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总体规划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244360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DOC 页数:215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理市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大理市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大理市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大理市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大理市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理市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市总体规划(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理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概况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东距省会昆明 398 公里,西离中缅边境的瑞丽市 580 公里,是 昆畹公路( 320 国道)和滇藏公路( 214 国道)的交汇点,也是滇西重要的交通节点和 物资集散中心。 大理属高原盆地地形,西面是横断山脉南端的点苍山群,东面是鸡足山的南延山脉,中间 是洱海和洱海湖滨盆坝,市域面积 1468 平方公里。大理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属北亚热 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风能丰富。 大理市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境内居住有白、汉、彝、回等 25 个民族, 1996 年末全市总人口 47.47 万人,人口密度 338 人

2、/ 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 人口中白族 30.92 万人,占总人口的 65.1 ;汉族 13.54 万人,占总人口的 28.5 。 大理历史悠久,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 737 年至公元 1253 年,大 理分别经历了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历来是云南的 农业生产基地,商贸、文化发达。 大理市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一身,拥有众多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对民族学、人类学和云南人类进化史的研究 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1983 年下关市、大理县合并成立大理市

3、,现辖下 关、大理两个办事处,喜洲、凤仪两镇,市郊、七里桥、城邑、湾桥、银桥、挖色、海东、 太邑 8 个乡,共 89 个村公所、 429 个自然村。大理州政府、市政府均设在下关。 1992 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市内设立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大理市处于云南省地震多发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确定为 9 度抗震设防区。因此,抗震防 灾对大理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背景 建国初期,大理和下关县、市分制,下关即编制了总体规划方案; 1983 年,大理县又编 制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方案。 1983 年大理和下关合并成立大理市后,于 1987 1989 年编制了新的大理市城市总

4、体规划,并完成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规划和大理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两个专项规划。 综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阶段,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不同时期的城市建设均产生 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在大理市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上做了 大量细致认真的工作,确定的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符合当时的客观条件。规划对近年来城 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名城保护和风景区保护等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开展、 深化城市规划工作,为本次规划修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由于大理市地处滇西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地区,长期以来曾深受交通条件和人力 资源、宏观政策等的限制,城市发展较沿海地区和经

5、济发达地区滞后,城市建设和城市面 貌也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需要。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大理市的情况近年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理飞机场的建 成通航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交通状况;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即将建成通车,将使大理 的对外交通条件日趋完善;市域内公路、水运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的扩展也对城市的形 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内外旅游热的兴起和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大理 市的旅游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发展旅游的势头良好。同时,大理正面临产业结 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市场经济仍需进一步深化。这一切均为城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上一版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提条

6、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不能满足城市进一步发展和实际 变化的需要,对上一版总体规划的修编已迫在眉睫。 本次规划是大理设市以来第一次将下关、大理、凤鸣三城区以及“三顶桂冠”的要素作为一 个整体同时考虑进来,并且是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苍山洱海风景区总 体规划三项内容同步进行,规划修编适逢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修编条件已经成熟。 (三)本次规划修编重点 1 研究和确定大理市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战略。 2 调整城市性质和规模,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3 优化城市布局,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4 协调好下关、大理、凤鸣三城区的关系,统筹安排、合理分工,解决各城区的发展

7、问 题。 5 研究历史遗产保护、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问题,在城市得 到发展的同时使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使城市文脉和山、水、田园交相 辉映的特色得到延续和发扬。 6 围绕大旅游作文章,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 7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建立安全、有效的综合防灾系统。 二、规划修编依据、目标和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是在 1989 年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和云南 省、大理州、大理市有关法规政策、文件要求进行的,主要依据文件如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 年 4 月 1 日 ) 2 建设部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8、( 1991 年) 3 建设部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995 年) 4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982 年 11 月) 6 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7 大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 五”计划及 2010 年远景目标 8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对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批复( 1996 年 9 月 20 日 ) (二)规划目标 1 优化市域城镇体系格局,加速城镇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完善市域交通系统,促 进城乡协调发展。 2 寻求城市新的生长点和布局出路,完善城市用地结构,保持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 3 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9、,健全城市保障系统,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 体系和先进的供应设施系统、安全防灾系统,建设高档次的商贸旅游中心和高品位的文化、 娱乐、体育中心。 4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重点保护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苍山、 洱海以及山海之间的田园自然景观地带,促进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争取进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创造条件。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力争在下个世纪中叶把大理市建设成为 面向 21 世纪的现代化国际 性旅游城市和环境优美 、 生态良好的文明城市 。 ( 三 ) 规划指导思想 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好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为城市发展留有余地。 2 用发展的眼光、变化的观点

10、认识城市,探索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预测,合理安 排,因地制宜解决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城市发展问题。 3 加大力度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苍山洱海风景区、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三顶 桂冠” 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4 突出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风情,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的概念,解决城市形态的延续和发 展问题。 三、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修编按照建设部要求,近期规划期限应为 2000 年,远期规划期限应为 2010 年, 同时也与省、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相一致。但是,大理市的修编工作开展较晚,若按 上述规划期限进行修编则目标期限太短,不利于对城市中、长

11、期建设发展作出系统的安排。 根据实际情况并征得各方同意,本次修编确定规划期限为:近期到 2005 年,远期到 2015 年,并对 2015 年以后城市远景发展提出规划构想。 考虑到与省、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相对应,并与其他城市具有可比性,规划中对经济 发展预测、人口规模预测等指标也相应给出 2000 年、 2010 年的发展预测数据。 (二)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范围为大理市市域范围,规划面积 1468 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统筹安 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设施规划的内容,以及苍山洱海风景区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各项内容。 四、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

12、济发展背景研究 1 自然背景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偏东,地处东经 99 58 100 27 , 北纬 25 25 25 58 之间。东与宾川县、祥云县相连,南与弥渡县、巍山县为邻, 西接漾濞县,北界洱源县。 大理东距省会昆明 398 公里,西离中缅边境的瑞丽市 580 公里。市境东西横距 46.3 公 里,南北纵距 59.3 公里,总面积为 1468 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15.7 , 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67.3 ,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 17 ,基本结构是七分山,一分半 平坝,一分半水域。 大理市属高原盆地地形,总的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中间低。山川多为

13、南北走 向,高山、湖泊、盆地、丘陵相间分布。西面有横断山脉南端的点苍山群,海拔在 3074 4122 米 之间;东面是鸡足山的南延山脉,由北至南有三峰山、大黑山、猫猫山、青山 等,海拔在 2500 3000 米 之间;南有吊草山、者摩山、凤山、定西岭等,海拔在 2300 2800 米 之间;中间是洱海和洱海湖滨盆坝,洱海周围的坝区海拔在 1966 2100 米 之间,是全市经济社会集中活动区。 市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湖泊较多,地表水、地下水和地热水资源都比较富足,地表水域面 积 220 平方公里(其中洱海水域占 98.7 ),全市平均水资源总量 64100 万立方米。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

14、湖泊,总面积 250 平方公里(其中在大理市境内 206 平方 公里),运行水位在海拔 1962.84 1965.84 米 之间,平均水深 12 米 ,最大水深 22 米 ,蓄水量 28.8 29.6 亿立方米。 大理市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日 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湿分明,风能丰富。坝区年平均气温 15.1 ,年平均降雨量 1078 毫米,年平均日照 2276 小时,最热月 7 月平均气温 20.1 ,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 8.7 ,无高于 35 和低于 5 的日平均气温,降雨量 85 集中在 5 10 月。 市域内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主

15、,主要有用于建筑材料的大理石、石灰石、凝灰石、 石英砂、麻石等。大理市素有大理石之乡的美称,大理石开采历史悠久,早在 1300 余年 前就已开采利用,唐代建造的三塔千寻塔中就有精美的大理石制品,大理石资源主要蕴藏 于点苍山海拔 2800 3000 米 一带,远景储量 1.32 亿立方米,海东、挖色三峰山也有 部分分布;石灰石主要分布于海东、挖色、凤仪一带,远景储量 11.59 亿立方米;凝灰石、粘土主要分布于凤仪、旧铺一带;石英砂主要分布于洱海湖滨、十八溪下游等地;麻石主 要分布于点苍山洪积扇附近。这些矿产资源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目前已经开采利用。 2 历史人文背景 大理市历史悠久,四千多年前

16、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苍山马龙峰、中和峰、海东鹿 鹅山曾出土大批新石器时期的石刀、石斧、石坠、粗陶器,发现人类居住的遗迹、用火痕 迹。洱海区域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器有刀、剑、斧,以及反映一定农业生产和冶炼水平的 铜犁。 汉代,大理同中原就有往来,与印度也有交往,是四川通往印度的“蜀身毒道”中转站,汉 武帝在这里设叶榆县,属益州郡。 隋及唐初,居住洱海区域的“河蛮”,在洱海西面建筑了太和、羊苴咩、大厘等较大的城邑, 洱海的南岸建有石和、石桥等城。 公元 737 年,在唐王朝的帮助下,洱海区域南面的蒙舍诏皮罗阁,征讨洱海附近的五诏, 统一为南诏,建都于太和城,公元 738 年,唐王朝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自此,大理成为 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的民族文化与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