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 遐想。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 13、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 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典题导航】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 分)(2006 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8、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 答案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这首诗将“边城暮雨”的远景与“雁飞 低”的近景、 “雁飞”的高与动和“芦苇”的低与静、 “雁飞低”的抑与“芦笋生”的扬形成了衬托对 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 分)_ 【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

9、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 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重点语句鉴赏的能力。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在岳阳楼上住宿、 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 这可能是诗人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巩固提升】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2006 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10、 _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 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 “风波”象征 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2、 (2010 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 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

11、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_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 【答案】 (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 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 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2013 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考试说明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要点 1、什么

12、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 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 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表

13、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 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 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 诗。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示例 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 诗人守望山头, “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孤云

14、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 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 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 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 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 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 敬亭山,无语,望着它,

15、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 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 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 ,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 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 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 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 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