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的步骤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136953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的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的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的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的步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量经济学实验步骤 一:建立模型 (一) 、建立工作文件夹启动 Eviews 软件之后,在主菜单上依次点击 FileNewWorkfile ,弹出一个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选择 dated-regular frequency, 在起始栏和终止栏分别输入相应的日期 1978和 1999。然后点击 OK,在 Eviews 软件的主显示窗口将显示相应的工作文件窗口。 (二) 、输入数据 在 Eviews 软件的命令窗口中键入数据输入/编辑命令:DATA Y X1 X2 X3 此时将显示一个数组窗口,即可以输入每个变量的数值。 (三)、相关图分析 在命令窗口中分别输入:scat x1 y ; scat

2、x2 y ; scat x3 y 。分别得到 Y 与 X1,Y 与 X2,Y 与 X3 之间的散点图。然后估计 Y 与 X1、X2、X3 之间的关系,建 立估计模型。 在命令窗口中分别输入:scat log(x1 ) log(y) ; scat log(x2) log(y) ; scat log(x3 ) log(y)。分别得到 log(Y)与 log(X1),log(Y)与 log(X2),log(Y)与 log(X3)之间的散点图。 然后估计 log(Y)与 log(X1)、log(X2)、log(X3)之间的关系,建立估计模型。 (四) 、估计线性回归模型 在 Eviews 主窗口中点击

3、 QuickEstimate Equation,在弹出的方程设定框内输入模型: Y C X1 X2 X3 ,然后按回车键,系统弹出一个窗口来显示 OLS 估计结果。 在 Eviews 主窗口中点击 QuickEstimate Equation,在弹出的方程设定框内输入模型: Log(Y) C log(X1) log(X2) log(X3) ,然后按回车键,系统弹出一个窗口来显示 OLS 估计结果。 按照所显示的估计结果写出模型的方程。 二、模型检验 (一) 、一般分析报告 1、经济意义检验:判断各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和大小是否符合其经济意义。 2、统计分析检验 (1) 、分析可决系数 (

4、2) 、t 检验:将各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值与临界值 进行 比较,判断 ) 1 ( 025 . 0 k n t 其是否显著,即是否通过 t 检验。 (3) 、F 检验:将估计得到的 F 值与其临界值 进行比较,判断方程 ) 1 , ( 05 . 0 k n k F 总体上是否显著。 (二) 、计量经济学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1) 、简单相关性分析在 Eviews 软件命令窗口中键入:COR log(X1) log(X2) log(X3) 4,按回车键得 到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2) 、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在 Eviews 软件命令窗口中分别键入:LS log(Y) C log(X1);

5、 Lslog( Y) C log(X2); LS log(Y ) C log(X3)分别得到 log(Y)与 log(X1),log(Y)与 log(X2),log(Y)与 log(X3),的最小 二乘法估计结果,比较各估计结果的可决系数,选出初始回归模型。(3) 、逐步回归分析 将其余的解释变量分别加入初始回归模型中,即构造模型 Y= f (X1,X2) , Y= f (X1,X2,X3),并对模型分别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将结果进行比较,选出较优模 型。2、异方差检验 (1) 、 White检验建立回归模型:LS log(Y) C log(X1) log(X2) ;在方程窗口上点击 View

6、ResidualTestWhite Heteroskedastcity,得到 White 检验结果。比较 与其临界值 2 nR 的大小,判断其是否存在异方差。 2 3、序列相关性检验。 (1) 、DW 检验经上述模型估计结果中的 DW 值与其临界值的上限 及下限 进行比较,判读 u d l d 其是否存在一阶自相关。 (2) 、偏相关系数检验在方程窗口中点击View/Residual Test/Correlogram-Q-statistics,并输入滞后期为 10,得到残差 与 的各期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根据图形进行判断是否 t e 10 2 1 , , t t t e e e L 存在一阶及高阶相关性。 七、模型评价与分析。从多种检验角度对所建立模型进行评价,揭示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及模型与 实际的拟合程度。从宏观上分析实际状况,分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各影响因素,根据经济的发展估计变 量的影响程度的变化,找出最佳实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