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5016080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2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来源:Z_xx_k.Com 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时数 二教时 前置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赤水之战、过雪山草地的故事。 2、两首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分别是哪句? 3、从词语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两首诗的语言。 第一时段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情境导入来源:Zxxk.Co

2、m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 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 渡赤水出奇兵飞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 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 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 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 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

3、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 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二、整体感知1、了解有关四渡赤水的背景资料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 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 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 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 个击破”“先打弱

4、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 “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 “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2、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 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 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

5、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 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 神的军事艺术。 3、概括本诗的中心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 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三、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一)问题: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二)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6、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 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 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 乌江天险的神速。 2、这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参考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 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

7、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 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四、质疑反馈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第二时段 过雪山草地 一、情境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2、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3、中心: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 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8、三、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问题: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来源:学*科*网Z*X*X*K “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 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草毯泥毡扎营盘”, “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 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 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

9、“不怕难”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 的看法。来源:Zxxk.Com 学生交流、明确: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 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 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五、布置作业来源:Zxxk.Com (一)背诵课文 (二)“调虎离山”是我国古代用兵“三十六计”之一。你还能写出“三十六计”中其他计策吗? 请写出4个。(苦肉计、声东击西、打草惊蛇、连环计、围魏救赵等) (三)学唱长征组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