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矿恢复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通信专业设计文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16824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矿恢复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通信专业设计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xx矿恢复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通信专业设计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xx矿恢复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通信专业设计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xx矿恢复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通信专业设计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xx矿恢复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通信专业设计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矿恢复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通信专业设计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矿恢复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通信专业设计文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矿井恢复生产方案 第五节 通风与安全 3. 安全监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作为“六大系统”之首,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前提,是矿井安 全生产的保障。为确保矿井正常生产和人身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矿井现 代化管理水平,随时了解矿井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全面掌握井下环境参 数、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环境参数、机电设备、供电系统等工况参数,做到对 灾情的早期预报、自动处理,杜绝各种危害事故的发生,矿井必须建立一套安 全可靠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xxx矿的开采条件较为恶劣,为高突矿井、煤层具有爆炸危险性,各可采 煤层均为易自燃煤层。根据现行煤矿安全规程 、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 矿井防灭火规范 、

2、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 、 煤矿安全监控 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 要求 (AQ6201-2006)的相关要求,本矿已配备具有煤安标志的KJ90NB型安全 监控系统一套。 4. 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作为“六大系统”之一,对井下人员日常管理及灾 后救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调度中 心,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干部跟班下井情况、井下人员分布状况和每个矿 工入井、升井时间及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xxx矿已配 备KJ69J型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

3、统一套。该系统采用标准工业以太网结构, TCP/IP 协议,安装维护方便,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5. 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1) 调度通信系统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作为“六大系统”之一,为矿井的生产管理及抢险救灾 等提供必备的联络通道。按照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 规范(试行) 的要求,xxx 矿已配备通信联络系统一套。 本矿采用行政通信与调度通信分开设置程控交换机的方式,负责本矿行政用 户及地面、井下调度用户。调度通信交换机初装容量为400 门,其中200门配本 安话机用于井下通信。 (2) 无线通信系统 为了提高矿井的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矿井自动化水平,及时发 现、处理问题,

4、协调生产;同时也作为调度通信系统的补充,根据煤矿井下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第44条的规定,xxx矿已配 备KJ361型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一套。该系统为全数字化系统,采用WIFI无线技术, 并可为矿井提供多样化的无线覆盖方式,真正实现矿井无线信号的无缝覆盖。 (3) 应急广播系统 为防止突发事件发生、需要紧急撤离时,地面调度室工作人员利用对讲话 筒,迅速通过设在井下重点防范区域的扩音装置,指挥现场人员迅速、有序、 安全撤离危险区域,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影响和灾害救援过程中的次生影响,根 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第44条的规定, xxx矿已配备K

5、XT23型矿井广播通信系统一套。 第六节 矿井主要系统恢复方案 十、智能化系统 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1) 安全监控系统(利用已有) xxx矿的开采条件较为恶劣,为高突矿井、煤层具有爆炸危险性,各可采 煤层均为易自燃煤层。矿井已配备KJ90NB型安全监控系统一套,为了确保信息 传输的可靠性,安全监控系统采用独立环网传输,运行在一个独立的网段内, 且与矿局域网联网。目前该系统运行状况稳定,功能齐备,主要由地面中心站 主备机、数据传输接口、防雷击保护装置、井下交换机、监控分站及传感器等设备组成,能够对矿井生产环境中影响安全的环境参数和设备工况进行自动检 测和闭锁控制,并在矿井调度中心安全监控工

6、作站上进行显示、记录、报警并 自动生成报表和趋势曲线等。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等规范的要求,矿井恢复生产后,仍利用 已有KJ90NB型安全监控系统,在井下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紧急避险设施、 主要机电硐室及井底煤仓等处增设监控分站和瓦斯、风速、一氧化碳、温度、 粉尘等传感器。监控分站及传感器等设备均利用已有,接入已有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在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设置监控分站。永久避难硐 室内设置氧气传感器3台、一氧化碳传感器3台、甲烷传感器1台、二氧化碳 传感器1台、温度传感器1台、湿度传感器1台;室外设置传感器有:

7、氧气传 感器、甲烷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一氧化碳传感器各1台。 临时避难硐室内设置传感器有:氧气传感器1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甲烷 传感器1台、二氧化碳传感器1台、温度传感器1台、湿度传感器1台;室外 设置传感器有:氧气传感器、甲烷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一 氧化碳传感器各1台。 (2) 瓦斯抽采监控系统(利用已有) 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高瓦斯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采系 统” 。xxx矿为高瓦斯矿井,根据规范要求,本矿井已配置瓦斯抽采系统一套。 为了保障抽采系统的安全运行,时刻掌握抽采系统的各项参数及运行状况,xxx 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将瓦斯抽采监控系

8、统接入本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监 控方式。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 管道参数监测:对井上下抽采管道内气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甲烷浓 度、一氧化碳浓度等进行连续监测。 环境参数监测:对瓦斯泵房和管道走廊的环境瓦斯浓度、环境温度等进 行连续监测。 工况参数监测:对真空泵轴温、电机轴温、真空泵开停状态、阀门开闭状态、防爆安全装置压差等进行连续监测。 供水参数监测:对真空泵供水状态、热水池水位、水温、冷却水池水位、 水温等进行连续监测。 矿井恢复生产后,仍利用已有瓦斯抽采监控系统,在井下综采工作面、综 掘工作面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 点安装监控分站。在抽采管路上增设传感器

9、,对管路内瓦斯浓度、温度、流量、 负压等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分站及各类传感器等设备均利用已有,接入 已有系统。 (3) 束管监测系统(利用已有) xxx矿各可采煤层均为易自燃煤层,根据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中 “开采有自燃倾向的厚及特厚煤层的矿井必须配置矿井火灾预报束管监测系统”的规定,xxx矿已配备ASZ-型煤矿束管色谱检测系统一套。该系统运行稳定、 可靠性强,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运行,能对井下重 点区域的CO、CH 4 、CO 2 、C 2 H 4 、C 2 H 6 、C 3 H 6 、O 2 、N 2 等气体含量进行24h连续监 测,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报,

10、提高早期预测预报自然发火的准确率, 避免瓦斯爆炸和火灾的发生。系统地面中心站具有收集、分析、存储、显示、 打印功能。 矿井恢复生产后,仍利用已有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综采工作面、综掘工 作面等重点区域的CO、CH 4 、CO 2 、C 2 H 4 、C 2 H 6 、C 3 H 6 、O 2 、N 2 等气体含量进行24h 连续监测,避免瓦斯爆炸和火灾的发生。 (4) 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利用已有) 矿山压力是影响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矿山压力监测与顶板管理 是整个矿山信息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重要的 意义。为了减少或避免矿井顶板垮塌和综采面冒顶事故对人员和设备造成

11、损害, xxx矿已配置矿山压监测系统一套。 矿井恢复生产后,仍利用已有矿山压监测系统,在井下综采工作面、综掘 工作面布置通信主站及监测传感器,对矿山压力、巷道顶板离层及巷道位移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测,及早处理。通信主站就近接入井下工业以太环网, 将监测数据上传至地面调度中心监控上位机。通信主站及监测传感器等设备均 利用已有,接入已有系统。 (5) 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利用已有) 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作为“六大系统”之一,对井下人员日常管理及灾 后救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的动 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调度中心,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干部跟班下井情况、井 下人员

12、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及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 的调度管理,xxx矿已配备KJ69J型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一套。该系统 采用标准工业以太网结构,TCP/IP协议,安装维护方便,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矿井恢复生产后,仍利用已有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通过在井下各个人 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巷道分支处以及紧急避险设施的出 入口等地设置定位分站及读卡器,实现井下工作人员的移动信息监测。定位分 站及读卡器等设备均利用已有,接入已有系统。 (6) 大屏幕显示系统(利用已有) xxx矿在矿井调度中心已配置一套DLP大屏幕投影拼接系统。该系统集信 息搜集、传递、处理、切换、

13、控制、显示于一体,采用国际先进的DLP高清晰 度数码显示技术、投影墙无缝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构成 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功能先进、操作方法先进的大屏幕显 示系统。 矿井恢复生产后,仍利用已有DLP大屏幕投影拼接系统,实时观看与监控 系统有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工业视频实时监控视频信号,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等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各类监测监控系统历史数据,图像、电脑、电视、实物投 影仪及DVD等信号源的信息,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等。也可随时对各类现场数 据、计算机图文信号进行分析和多画面处理,帮助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做出及 时的判断和处理,发布调度指令,实现实时监控和集中调度的

14、目的。 (7) 工业电视系统(利用已有)为能适时、直观地了解矿井的各主要环节的生产、运行情况、便于调度和 指挥生产,xxx矿已配置工业电视系统一套。系统由矿用本安型光纤摄像机 (内置编码器) 、日夜型网络摄像机、防爆型网络摄像机、一体化云台网络摄像 机、视频编码器、视频存储单元、光缆、电缆等设备组成。 矿井恢复生产后,仍利用已有工业电视系统,通过设置在井下主变电所、 主排水泵房、带式输送机机头、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煤仓上下口、紧急 避险设施及地面通风机房、压风机房、主副井井口房、锅炉房、瓦斯抽采泵站、 35kV变电站、地面生产系统、工广建筑等地的数字摄像机,实现对矿井井下及 工业场地主要生

15、产、运输等环节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视。视频数据采用数字方 式传输,并通过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传输到地面调度中心,经视频服务器、视频 矩阵切换器及视频分配器控制和处理后,在调度中心DLP电视墙显示。视频数 据可自动保存90天,并满足单路、多路视频图像文件的检索查询。 2. 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根据xxx矿的实际情况,将生产程监控系统分为以下几方面: (1) 煤矿供电监控系统(利用已有) 地面供配电监控系统 在地面35kV 变电站、6kV 变电所内各设一个通信管理单元,通信管理单元 收集本站内所有保护、测控及智能设备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等功能。通信 管理单元向下提供通信接口,与各开关柜、保护屏内的

16、综合保护装置组成通信 网络,向上提供TCP/IP以太网接口。通过就近的工业环网交换机接入工业以太 网,上传至调度中心上位监控主机。实现电力四遥(即遥控、遥测、遥信、遥 调)功能。 井下供配电监控系统 在井下各主变电所设置电力监控分站,通过电力监控分站采集各类高、低 压开关综保装置、测量保护单元等信息,并对开关分闸/合闸等状态进行监控, 电力监控分站向上提供TCP/IP以太网接口。通过就近的工业环网交换机接入工 业以太网,上传至调度中心上位监控主机。并结合井下工业电视视频监视系统,实现电力三遥(即遥控、遥测、遥信)功能。 (2) 工作面监控系统(利用已有) 在工作面装备一套监控系统,主要监控采煤机和工作面各类设备的顺序控 制系统。 该系统采用主控制器(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PLC)+智能输入/输出 及终端的模式。根据采煤机输入的信息,对采煤机进行连续跟踪,自动控制工 作面上的设备,同时对刮板机、转载机等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进行在线监 测、联动和就地/远程控制。具有工况监测及运行状态显示、数据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