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128724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犯罪社会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或填空 1、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就是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犯罪社会学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犯罪现象及基本特征、犯罪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类社会对犯罪现象的作用与影响、社会变迁。 3、犯罪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要坚持以下几点: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系统的观点 4、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阶段: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分析、总结阶段 5、犯罪研究的一般资料:关于犯罪人的社会特征资料、生活环境资料、受教育资料、研究所必须的社 会宏观资料。 6、犯罪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

2、 7、调查法的方式很多: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其中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最为普遍 8、犯罪社会学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有:单变量的描述分析、多变量的描述分析、犯罪动态分析 二、名词 1、犯罪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就是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相关分析:对客观事物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三、问答 1、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任务 P5 答:犯罪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的犯罪现象,根本目的是为了消除、抑制和减少社会犯罪。 (1) 研究犯罪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就是犯罪社会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2) 研究和发

3、现犯罪现象与相关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是犯罪社会 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3) 研究预防、控制和消除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与途径。 2、犯罪社会学与临近学科的关系。 P10 答:与犯罪社会学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主要有刑法学和犯罪人类学、犯罪心理学。此外、它与越轨 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教育社会学、青年社会学、劳动社会学、闲暇社会学、劳改学等学科也 有很密切的关系。 a、 犯罪社会学与刑法学:刑法学与犯罪社会学都把犯罪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是,犯罪社会学 与刑法学还有基本的区别:刑法学作为一门规范性法律科学,在研究犯罪时是以刑法作为法律 前提的,它研究的是犯罪,主要研究犯罪事实。犯罪社

4、会学则是以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为基准, 它把犯罪与刑法联系到一起进行研究。犯罪社会学研究犯罪的出发点不是刑法,而是社会发展 与社会利益。 b、犯罪社会学与犯罪人类学、犯罪心理学的关系:犯罪人类学也被称为犯罪生理学。他的基本思 想是把犯罪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既要研 究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要研究犯罪心理的转化与消失。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犯罪心理这一特殊的社会心理现在的一门科学。 3、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5 答: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因此

5、,分析事物本质规定性,就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彼,也不能因彼而失此,必须注意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 ;2、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代表着理论分析的不同层次。微观分析就是 对各自的具体研究对象的分析。宏观分析就是从大系统出发,从全社会出发,进行总体分析。 ) ; 3、科学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所谓科学性原则,也叫客观性原则,即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 发,客观的认识事物的自身规律性。 )2 4、研究犯罪社会学的理论意义(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P24-28 答:研究犯罪社会学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犯罪现象的规律性。犯罪社会学 以社

6、会的犯罪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就在于探索社会犯罪现象的规律性。通过犯罪现象的研 究,了解犯罪的社会本质特征,追求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使人类同犯罪现象的斗争更具科学 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同时,通过开展犯罪社会学的研究还能对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 用。首先是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研究犯罪社会学,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具 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犯罪社会学对于法学,尤其是刑法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犯罪社会 学对青少年犯罪学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研究犯罪社会学的实践意义: 答:第一、为国家解决社会犯罪问题,制定刑事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二、在我国的政法实际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7、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 犯罪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选择题或填空题 1、19世纪是西方犯罪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首先形成犯罪人类学然后是犯罪社会学。 2、法国人首先开始有计划的收集法院的统计资料,并于1827年发表了第一份犯罪统计年度报告。 3、1876年,意大利犯罪社会学家龙勃罗梭出版犯罪人论 ,被认为是犯罪学的开端。此后,在意大 利形成了以龙勃罗梭、菲利、加罗伐洛等人为代表的犯罪人类学派。 4、菲利出版了犯罪社会学史上第一本犯罪社会学著作。 5、1835年,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发表社会物理学 ,开始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犯罪问题。 6、1937年,帕森斯出版了社会行动的结

8、构一书,奠定了结构功能学派的基础。 7、默顿把个人适应社会的方式概括为:遵从、创新、形式主义、退却主义、造反。 8、社会控制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特位维斯、赫希和沃尔特、雷克利斯。 9、不同社会交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e.h.萨瑟兰。 10、群体冲突论是多元冲突论,其代表人物有乔治.菲尔德。 11、冲突理论又分为群体冲突论、阶级冲突论、文化冲突论。 12、在旧中国犯罪学和犯罪社会学研究中,是我国犯罪社会学家严景耀。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结构解体论: 答:社会结构解体论也叫做社会分化论,它是美国社会学早期著名的芝加哥学派提出的犯罪社会学 理论。社会结构解体论认为,人们生活和活动在家庭、学校、游戏伙伴和团

9、体之中,这些群体 都适应于地区性的集体或大城市的某个市区,它们又反映了某个城市的历史过程。 芝加哥学派的基本结论就是认为犯罪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急剧的社会变迁、移民与 人口流动等造成社会的迅速多元化,使各不相同的民族不自觉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使人们感到 无所适从,因而犯罪率的上升也就在所难免。 2、社会标签论: 答:社会标签论认为,从来没有天生的犯罪者,犯罪和其他各种违法行为都是社会创造的,是在社 会相互作用过程中被社会自身创制和规定的。 三、问答题: 1、现代西方犯罪社会学的主要理论p45 答:现代西方犯罪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有: (1)社会结构解体论; (2)社会失范论; (3)社会控制论;

10、 (4)不同社会交往论; (5)社会标签论; (6)冲突理论 2、社会结构解体的观点p47 答:社会结构解体论也叫做社会分化论,它是美国社会学早期著名的芝加哥学派提出的犯罪社会学理 论。社会结构解体论认为,人们生活和活动在家庭、学校、游戏伙伴和团体之中,这些群体都适3 应于地区性的集体或大城市的某个市区,它们又反映了某个城市的历史过程。由于大量移民,导 致原有社会结构的解体,这种社会结构的解体又进一步导致个人结构的解体,即人们文化准则的 混乱,使人们对日常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可以与不可以等等的认识产生严重混淆,不知道如何适 应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从而导致个人的越轨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多。社区环境与

11、犯罪之间也有 关系。 芝加哥学派的基本结论就是认为犯罪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急剧的社会变迁、移民与人 口流动等造成社会的迅速多元化,使各不相同的民族不自觉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使人们感到无所 适从,因而犯罪率的上升也就在所难免。 3、社会标签论的观点(结论)p54 答:社会标签论认为,从来没有天生的犯罪者,犯罪和其他各种违法行为都是社会创造的,是在社 会相互作用过程中被社会自身创制和规定的。社会标签论从其对犯罪行为性质的认识中得出相 关的几点结论:1、认为犯罪是一种政治现象;2、既然犯罪是一种不合理的标签行为,那么要 改造的只能是社会关系要非“犯罪人” 。只有改变这种社会定义程序,才能真正减少犯

12、罪。3、 刑事司法制度恰恰是犯罪行为的最终创造者和实施者。 4、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形成(三大点)P36-38 答:第一,19世纪欧洲的犯罪社会研究首先是在统计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法国人首先开始有计划地 收集法院的犯罪统计资料,并于1827年发表了第一份犯罪统计年度报告。盖里依据1825- 1830年间的数据材料进行犯罪统计研究,并于1833年发现犯罪行为的年龄分布特征,即在 25-30岁之间形成高峰。 第二,在英国、许多学者热衷与对犯罪的地理分析进行统计,以分析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 1839年,罗森W罗森在伦敦统计学会杂志上发表题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犯罪统计之 探论的论文 第三,1876年,意大利犯

13、罪学家龙勃罗梭出版犯罪人论 ,被认为是现代犯罪学的开端,此后, 在意大利形成了以龙勃罗梭、菲利、加罗伐洛等人为代表的犯罪人类学派。 第三章 犯罪现象与犯罪问题 一、选择题: 1、我们认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比较突出的越轨行为:违俗行为、违德行为、违纪行为、违警行为、违 法行为、犯罪行为 2、犯罪现象包括下述三个层次:犯罪状态、犯罪特点、犯罪规律 3、韦伯认为社会学是解释社会行为的科学,他认为一切社会行为都可以区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 的取向行为、价值取向行为、情感行为、传统行为。 二、名词解释: 1、犯罪: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危害国家安全,侵犯公私财产,侵犯公民权力等。 2、越轨行为:顾名思义,

14、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又叫做违规行为、偏离行为、异常行为等等。 3、准犯罪:指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由于行为的主体的特殊性而被刑法规定不应当受刑法处罚 或未被法定为犯罪的社会行为。 4、犯罪现象:一定时空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犯罪事实和犯罪人情况的总和。 5、暴力犯罪:行为人故意以强暴的手段,侵害他人的人身和公私财产的犯罪行为。 6、职权犯罪:来源于白领犯罪,指“上层社会经理阶层人员在其职业活动过程中触犯刑法?”包括欺 诈、贪污、虚假广告、操纵股票交易、偷税漏税、警察和官员对于权力的滥用等等。 7、环境犯罪:危害环境,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引起或足以引起环境、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重 大

15、损害的社会行为。 (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和。 ) 三、问答题 1、中国犯罪问题的现状与特点p95 答: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特点为:4 (1)青少年犯罪仍然十分突出;(2)职权犯罪日益突出; (3)性犯罪、吸毒贩毒犯罪等等旧社会特有的丑恶现象死灰复燃。 2、青少年犯罪的特点p96 答: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有: (1)犯罪成员低龄化;(2)作案手段智能化;(3)游戏型犯罪日益突出; (4)严重刑事犯罪和恶性大案日益突出;(5)家庭背景多样化。 3、犯罪问题的性质与表征p87 答:犯罪现象发展到一定程度便演变为一种社会问题。犯罪现象在阶

16、级社会里是普遍存在的,但不 能说所有的犯罪现象都构成犯罪问题。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犯罪现象已经成为该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时,它才能被称为“犯罪社会问题”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使犯罪成为各国普遍难以对付的社会问题。 4、社会学对犯罪类型的划分及其意义 答:韦伯认为社会学是解释社会行为的科学,他认为一切社会行为都可以区分为四种“理想类型” ; (1)目的取向行为;(2)价值取向行为;(3)情感行为;(4)传统行为。借鉴韦伯的社会行为 理想类型,有的社会学者将犯罪行为分为四种类型:(1)功利取向型犯罪。指犯罪采用违法手段谋 取个人或集团的功利性利益的犯罪行为。 (2)价值取向型犯罪,指行为人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导价 值观念相违背,行为人企图诋毁、改变社会主导价值观念而触犯刑法所造成的犯罪。 (3)情感冲动 型犯罪,或称激情型犯罪,是指一种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及时需要而做出的犯罪。 (4)传统习 俗型犯罪,指行为人无主观上的犯罪意识,只是遵循传统习俗而背离了国家法律所造成的犯罪。 5、 犯罪的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