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5749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 基础理论 1、前言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 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 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 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 ,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 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 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 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 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 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

2、认识和对策。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2.1 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 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第一种是简单化。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 备;第二种是概念化。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 超五类 UTP(非屏蔽双绞线) ,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 6 类线缆 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第四种是理想化。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 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2.2 重广告轻标准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 建

3、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 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 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 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 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 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2.3 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本着“以人为本” 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 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 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代理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 “最好”、 “ 最

4、先进” 的设备都“堆积” 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 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 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 ;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 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3.1 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 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 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 好处,切忌“高不

5、成,低不就” 。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 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 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 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 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 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 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 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3.2 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 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

6、有新 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 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 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 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 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 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4.1 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 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 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 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

7、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 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 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 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 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 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 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 技术评审至关重要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 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 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

8、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 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 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 ,这种“关卡”用 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5、技术评审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 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 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5.1 基本的技术评审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 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 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

9、充分的时间,搞 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 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 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 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 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 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 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 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 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

10、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 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 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5.2 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5.2.1 评审的准备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 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 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 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 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 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 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5.2.2

11、评审的进行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 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 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 的缺陷。5.2.3 评审的结束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 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 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2.4 评审的注意事项要从“关卡” 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 评审活动;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 业主认可;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 进行正确的评审;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 与评审;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 用需要;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 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 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 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6、结束语更广泛、更充分的市场机遇,更激烈、更残酷的国内外竞争, 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要管理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适应。笔者 建议,在各省、市应当建立高水准的技术评审班子,成立相应的权 威性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