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200775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产力发展、推动人类文化的事例及我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 创新的成果。)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探究一多媒体展示不同时代纺织机的图片 材料:纺织业的发展与纺织机的发明和改进 英国产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纺织分纺纱和织布两个环节。年,约 翰凯发明了飞梭,改进了织布技术。年,约翰惠特和路易斯保罗发 明滚轮式纺织机。织布速度变快而纺纱速度显得慢了。年,纺纱工、木工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锭子垂直放置的“珍妮机”。这种立式的多滚轮纺纱机 可以安装根锭子,大大加快了纺纱速度。年,阿克赖特 ()在别人的帮助下发明了动力纺纱机,改变了从前棉纱只能

2、作纬线不能做经线的局面。年,塞缨尔康普顿将阿克赖特的水力纺纱机 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相结合,发明了新一代的走锭纺纱机,称为“骡机”。 最初的骡机有个锭子,纺得的纱线不仅结实而且十分精细。后来经过改进,骡 机可装枚纱锭。这种纺纱机的出现改变了纺纱业跟不上的局面,相反造成了 织布业的困顿。年,根特的一位牧师卡特赖特造出了一架动力织机。由于 新式的动力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明,英国纺织业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轻工业。 思考、纺织机的改进和纺织技术的进步意义何在?其进步是通过什么实 现的? 、社会生产力由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结合你们所了解 的事例从这三个方面说明创新是怎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

3、发展的? (多媒体依次显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交流) 二、层层分析,教学互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板书) 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进步的历史充分说明了“科技进步的 实质就是创新”。科技的进步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使得科技进步,更新了生产 工具和生产技术,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劳 动者的素质,新技术使人类有能力将更多的事物纳入自己劳动对象的范围,甚至生 产出新型的原材料供人类使用。所以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师:同学们还了解到哪些体现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事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理解) 学生交流同学们能否分别列举一些我

4、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创新,科 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你认为这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对我国产 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充分利用来自学生的教学资源) 探究二材料: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一直受计划、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 主义,市场、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为此,邓小平对上述不 同层次的范畴造成的思想混乱,在理论上给予了澄清。邓小平强调:“我们必须从 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 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

5、资本主义区分开 来,得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 场经济”的结论,从根本上打破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思想对人 们思想的禁锢。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实现了社 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思考以上事实说明了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 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一大二公”的经济制度,发展和完善与之 相适应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

6、的分配制度等经济制度,推动 了政治体制改革。可以说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先导,推动了我国生产关系和 社会制度的变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经济体制的 改革带动了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板书) ()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探究三材料:课本页。 师:(简单解释材料中涉及到的三种思维方式) ()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古代科技水平较低,人们认识对象范围小,认识 水平低,没有能力认识事物的内在构成和联系,局

7、限于对事物现象的直观性,表面 性,局部性和偶然性的经验性认识,因此习惯于整体,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忽 视对事物的精确的量化和分析。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指孤立的,静止的,片面 的看事物。世纪后半期到世纪末,自然科学中比较完善的只有力学,自然 科学总的还处于搜集材料阶段。对各种现象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撇开它们之间的 联系和变化,暂时把它们作为一种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东西进行观察,分析。 这种孤立地,静止地考察问题的方法被培根等人带入哲学领域,形成了形而上学的 思维方法。 ()辩证的思维方式: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化 大生产的发展,现代社会生活日益

8、复杂,现代科学研究的细化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 和综合趋势不断加强,向系统的多样化,复杂化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兴起的系统科学。它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的类型,一般性质和运动 规律的科学,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基础理论,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思考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生) 师:归纳,()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板书) 实践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思维方式变革 ()创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 (板书) (学生交流)试举出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创新实现文化的发 展。 师:(总结)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是对 真理的发展,对实践的推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思维方式是较为抽象的知识,需要教师加以解释,并能通过简单介绍人类思 维方式的发展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能理解的问题则交给学生即可,实现 “主 导”与“主体”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