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_0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08226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_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_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_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_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_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_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 园林绿化 摘要: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 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 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 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 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 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关键词:城市 园林 作用一、建设城市园林的原因(一)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觉我们的 环境已经变的如此恶劣,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 水、土壤遭受污染,

2、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 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 随之而起威胁人的 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 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 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二)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由于信息传播和网络化的发展,造成了文化国际化倾向的加 剧。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 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落。文化是 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 求文化的民族化,地

3、方化和多样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园 林由于更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 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 特色,因而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国园林有 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 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 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 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 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唤。二、园林城市发挥的作用(一)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职能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

4、构成的总体, 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 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 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 。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 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 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 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 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 多样性。 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二)把美化人居环境、

5、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梭,烟尘弥漫,工作节奏很快,缺 乏自然美,易使人产生压抑感、疲劳感、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 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是城里人的一项重要追求。把大量具有 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 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 。中国园林的 一大特点就是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其指导思想是天人合 一,最适合人群需要。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 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 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们到了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不仅感到 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正是

6、由于园林有此作用, 所以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学习工作场所绿化美化得更好。道 路立交桥的绿化搞好了,会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风貌, 是映入来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会长记在心,影响很 大。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 技事业的发展。为能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仅仅依靠 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必须把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 河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三) 要把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作为一项 独特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当整个社会处于温饱型阶段时,精神

7、 生活需求还不那么强烈,到了小康阶段后就变得日益强烈了,这是 个规律。例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 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 练的就数以万计。在其他时间里进园赏景、观花,从事露天跳舞和 开展拉琴、唱戏、打扑克、下棋等自娱自乐活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竟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目前的问题是现有的公园的数量和所能提供 的活动项目都已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解决之道 一是要尽快增建新的公园;二是要在居住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 中适当增加些文化设施,以便于就近参与活动;三是要适应群众

8、特 别是青年人的需要,如建体育公园、音乐绘画公园、科技公园等。三、创建园林城市的几项措施(一)园林绿地规划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 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绿化模式, 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 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二)要面向社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园林城市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有无和多少, 因此要把人才培养工作当作一项根本大事来抓,根据全社会的需要, 采取多渠道多方设法加大培养力度。园林绿化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档次的,要按所需类型、档次分别加以培养。既要注重通过 学校的培养,也要注重通过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在培 养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性、业务性教育外,更要重视品德教育, 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强烈的事业心,纵有知识懂业务,也 成不了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