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孰轻孰重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6040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不懂孰轻孰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不懂孰轻孰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不懂孰轻孰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不懂孰轻孰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永恒轮回之说从反面肯定了生命一旦永远消逝,便不再回复,似影子一般,了无 分量,未灭先亡,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和绚烂也都没有任 何意义。 ”其实就是到了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也终究还是没有真正理解这本书所传达的真 正意义,但如果只是定义着一种理解即又会变得太过狭隘。 生命、轻、重爱情、媚俗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茨每一个词、 每一个人都可以将它放大或将之缩小。 对于生命“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 对于轻重“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地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 埃” “必然者为重” 对于爱情“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

2、信念之上” 对于媚俗“媚俗的根源就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 ” 对于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而我却读不懂 “轻重”二字会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这里 的孰轻孰重清晰明了,在不付诸行动的层面上,多数人都会选择重者。这种选择或许只是 基于一种惯性,一种或许从幼时被灌输的思想而形成的惯性,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没有对 错之分,但是“重于泰山”却好似被固化成了“标准答案” 。在我看来,我们总徘徊在轻重 之间,无非只是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反应,即便我们会正确的选择,但是我们避免不了因为 绝望在瞬间会有“捅我一刀”抑或是因为喜悦会嘲笑自己的一些蠢想法我

3、们只是行走 在我们的思想之间,时喜时悲。 我好像读不懂书中的轻重,又或许有些许明白其中的关联。这种“重“有着它自身的 重量,但我们却无法衡量。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 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 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这样 的负担压迫出了一种存在感,而随之而来的便有了痛苦,当置身于痛苦中时,或许就是存 在感最真切之时,也正在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身上所背负的重量,甚至觉得“超 负荷” ,也便在这时我们想要甩开这些沉重,好让自己喘一口气。而“相反,当

4、负担完全缺 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 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当我们像气球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时, 才会在一片迷雾中感觉到那种呼吸急促的恐惧,现实,越来越模糊。人生是一种痛苦,这 种痛苦是基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我们只是在“追求” , 在“追求”自己所适合的高度,有时飞得太高摔得太重,有时却陷得太深爬不上来。生命 的价值是什么?答案太多,思想上并没有“标准答案” ,每一个行动都是一种诠释,每一个 故事、每一个人、每一个时期都是在假设、实践、证明着一种生命价值吧! “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

5、生命的乐章,直至深深地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 一无所知。 ” 我好像读不懂书中的爱情,甚至无法叙述这样的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却真正感觉到了 爱情的存在。没有具体的形状,却有具体的感知,充斥在字里行间, “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 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重复的这样的语句,却有了剪不断的关联。爱 情并不是这本书想要突出的主题,但是却同样需要用来衡量轻重。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 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 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爱情的轻重犹如生命的轻重,从来没有固有的答案, “永恒”如果代表着一份重量,那么这

6、份重量我们是否能够真正 的负担得起。爱情不是喜欢,不是感觉,不是手拉手、拥抱亲吻,不是想念,却是承载着 生命轻重的一个复杂的词汇。如果简单的可以诠释,那么只会有相遇,不会有相爱;只会 有离开,不会有离别“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 我其实读不懂书中的“媚俗” ,却又明了这才是最重要的主题,生命因“追求”而变 得庸俗,人类成了被 “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 “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 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 个字“媚俗”。 但即便如此,真正处在 “媚俗”下的人们,又有几个人能够 知晓。只在一遍一

7、遍的将 “媚俗”二字不断的媚俗化。 而这种追求所渴求的不过是一 种注视,公众的、所爱之人的、熟悉的、陌生的人的注视。就是这样的注视,在无形中 或许就在扭曲着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媚俗一旦失去其专横的权力,它就像人类的任何一个弱点一样令人心动。因为我 们中没有一个是超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媚俗。不管我们心中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 类境况的组成部分。 ”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也并不清楚自己都理解了些什么,也依旧整理不出一份属于自 己的答案,但是在写下这些文字的过程中我也确实思考过。在我看来,每一部作品都没 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它属于作者的内心,却更属于每一个读者的思想,每一个人对于作 品不同的理解才是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 看完这本书,隔了很久才写下这个读后感,因为我没有读懂孰轻孰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