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009393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感染(1)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外科感染(1)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外科感染(1)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外科感染(1)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外科感染(1)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感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感染(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感染(一),概 论,定义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 特点 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局部症状明显; 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有组织化脓坏死, 而需外科处理。,概 论-分类(1) -非特异性感染,外科感染可按不同的角度予以分类: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归类 1.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 亦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常见形式: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等。 致病菌: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

2、菌(俗称绿脓杆菌)等。,概 论-分类(2)-特异性感染,2.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tion) 在致病菌、病程演变及治疗处置等方面与一般感染不同。是由特殊致病菌引起。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念珠菌病等属特异性感染。 引起感染的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等的致病作用不同于一般性感染的病菌,可以引起较为独特的病变。,概 论-分类(3),二按病程区分 急性:病程在3周以内,大多数非特异性感染属于此类; 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或更久的感染为慢性感染,部分急性感染迁延日久可转为慢性感染; 亚急性: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的称亚急性感染。,概

3、 论-分类(4),三按发生条件归类 原发性感染:伤口直接污染造成的感染称原发性感染; 继发性感染: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的病菌感染称继发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由体表或外环境侵入体内造成的感染称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由原存体内的病原体,经空腔脏器如肠道、胆道、肺或阑尾造成的感染称内源性感染; 条件性(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superinfection);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等。,概 论,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引发局部及全身症状决定于细菌的毒力及侵入的数量、机体局部及全身的防御功能、人体的易

4、感因素这三者关系。,概 论-病理-非特异性感染(1),炎症好转 经有效药物的治疗,吞噬细胞和免疫成分能较快地制止病原体,清除组织细胞崩解产物与死菌,炎症消退,感染就可以治愈。,概 论-病理-非特异性感染(2),局部化脓 人体抵抗力占优势,感染局限化,组织细胞崩解物和渗液可形成脓性物质,积聚于创面或组织间,或形成脓肿(abscess )。 转归 : 1 在有效的治疗下,炎症病变或小的脓肿可以吸收消退; 2 比较大的脓肿破溃或经手术引流脓液后感染好转; 3 局部肉芽组织生长,形成疤痕愈合。,概 论-病理-非特异性感染(3),炎症扩展 病菌毒性大、数量多或(和)宿主抵抗力明显不足,感染迅速扩展,病菌

5、可定植于血液出现菌血症;机体对于感染的过度反应还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成为脓毒症,对宿主造成很大的损害。,概 论-病理-非特异性感染(4),慢性炎症 病菌大部分被消灭,但尚有少量残存,组织炎症持续存在,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而成纤维细胞和纤维增加,变为慢性炎症。在人体抵抗力减低时,病菌可再次繁殖,感染可重新急性发作。,概 论-病理-特异性感染(1),结核病 由于致病因素是菌体的磷脂、糖脂、结核菌素等,不激发急性炎症而形成比较独特的浸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等。结核菌素可诱发变态反应。部分病变液化后可形成无局部疼痛、发热表现的冷脓肿,当有化脓性感染病菌混合感染时,则可呈一般性脓肿的

6、表现。,概 论-病理-特异性感染(2),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痉挛毒素,因此引起肌强直痉挛。此病菌不造成明显的局部炎症,甚至可能不影响伤口愈合。,概 论-病理-特异性感染(3),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的产气荚膜杆菌释出多种毒素,可使血细胞、肌细胞等迅速崩解,组织水肿并有气泡,病变迅速扩展,全身中毒严重。,概 论-病理-特异性感染(4),真菌感染 一般发生在病人的抵抗力低下时,常为二重感染,真菌侵及粘膜和深部组织。有局部炎症,可形成肉芽肿、溃疡、脓肿或空洞。严重时病变分布较广,并有全身性反应。,概 论- 临床表现(1),局部症状 急性炎症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体表与浅处的

7、化脓性感染均有局部疼痛和触痛,皮肤肿胀、色红、温度增高,还可发现肿块或硬结; 慢性感染也有局部肿胀或硬结肿块,但疼痛大多不明显; 脓肿形成时,触诊可有波动感。如病变的位置深,则局部症状不明显。,概 论- 临床表现(2),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感染侵及某一器官时,该器官或系统可出现功能异常,例如泌尿系统感染时有尿频、尿急;肝脓肿时可有腹痛、黄疽;腹内脏器发生急性感染时常有恶心.呕吐等。,概 论- 临床表现(3),全身状态 感染轻微可无全身症状,感染重时常有发热、呼吸心跳加快,头疼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表现。严重脓毒症时可有尿少、神志不清、乳酸血症等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甚至出现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

8、碍。,概 论- 临床表现(4),特殊表现 某些感染可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破伤风 肌强直性痉挛; 气性坏疽 和其他产气菌蜂窝织炎 皮下捻发音(气泡); 皮肤炭疽 有发痒性黑色脓疤等。,概 论-诊断(1),临床检查:病史 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仔细的望、触、叩、听穿刺 可以对脓肿作出诊断,概 论-诊断(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总数大于12 109 /L或小于4109/L或发现未成熟的白细胞,提示重症感染。 泌尿系感染者需作尿常规与肾功能检查; 免疫功能缺陷者需检查淋巴细胞分类、免疫球蛋白等; 细菌培养(脓液、血、尿、痰或穿刺液)及药物敏感试验、,概 论-诊断(3),影像学检查 主要用于

9、内在感染的诊断: B超 探测肝、胆、肾等的病变,胸腹腔、关节腔的积液。 X线摄片 骨关节病变常需、胸部病变、隔下游离气体,肠管内气液积存的情况。 CT、MRI 可用以发现体内脓肿、炎症等多种病变,诊断率较高。,概 论-治疗(1) -局部处理,保护感染部位 避免受压,适当限制活动或加以固定,以免感染范围扩展; 理疗与外用药物 热敷、超短波、红外线、50%硫酸镁液湿热敷、鱼石脂软膏、金黄膏等敷贴,感染伤口创面则需换药处理; 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浅部);B超、CT引导下穿刺引流(深部);手术切除或切开病变组织、排脓及留置引流物。,概 论-治疗(2)-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 轻度或局限的感染 不用

10、或口服; 范围较大或有扩展趋势的感染 全身用药。 全身用药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在培养与药敏尚无明确结果时,可以根据感染部位、临床表现、脓液性状等估计病原菌种类,选用适当抗菌药物。,概 论-治疗(3)-全身支持治疗,全身支持治疗 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维持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营支持; 支持治疗 蛋白,成分输血; 体温过高-降温、体温过低-保暖; 同时治疗感染发生前的原有病症,糖尿病等; 加强监护,改善组织灌与器官功能; 短程使用皮质激素。,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疖(1),疖(furuncle) 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偶可由表皮葡萄

11、球菌或其他病菌致病。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凝固酶,脓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个特征。,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疖(2),临床表现 1 初始: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结节,范围仅2 cm左右; 数日后:中央组织坏死、软化,肿痛范围扩大, 触之稍有波动感,中心处出现黄白色的脓栓,继而脓栓脱落、破溃流脓。脓液流尽炎症逐步消退后,即可愈合。有的疖无脓栓,自溃稍迟,需设法促使脓液排出。,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疖(3),临床表现 2 面疖特别是鼻、上唇及周围所谓“危险三角区”的疖症状常较重,病情加剧或被挤碰时,病菌可经内毗静脉、眼静脉进人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炎,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

12、、头痛、呕吐、昏迷等,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疖(4),临床表现 3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与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肤不洁且常受擦伤相关。,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疖(5),诊断 易于诊断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治疗 早期: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 局部化脓:禁忌挤压,有波动感则切开引流; 抗菌治疗:若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则抗炎治疗; 糖尿病者应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相应治疗措施。,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痈(1),痈(carbuncle) 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

13、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痈(2),临床表现 多为中、老年; 部分病人原有糖尿病; 病变好发于皮肤较厚的部位,如项部和背部(俗称“对口疽”和“搭背”); 中心处可破溃出脓、坏死脱落,使疮口呈蜂窝状,很难自行愈合; 唇痈容易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脓毒症。,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痈(3),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本病诊断不难;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可作脓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注意病人有无糖尿病。,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痈(4),治疗 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药; 有糖尿病时应予胰岛素及控制饮食;,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痈(5),切开引流方法:静脉麻醉;广泛切开;充分引流;彻底清创。,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皮下急性蜂窝织炎,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深部蜂窝组织。 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 由于受侵组织质地较疏松,病菌释放毒性强的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可使病变扩展较快。病变附近淋巴结常受侵及,可有明显的毒血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