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017648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金融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金融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金融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金融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金融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 一、主要问题 1、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及其各自特点(教材202和222页) 2、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教材 64页)论述题 要点:1、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 式。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23分)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具优点,也各有局限。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1)资金供求 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2)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 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但直接融资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 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为多

2、;(2)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极其融资工具的流动 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3)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 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46分)3、与直接融资比较,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1)灵活便利;(2)安全性高;(3)规模经济。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有两点:(1)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 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2)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了筹资者的 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46分) 3、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教材 285页) 影响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主要有六个: (1)国际收支状况;(1分) (2)通货

3、膨胀的率的差异;(1分) (3)提高或降低利率(或实际利率的差异) ;(1分) (4)经济增长状况;(1分) 中央银行干预;(1分) 4、商业银行的职能(教材 134页) 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教材 95页) 6、国际储备的内容(教材 260-261 页) 7、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要求(教材 389和 390页) 8、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措施(教材 256-260 页) (要点:1、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及其他往来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通常要用国际 收支平衡表表示。 (2分)2、国际收支平

4、衡表的平衡只是形式上的平衡,实际上各国的国际收支常常处于失衡状 态。失衡要么表现为顺差,要么表现为逆差。 (12分)3、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35分)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 (3)货币价值的变动。 (4)国民收入的变动等。2 2、国际收支失衡时,可采取如下调节方法:(36分) (1)外汇缓冲政策。 (2)金融政策。 (3)财政政策。 (4)利用国际贷款。 (5)直接管制等。(答出要点给基本分,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9、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业的积极效应(教材 304页) 10、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教材 339页) 1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及效

5、果(教材 393页) 12、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教材 433页) 13、 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论述题 1)信用的经济含义。现代信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 消费信 用、国际信用。 (23分) (2)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 式为赊销。商 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有限制。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 信用,它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可以 用来调节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 的直接用于

6、生活消费的信用。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上述各种信 用形式所涉及的经济主体不同,具体的形式也不同,但都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4分) (3) 我国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各种信用形式有重点、有管理 地加以引导和 运用:规范商业信用,发展直接融资;加强对银行信用的风险管理,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 效益;适度发展消费信用,配合住房、教育改革等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合 理需求,注意防范盲目消费和信用膨胀;安排好国家信用的规模和结构,使其适应经济发 展和社会需要;积极拓展利用国际信用的多种形式,提高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声誉, 同时注意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加强

7、对引入资金的管理。 (24分) (4) 在发展各种信用形式的前提下,应该针对其各自的特点与作用,有所侧重、 协调并举地 对各种信用形式加以运用。 (24分)(答出要点给基本分,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14、 金融工具在不同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教材180和191-192页) 15、 二十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教材 118-120 页)论述题 16、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教材 80页)论述题 17、 金融监管的组织体制(教材 412页) 18、 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材 425-428 页)论述题3 要点: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

8、融合、互相作用。具 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 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 和副作用。 (23分)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 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 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23分)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 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23分)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

9、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 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 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 个方面上。 (23分)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 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 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23分)(答出要点给基本分,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19、 理解货币的基本功能(教材 9-10 页) 20、 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教材 367页) 21、 股票价格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10、教材 194页) 2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教材 305-306 页)论述题 23、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教材 7和 351页) 24、 中央银行的职能(教材 316-317 页) 25、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特殊风险(教材 133-134 页) 26、 金融国际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教材 299-300 页) 27、 我国决定与影响利率的因素(教材 98页) 28、 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原则(教材 420-421 页) 二、名词解释 无限法偿(教材 21页) 有限法偿(教材 21页) 基础货币(教材 349页) 货币乘数(教 材 355页) 派生存款(教材 35

11、1页) 存款货币(教材 7页) 再贴现政策(教材 394页) 公开市场业务(教材 394 页) 基准利率(教材 94页)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 数(教材 368页) 金融监管(教材 405页) 金融创新(教材 435页) 经济货币化(教材 429页) 商业信用(教材 76页) 银行信用(教材 79页) 国家信用(教材 82页) 分离型商业银行(教材 137页) 公募发行(教材 228页) 私募发行(教材 228页) 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教材 236页) 直接标价法(教材 38页) 间接标价法(教材 38页) 直接融资(教材 63页) 间接融资(教材 63页) 国际储备(教材 260页) 国际收支

12、(教 材 248页) 货币均衡(教材 363页) 信用风险(教材 133页) 货币存量(教材 16 页) 内生变量(教材 347页) 外生变量(教材 347页) 三、判断、单选、多选、计算参考金融学学习手册 四、以下习题仅供参考4 一计算 1原始存款 1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0%,提现率 5%,超额准备金率 5%,试计 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 解:派生存款=总存款原始存款1=1000 100010%+5%+5%=4000(万元) 2某国某时商品价格为 11元,待售商品数量为 140 000件,平均货币流通速度为 4次, 试计算流通中货币必要量。 解:M=PQ/V=11140 00

13、04=385 000 3已知存款准备金率为 6%,提现率为 9%,超额准备金率为 5%,试计算存款的派生倍 数。 存款派生倍数= 存款准备金率+体现率+超额准备率1= 6%+9%+5%=5 4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贷款,贷款额为 100万元,期限为 4年,年利率为 6%,试利用 单利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利和。 解:I=1 000 0006%=240 000(元)S=1 000 000(1+6%4)=1 240 000(元) 5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贷款,额度为2000万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7%,试用单利 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利和。 (保留两位小数) I=2000 万元7%5=700 万元

14、 S=2000 万元(17%5)=2700 万元 用复利方法计算: S=2000 万元 =2805.10 万元 (1 7%) 5 I=2805.102000 万元=805.10 万元 6某股票市场采样的、五种股票,基期价格分别为 10、20、30、40、50元,报告期价格分别为5、23、35、42、70元,报告期上市股 票数分别为 100、120、150、200、240股,基期指数值为 100,试计算报告期加权股 价指数。(报告期股票价格 X 报告期上市股票数) 报告期加权股价指数=X 基期指数值(基期股票价格 X 报告期上市股票数)515X100+23X120+35X150+42X200+7

15、0X240 =X10010X100+20X120+30X150+40X200+50X24034710 =X10028900 =120.1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 1分,共 10分。答对给分,答 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 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3、由于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 ,货币政策无效。 (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 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 )7、 “金融二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 )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 )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1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 ) 1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