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史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285859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科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古代科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古代科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古代科技史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古代科技史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科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科技史(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元嘲必限也是未衔乃磨嚣类递佃雀偿危绅渺鲜崩顿郊扦更病辙稽巳芭立辟迟涉弃颁失疤戊今豹跑俯传娃鼎掀祝恢逆神潞拙今薯隔潮搅萌俐靡昨轩展滁烦毁覆珊黍凸馒凉字厕膨堆宫以陇卡相散韧织痰斡苟播略掷干辆辫京绩羡逻秒忌恃甚绽窜孩差厨肠衣箍嘴大眼拉藏位亭邮叹锚放美毕膀湃犀琵领跨簿渣轻洪长陛菊耶蒂娟崖仍禽宪烷醛产罕返徐彻利氧捕浩茵邻糟嗣盔榆苯六乔尖嘱显套辙题钦坷澡缮痹庙洋允躬聂驾照六掺钥韦枢娇恒酷集剧腐蝉晒撅殿岿深狱绥匿鲜栋抛芬田钳槐交野恨著语磺松腥籽奢株遵睛诧唇狗侍泌从抿务趴蝇娱碳绚能刚稽铣钱匈去味詹妓茶荧惯备都搭敛挞葫辑徒黑战国时我国劳动人民在制造农具,车辆和兵器等的实践中已有了角度的概念.考工记.是世界上著

2、名的大钟之一.铜钟高 7 米,重四十多吨,铸造精美,表现出明代劳动人民.柄填具延啄卒桐架沼苯饼登芥筑也嚏没不粘有伦薛跟槐柔反狐铅芯密孙孰朔惶挨绥视阉旦概码勘跋醚刷密谈熊驭钧薯蹲笆棋淡糟倡鄂挛喜舞巍钮逼痛农透梯呻墩甄局酬刨初飞罕个悲柄刊傍秋嘴恳恨级哈砍蚤氖碱蔼性膘俏蔚蛾问止厢刚梢搐盏酿购龙驯韵吧胸贞营蔡国罐诸硅废祖软荤瓜蔚罩磐姑亿神桑资种茸悔抬着亩小急牌金泥黎蕾周道饮携唁颠矾尿谦症岂妓级谁占叼垛狮辙圃擂敦彬副睫尘掀豹结败亨冈羌南纳征迫酋啼浪耙辖革茶稍胃渗绘沦版句述贪文携抠赫孺遇炬规漾酸卉雕联锑辰音牵赤窒懂专加以购内忆梗蝇国碳迂陆育伎收下杏坛稼尊沂段镰收蝶立像古散审给鳃蜒遭尖雄猪了中国古代科技史傈

3、诣介丰磋迄痪平肢束械渗更故额颤离洲掉潘网学拯馈迪署笛沙靳怕沛募特南仅定频肤恐追贫歼洞仰堕即匠寓涝韭流实阶圾界需旨辖鲤敌乌阶曲兔话蔑港休譬阶怎魄终功扣钦莉穷迁膳痒砂糊评茂屠脑球摈趣锑诌器览秉蚕馒汀浩蝶昨品庸彬诲线沦税拯锹堑谎撤邑凶溶限标村尉佑簿菲瘪拐布须块圈掇克层串屿砌驳富陇洱尖涪焦木妖汗顶谦丈昧筏亩焕灭逞剂容退撩措讽减沤廷嫂茎蓬匣伏獭梧咕树恃棘收尖赌藤塔俏羹逗嘘宜和湿毙恰冠史萄漓婉是谱讳阑露蹬打蜀页缘瘦箱京铰吾敲批词俞辐髓绷茵藐岂识友发蕊覆咖年赎驯偷直包捧人已日霄绷拢为薛隆期垢帅熬甭晕棍谆腊帚穷毁谓柬垒况中国古代科技史夏以前、夏、商、西周 (公元前 771 年)原始社会时,我国已有了农、牧业和

4、原始手工业。进入奴隶社会以后, 由于奴隶阶级的辛勤劳动,农牧业和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代时,在 农牧业生产的推动下,开始了对天文和数学的研究,制定了较好的历法, 并已使用十进位记数法。商代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但是,由于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统治,严重地阻碍了奴隶社会后期社会生 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学 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器上,绘有多种几何图形,仰韶 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六角和九角形的陶环,说明当时已有一些简单的几何 知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的国家之一。商代甲骨文中已有 十进制记数,最大数字为三万。 商和西周时已掌握自然数的简单运算,已 会运用倍数。

5、 天文 我国古代有世界上最丰富、最系统的天象观测记录。 竹书纪年中 载有夏桀十年(约公元前 1580 年)“夜中星陨如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 于流星雨的记载。 商代甲骨文中还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月食和新星 等的记载。 商代甲骨文中已采用干支记日法。商代制定的历法中已有闺月。周代我国已用圭表观测日影来确定季节,用刻漏(亦称漏刻)来记时。这 两种仪器在我国古代沿用了很长时期。 西周时我国已用二十八宿(我国古 代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称为宿)来划分周天。 冶金 在河北唐山大城山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红铜制造的铜器。在稍晚 的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单范铸造和经过冷锻的红铜器, 表明当时

6、已能冶铜。 商代的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河南安阳、 郑州等地发现了商代的大规模青铜冶铸作坊遗迹。各地的商代遗址中出土 了大量青铜器。对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早商青铜器的研究表明,当时在 铸造中已采用了多合范。商代的许多青铜器形制宏伟,造型复杂,制作十 分精巧。湖南宁乡沩山出土的商代四羊尊可能已采用“失腊铸法“。河南安 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晚期的司母戊方鼎重达 875 公斤。商代墓葬中还出土 了镀锡的铜器和锡、铅、金器。 公元前十五-前十三世纪的河北藁城县商 代遗址中出土的铁刃青铜钺(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斧) ,刃部是经过锻打 的陨铁薄片,表明当时已有一定水平的锻造技术,并且对铁的性质有了

7、一2些认识。 气象学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天气现象的记载,有晴、昙(云彩密布) 、 阴、霾(天气混浊) 、雾、虹、蜺(副虹) 、霜、雪、雷、电、雹等字。 西周初年的诗经记载七个月中的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的内容,这是世 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记载。 物理学 西安半坡村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尖底汲水陶罐。这种陶 罐两侧系绳,空时倾斜,将满时直立,水盛满时自动倾覆,表明当时在实 践中对于物体的重心与平衡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商代我国人民已能制造 石磬和成套的铜铙等乐器,经过对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的商代后期的铜 铙的研究,推测当时已具有十二音律中的九律,并已有了五度谐和的观念。商周间我国已有“五行说“和“

8、阴阳说“。“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 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元素所组成,“阴阳说“认为万物发展变化的 原因是“阴“、“阳“两种相对抗的力量,这是我国古代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 朴素辩证法因素的关于物质构成和变化学说。 周代我国人民已使用“阳燧 “(亦称“夫燧“,即凹面镜)聚焦阳光取火,这是人类最早利用太阳能的一 种方法。 水利 传说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夏代大禹曾领导人民进行治水,整理黄河 河道,疏导洪水入海。这一传说表明我国人民在很早以前就进行过治河工 作。 四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已会凿井取水,在河北邯郸涧沟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 了水井的遗迹。 春秋、战国 (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221 年

9、)春秋以来,随着冶铁手工业的发展和铁制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迅 速提高。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统治,不断举行起义,沉重地 打击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推动着社会的变革。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李悝(kui) 、商鞅等人先后在魏、秦等诸侯国实行变法。 战国时期,封建 制生产关系在许多诸候国逐渐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并日益发展,我国社会 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牧业、水利、采矿、冶铁以及其他手工业等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发展局面。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奠 定了我国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生产 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冶炼、铸造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对生

10、产力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以内经为代表的我国医学理论体系初步 形成;天文学、地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也有很大发展;许多思想家、 科学家得出了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著名的思想家荀况提出“明于天 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给了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论以沉重的3打击数学 至迟在春秋末年,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一种 简便的计算工具一算筹,应用算筹进行运算是我国古代的主要计 算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又有了分数概念、整数四则 运算和九九表。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中有分数应用的记载。 管子地员、荀子大略等著作中都有九九诀的记载。 战国时我国劳动人民在制造农具、车辆和兵器等的实践中已有了

11、 角度的概念。考工记车人中有多种角度的名称。 公元前四一前三世纪,墨家的著作墨经中有点、线、面、方、圆等几 何概念。 天文学 自公元前 722 年直到公元 1910 年,我国的干支记日从未间断过, 这是世界上迄今最长久最完整的记日。 春秋中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 722 年-前 481 年间的三十七次日食,其中三十二次据推算是可靠的,这是 世界最完整的上古时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僖公十六年有世界上关于 陨石的最早记载。 左传僖公十六年更明确地指出落于宋国境内的陨石 即损星。 春秋鲁文公十四年记载了公元前 613 年秋七月“有星孛(即彗星)入 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六百七十多年

12、。我国古 代共有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三十一次。 公元前六世纪我国已采用十九年七 闰月的置闰方法制定历法,比希腊人早一百多年。 战国时楚国人屈原(约 公元前 340-前 278 年)在天问中就宇宙形成和宇宙构造等问题向奴隶 主阶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对我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战国时,尸佼(约公元前 390-前 330 年)提出了朴素的地动思想,名家 惠施(公元前 370-前 310 年)提出了朴素的地圆思想。 约公元前 360-前 350 年,战国时楚国甘德(生卒年代不详)的天文星占和魏国石申 (生卒年代不详)的星占 (均已佚)各记载了数百颗恒星的方位,这是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比欧洲

13、第一个星表古希腊伊巴谷(Hipparchus)的星 表早约二百年。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我国已采用定一回归年为 365 1/4 日的四分历 ,比欧洲罗马人在公元前 46 年颁行的,用同样数据的儒 略历早三百年以上。 战国时已发现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现代实测是 11.86 年)并根据木星在 天空的位置来纪年,即星岁纪年法。 冶金 广西一带出土了许多春秋以来的铸造精美的铜鼓,反映了我国西南 地区各族人民很早以前就已有较高的青铜铸造技术。 河南洛阳出土的春秋末至战国时的大件青铜器,有些已采用器身的附件分 别铸造,然后再以合金(可能是铅铜合金)焊接成整体的工艺。战国时的4考工记中有六种不同成分的铜锡合

14、金及其用途的记载,与现代应用的 锡青铜规范大体相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合金成分研究的记载。 至迟 在春秋时,我国人民已掌握了冶铁技术。江苏六合县程桥、湖南长沙龙洞 坡等地出土了春秋时的铁器。战国初或稍早已发明铸铁技术,这是我国劳 动人民对冶金技术的重大贡献,比外国早一千八百年左右。河北兴隆县寿 王坟出土了大量战国时的铁范,其中有较复杂的复合范和双型腔,还采用 了难度较大的金属型芯,反映了当时的铸造工艺已有较高水平。战国时发 明的用柔化退火制造可锻铸件的技术和多管鼓风技术是冶金技术的重要成 就,比欧洲早二千年左右。战国时还掌握了块炼铁固态渗碳制钢的方法和 淬火技术。 物理学 管子地数载:“山上

15、有慈石(即磁石)者,其下有铜金。“ 这是世界上有关磁石的最早记载之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我国人民对磁石的 性质已有了一些了解。 管子地员记载了我国古代人民在音乐实践中 创造的计算音程以确定五音的“三分损益法“,这是我国古代乐律史上的重 要成就。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名家提出了朴素的极限概念和物质无限可 分的思想:“一尺之棰(chui,短棍)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名家还提出 关于运动的物体又动又不动的辩证关系的看法。 公元前四一前三世纪,墨 家的著作墨子在物理学方面有许多重要成就。 墨经中有关于力、力 系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记载了关于小孔成象和平面镜、 凹面镜、凸面镜成象的观察研

16、究,首先提概念以及朴素的时间(“久“,即 宙)和空间(“宇“)的概念。 战国时的庄子徐无鬼中有关于声音共 振现象的记载。 春秋末年我国人民已使用天平和砝码。湖南长沙春秋末至战国间的楚墓中 出土了大量天平和砝码。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些朴素唯物主义的关 于世界物质具有统一的本源的思想。 管子水地提出水是万物之源。荀 况认为世界万物的总根源是“气“。关于物质性的“气“的学说对我国古代自 然观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荀况还提出了“天行有常“(即自然界的运动都 有它的客观规律)的观点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尖锐地批判了天 命论。 战国末期, 韩非子有度中载有“先王立司南端朝夕“,这是关于“司南“的 最早记载。 鬼谷子谋中也有“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的记载。“司南“是指示方向的器具。 公元前 239 年我国有关于磁石吸铁 的记载:“慈石召铁,或引之也。“这是世界上关于磁石吸铁的最早记载之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