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五教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09206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专题五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一专题五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修一专题五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一专题五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专题五教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国际形势: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阵营的初步形 成和走向对峙。 基本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 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作用: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 主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 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 作用: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一边倒”含义: 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原因: 中

2、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苏联首 先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 中国敌视孤立、封锁,不承认。作用: 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 斗争中不至于孤立无援 。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交。 1950年,中苏签订 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该条约对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背景: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提出:1953年 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 就 西藏 问题谈判时,周恩来首先提

3、出。 主要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原则” 特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 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 面奠定了基础。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基本准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瑞士日内瓦 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国家:中、英、美、法及有关国家 结果:最终达成日内瓦协议 ,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意义:新中国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

4、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提高了新 中国的国际声誉;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印尼万隆。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特点:第一次 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意义: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同时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 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 “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 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含义:所谓“同” ,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遭受殖民主义侵略;二是都面 临着 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任务。所谓“异”

5、 ,是指与会国家的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态等有所差异。 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 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长期坚持斗争。 (主要原因) 20世纪 70年代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壮大及支持。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过程:1971年 (时间) ,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标志着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维护 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2、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国家利益是决定中

6、美两国关系的决定因素; 从美国: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 孤立中国 政策的破产。 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 守势 。 从中国:打破外交僵局,提高国际地位; 对付来自 苏联 的威胁 解决台湾 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过程:1971年:“乒乓外交” ,打开 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 中美联合公报 , (内容) 标志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79年初,邓小平访问美国。 意义:是

7、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重大突破的关键。 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3、中日建交 直接原因: 中美关系的缓和 。 概况:1972年,田中角荣 首相访华,中日两国建交。 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 ,这 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 局 被打破,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改变

8、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 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不结盟 。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1、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在历届联大和安理会会议上,始终奉行独立

9、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国际问题解决 做出积极努力。 (2)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运动。 (3)参与联合国裁军问题,积极促进裁军行动。 (4)2000年 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联合国 千年首脑会议。 (5)经济领域: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贸。 2、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1)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1991年中国加入) 2001年 10月,中国在 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 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建立时间: 2001 年,参加国家: 中国 、俄罗斯 、及其他中亚国家共 6国。中国 积极参与其活动,并发挥主导作用。性质: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 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对加强中国玉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 作,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感悟: 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其国内政治的延伸,主要受三个因素的 制约:上层建筑特别是阶级属性;国家和民族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其中, 国家和民族利益是根本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