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017050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成都传统节日习俗(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的传统节日习俗 成都春节习俗成都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 “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淅淅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 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 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 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 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团圆,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成都人早早地就开始

2、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 早。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 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 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 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 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贴春联也是成都人准备过年的一个重要环节。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

3、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 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 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 红糖汤圆做准备。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年有四个主题:团圆、吉 祥、富裕、欢乐。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 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幸福,花样百出的玩耍就在成都年吃过团年饭,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到大慈寺撞

4、新年钟、上子时香。除夕夜,大慈寺僧人集聚大雄宝殿,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子夜十二点整,随着数万市民倒计数 的喊声,由大慈寺方丈大恩大法师亲自启响 108响新年祈福钟。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 洪钟大鸣撞响 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与撞新年钟同时的,是上子时香,人们习惯于争相抢在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到庙里上第一炷香,以得到 神的第一个眷顾。 大年初一,成都人开始“走人户”了,亲朋好友互相串门,人们互相设宴款待,好像要把一年的宴席都 在这十几天吃完。更多的花样在游玩上,初一开始,人们扶老携幼穿新衣走“游喜神方”,这是老成都人的一种民俗,

5、已 有近两百年历史。在传统文化中,财神与喜神是连在一起的,所谓“喜神”,是指带给人们吉利、欢喜、智 慧的神祗, “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处。人们游喜神方最喜欢去的是武侯祠,而武侯祠也是逛大庙会最热闹的地方。庙会既是宗教仪式,又是 集市,中国自古是农耕社会,民众平时很少往来,庙会自然也成了人们交流和物资交易的好机会,所以又 称为“庙市”,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更关键的,大庙会是一个娱乐项目的嘉年华,变脸、吐火、滚灯、手影戏、木偶戏等川剧绝活,皮影、 泥塑、糖人、糖画、剪纸各式民间绝活都能在庙会上看到,滚铁环,抽陀螺,坐鸡公车,拉提簧、响簧, 这些土得掉渣儿的玩艺儿玩得小孩疯跑往往几台戏同时演出,

6、曲艺演唱、杂技魔术、跑马上刀山、拉 洋片、耍猴玩蛇,应有尽有;商贾云集,三教九流纷至,百种小吃、赏百般武艺、玩百项游戏,民族、民 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于一体。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 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十五过后,照理说年已过完,成都人却还有一个花样:正月十六“游百病”,登上城墙漫游,据说可使 一年不生疾病。他们把这一天叫做“过厚脸皮年”。四川大部分地区过年,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要一起吃年饭,是做一大桌年饭,特别丰盛,但不吃水饺。 正月初一早上吃汤团。腊肉、

7、香肠等品类繁多、数量也多的腌腊品,一般是腊月 27、28就煮好了的,要吃 到过完年。要放鞭炮,月朔至初三白天“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 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酒、叶子烟(烟叶)等如许的礼物。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白天场(寺庙附近的集市)、茶馆很是热闹,有很多川剧、评书等演出,晚上(城市中)逛灯会。 四川客家春节习俗客家人的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对家乡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战胜 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 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

8、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 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 和和上川龙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 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上川龙巨大雄伟,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 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 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

9、“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 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蜀中春节习俗四川人过年爱观“灯”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这边厢,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的自贡灯会才发散出阵阵 “洋味”;那边厢,传统的成都灯会第三十五次变幻着迷人的流光。而在川中的简阳、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宾等地,三台风格迥异的新春灯会也次第亮灯。羊年新春的 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而 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因此之故,四川

10、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 “中国灯会之首”。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 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新春前夕,已有近千年历史的自贡灯会, “变脸”唱“洋戏”,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在蜀中最先亮起了 花灯。灯会上,希腊、罗马、埃及三大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片段和名胜,如特洛伊之战、埃及金字塔、天 鹅湖等,通过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形式,得到了精彩和形象的“阐释”。灯会设置的罗宾汉、蜘蛛侠、史努 比等三十个外国卡通人物、动物的搞笑项目,让人们频展笑颜。除了浓浓的“洋味”,自贡灯会还首次引入 北方的冰灯,将北方冰灯和南方彩灯在同一时空进行组

11、合,引来无数看新鲜的人们。在省会成都,今年新春灯会已是第三十五届。于正月初一晚上正式开灯,璀璨绽放,流光溢彩,照耀 着蓉城不眠的新春夜晚。文化公园内,水面、山体、建筑、树木全都披上了漂亮的灯饰,观灯者如鲫;园 外,去年才修葺一新的琴台故径,在夜晚演绎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爱情佳话,一样是灯火辉煌, 人流如织。 “华灯入望众星高”。在湖波荡漾、山色旖旎的简阳三岔湖首次举办的“水上灯会”,桨声伴灯别样美。 羊年正月初一,在连接了三岔湖的六个岛屿、三个半岛,水陆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水面上,灯会正式亮相。 其观灯路线长达六公里,视野之开阔为今年四川灯会之冠,另有两百多艘各类旅游船灯随时待命。灯会

12、上, 目前国内独立灯组最高的空中玫瑰(八十米)让人仰首而视,叹为观止。在诗仙李白故里的江油市太白公园,江油电力之光大型灯会正在上演。该灯会由一百五十多名自贡扎 灯师设计制作,规模和数量创江油历年灯会之最。在川南宜宾的蜀南竹海,这个全国唯一一处以竹林景观 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今年春节首次举办了大型灯会招徕游客。蜀南竹海灯会突出竹海特色,几乎所 有的花灯都是用竹子制成,别具一格,其中“竹编东方龙”、 “摇竹娘”等大型灯组更是一绝。万顷竹海在灯 火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 成都的元宵节习俗 上元(元宵),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 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

13、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 “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 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 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 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不尽相同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元宵佳节虽然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但是在全国各地老百姓欢度元宵 的习俗

14、也不尽相同。在我们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 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重庆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 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那其他地区又是怎样过元宵的呢? 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 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 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 从 1962年起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于每年正月举办,会期一个月。灯会期间,公园内 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 子,每

15、届灯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成都花会始于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花会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 宫,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故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 度的庙会。又因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气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开的季节,故又传二月十五 日是百花的生日,因此,每年二月又在这里举办花会。届时,成都附近的国营、集体花圃 及广大花农,都将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贵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运到青羊宫,搭棚撑帐, 摆摊设点,进行展销。 正月十五过大年,闹元宵、吃汤圆,元宵佳节,月圆人团圆,作为中国的传统,人们将这一天都看得 分外重要。元宵节吃元宵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元宵又称汤圆,是用

16、糯米粉为主料做成的,有实心和 带馅的两种。 成都的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 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 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 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 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 尽是生死离别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