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0856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纲展示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考点突破 热点聚焦 基础整合 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 基础梳理 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 (1)传统文化具有 。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 相对稳定性民族性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 (2)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 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2、 阻碍 在相近知识的对比中认识传统文化的影响 方法技巧 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继承 ,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 和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必须“移风 易俗” ,自觉地加以 或 。 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 ,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这就是“ 、 ”。 批判 保持 发扬 改造 剔除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是批判继承的具体表现。 “ 古为今用 ”强调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运用传统文化推动现代社会发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 强调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辨别区分 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决定着 的变化 ,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促进文化发展。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类文化的 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的进步 思想运动 传递 传承 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发展是继承的 。继承与发展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的基础上发展 ,在 的过程中继承。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继承 发展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辨别区分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不同点 侧重 横向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纵向 同一国家历史与现实之间 原因

4、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态度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古为今用 ,发扬光大 相同点 都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 ;都存在精华与糟粕 ,要辩证分析 ;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网络构建 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 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考点一 考点透析 历史继承性 产生于过去 ,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 鲜明的 民族性 形成于一个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5、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 ,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 ,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特别提示 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文 化多样性 既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互相借鉴 ,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对待传 统文化 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待外 来文化 要坚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既要反对盲

6、目排外主义 ,又要抵制“全盘西化” 3.“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与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的关系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区 别 内 涵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在文化继承中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 ,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实 质 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联系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 文化发展 原 因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

7、 ,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成分 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态 度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 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析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 ,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 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

8、过程中继承 易错辨析 1.(2014年浙江文综 ,31 )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辨析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 ,要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 2.(2014年山东文综 ,30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 ,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辨析 :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传统习俗的作用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传统习俗应批判继承。 辨析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继承是发展

9、的必然要求。 辨析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高考扫描 :2014年四川 ,7,选 ;2014年北京 ,25,选 ;2014年江苏 , 19,选 ;2014年江苏 ,22,选 ;2013年山东 ,31(1),非选 ;2012年海南 ,17,选 典例导引 (2014年四川文综 ,7,4分 )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 楚辞 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 ,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 ,不污曰洁”之释 , 现代汉语词典 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 ;不贪污” ,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

10、这表明廉洁文化 ( )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材料强调了廉洁文化在不同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但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 错误。不同时代都强调廉洁 ,体现了文化的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廉洁文化对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 ,排除。廉洁文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 ,体现了其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 正确。答案为 D。 命题角度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高考扫描 :2014年安徽 ,7,选 ;2014年浙江 ,31,选

11、 ;2014年重庆 ,8,选 ;2014年江苏 ,22,选 ;2014年山东 ,30,选 ;2014年天津 ,14(1),非选 ;2013年山东 ,31(1),非选 典例导引 (2014年安徽文综 ,7,4分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 ,“ 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 ,人们推崇“父母在 ,不远游” ;现在 ,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 ,对待传统文化要 ( ) 相互借鉴 移风易俗 求同存异 推陈出新 解析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从 “ 父母在 ,不远游 ” 到“ 常回家看看 ” ,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继

12、承与发展传统的 “ 孝 ” 文化 ,后的、腐朽的部分采取的态度 ,不符合题意 ;A、 与题意不符。答案为 D。 技法指导 区分相近知识 ,有利于提高做题的效果。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方法是不同的 ,只有做到正确辨别 ,才能避免误选。 考点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 ,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 ,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

13、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考点透析 (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 ,促进文化发展。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3)教育因素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 ,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易错辨析 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辨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生产力发展才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辨析 :科技发展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科技发展 ,也为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支撑。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3 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高考扫描 :2014年浙江 ,29,选 ; 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 ,39(1),非选 ;2012年江苏 ,20,选 ;2012年海南 ,18,选。 典例导引 (2014年浙江文综 ,29,4分 )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 ,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 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