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植物园概念规划设计探索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002977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植物园概念规划设计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波植物园概念规划设计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波植物园概念规划设计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宁波植物园概念规划设计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宁波植物园概念规划设计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植物园概念规划设计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植物园概念规划设计探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植物园概念规划设计探索 - 基础理论 摘要:本文对第 11 届“森禾杯” 中日韩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的方 案“JOIN&ENJOY”宁波植物园规划的概念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介绍了概念的生成以及具体的实施成果,希望通过这些来呼吁设计 师更多的考虑到场所的自身感觉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关键词:宁波植物园;概念;水处理;功能分区;专类园设 计1、背景近些年,随着气候变暖等诸多环境问题,人们对环境的关注 越来越大,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成为景观设计者们探讨的 诸多话题之一。第 11 届“森禾杯” 中日韩竞赛的题目是宁波植物园的概念规划。 地块位于宁波市镇海区,规划面积为 214 公顷,其周

2、围是新城区, 场地外围有城市主干道,并在南部有铁路,场地内部多为农田机理, 现有两条穿越地块的河流,并要保证有 30m 行洪断面;有部分村舍 以及水渠。2、设计探索2.1 概念的生成考虑到华东一带已经有了很多类型的植物园,其中比较大的 如上海植物园、杭州植物园、以及新建成的上海辰山植物园。如何 把宁波植物园与这些植物园相区别,做出有自己特色的植物园,使 本次设计的关键。 经过多番讨论,最终,我们决定从植物园的概念入手,重新 诠释植物园。我们认为,植物园,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好的、供人观 赏的、收集植物种类的植物百科全书,更加是人与自然(植物、河 流、风)共同参与并享受其设计、建设、发展的过程,而由

3、此产 生的巨大影响也同样重要。所谓共同参与和共同享受,就是将人和自然在一定的程度上 重新置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公园不再仅仅是人的公园,自然也将从 中享受到益处。而它们之间之所以能够产生和谐,也从不仅仅因为 单方面的作用达成,更多的则是双方甚至多方的共同努力,这便是 我们所依托的力量。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参与,是互动,是平等,是彼此的体验, 是一种过后的归属感,一种环境生长后的存留印记。这些宝贵的体 验、情感和印记或许能够将“人与自然” 自然地、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走向两者和谐共处的道路。于是就得出我们的设计概念“JOIN &ENJOY”参与和享受。这也正好符合了本次大赛的主题“人与自然 的和谐”。

4、2.2 规划定位通过综合分析宁波城市特点、周边用地规划、景区现状资源、 用地特征等,我们将宁波植物园性质定位为:1、结合艺术造园的手法,创造让人和自然感知的艺术生态空 间;2、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知识生活平台; 3、华南植物以及世界植物的植物宝库;4、华南植物保育以及科研基地。在规划中特别突出和强化了植物园的科普、教育、保育、生 产四大功能和效果。2.3 规划设计初探:作为一个规划设计的竞赛题目,我们的能力有限,因此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性设计。2.3.1 水处理的探索: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场地内有两条宽 30 米的河流由北向南穿 过,横向上有些许水渠。我们认为,在所有的要素中,

5、现状河流对 植物园的设计、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河流的处理成为 设计的重点。现状的河道肌理很像树叶的叶脉,在我们的设计中,它也如 同叶脉一样成为整个植物园的输导组织与支持结构,我们希望借由 河道改造使之深入和融入植物园,由此来刺激、带动整个植物园的 活力。对现状和河道进行保留,并对其有选择性的拓宽,将其两岸 改造为软质驳岸,还河道以自然的线型。根据边缘效应原理,边界 的增加可以带来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改造后的河道为更多的生物种 类提供了栖息家园,从而使植物园的生物圈循环更加完整。河道每年的涨落也被当作植物园设计的一个要素。水面的涨 落带来沿岸植物生长的变化。我们在主河道旁设置的平台和栈道

6、可以供人在其中游赏,并感受自然界实实在在的变化。2.3.2 专类园的探索专类园是指有特定的主题内容,以具有相同特质类型(种类、 科属、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利用价值等)的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 并以植物收集、研究、展示、观赏为主,兼顾生产的植物园或园区。传统的专类园的建设, 大多数是以植物分类系统( 科、属)为框架, 或按生态类型( 旱生、水生、阴生、高山、岩生、沙生)、生长类型( 乔木、灌木、地被、藤本等) ,用途( 观叶、观 果、药用、香料、保健、有毒等) 等建园配置植物。其主题内容有 诸如以专类专属植物为主题内容的专类园,如蔷薇园、杜鹃园、牡 丹园、竹园、木兰园、兰园、蕨类植物园等;以展示植

7、物的生境为 主题内容的专类园, 有岩石园、水景园等;以突出植物的观赏特点 为主题内容的专类园, 有藤本攀援植物园、盆景园等;以植物的特 殊价值为主题内容的专类园, 有药用植物园、经济植物园等;以植 物的季节性为主题内容的专类园, 根据植物适合的观赏季节, 分 为春花园、夏园、秋色园和冬园等。考虑到更重要的是当代植物园的任务发生了改变,导致了专 类园的内容的改变。当代的植物园,不仅仅是收集植物材料,进行 科普教育展示,而是增加了更多的功能,已经成为集休闲娱乐、科 普教育、植物保育科研等等为一体的综合体,同时植物园所带来的 生态经济效益,更使不容忽视。因而在宁波植物园专类园的设计中,我们更加重视了

8、专类园的设置,强调人和自然的互动,在传统的专 类园设计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元素。设计中增加了一些新的人与 自然互动体验的专类园,如儿童园、采摘园、墙园、浮动体验花园 等。希望通过这些专类园的建设,能够增加体验互动与享受的可能 性,让人们通过多充感官体验的方式,来更加了解植物的特性,增 加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也通过这些,让人们自觉的去爱护自然,为 自然服务,通过对场地的改良,也让植物又更好的生长条件,让自 然也享受到同等待遇,这样才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共同享受,人与自 然的和谐统一。3、功能分区及景观规划在对现状因素进行保留和再造后,我们将整个植物园分为入 口服务区、专类园区、展览展示区、湖区、生态保

9、育区、科研区、 生产区六大功能分区。3.1 入口服务区:考虑到周边关系和日后交通需要,我们在园区北侧、西侧共 设置三个入口,北侧的为主入口,入口附近均设有停车场。服务区位于入口处,与入口建筑结合,并在湖边及河边设有 服务中心和管理区,为游客提供导游、宣传咨询、医疗等功能。主入口位于公园中轴线上,是一个与场地和植物自然结合的 生态建筑,整个建筑嵌入地形内,屋顶被草地覆盖,向两侧倾斜到 地平线,像一座小山。入口广场与建筑相协调,特殊的铺装使其在 雨后地面形成“叶子” 形状,宁波植物园的标示位于入口水池边,告知人们植物园的位置。3.2 专类园的设计根据宁波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特点,植物系统进化采取克

10、 朗奎斯特分类系统, 双子叶植物按木兰亚纲、石竹亚纲、金缕梅亚 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和菊亚纲排序, 单子叶植物按泽泻亚纲、 棕榈亚纲、鸭跖草亚纲、百合亚纲排序。筛选其中观赏性高并能适 合宁波露地生长的植物形成宁波植物园的专类园。最终规划出包括 传统的分类园、竹园、蔷薇园、岩石园、木兰山茶园、自然演替园、 作物园等十个花园,同时添加了浮动体验花园、儿童园、墙园、基 质花园、芳香多感园、采摘园、树木认领园等 10 个互动体验专类园。 大部分花园除了满足游人的观赏、植物认知外,设置了很多活动项 目,强调了市民的参与性,其中如家庭园艺园或植物认领区,还通 过租赁、认领等形式,使市民本身与植物园能够

11、产生联系,试图借 此来获取对彼此的归属感。3.2.1 儿童园根据地形,儿童园西高东低,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 需求,用植物、墙体和地形来划分空间,并把植物修剪成孩子们喜 欢的形象,在活动区域设置带洞的墙体以丰富的游戏设施、植物盒 子以及栽植区,充分释放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 玩耍游乐的同时,能够了解植物。3.2.2 芳香多感园利用植物的不同质感,香气,色相以及声音等,来为人们创造一个植物体验区。园内组团式种植各种芳香植物,形成不同的芳 香区;茂密的竹林,曲折的道路,让人们在其中聆听叶子的声音; 植物色彩的多样性,连同穿越园子的彩色飘带,创造多方位视觉体 验;根据地形,设置无障

12、碍通道,以及盲文等,通过触摸植物不同 的质地,让特殊人群也能感受到植物的美好。3.3 展览展示区、湖区:展区中规划了花卉展示地、家庭园艺展示园、现代艺术展示 馆、大花乔木园(树木园)等,结合现有地形将东北部的两片水塘 改造成园区最大的两片湖区,温室展区也位于湖区旁。3.4 生态保育区:生态保育区位于地块南部的三角地块,由于良好的地理优势, 我们将两侧河流的水体连同,形成湿地保育区,使得地块可以形成 很好的植被保护培育的场所,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只在部分地区 架设木栈道及木平台,营造原生湿地生态氛围。这样可以通过湿地 的多重生态功能以及栖息地功能,使得地块的水得到净化,生境得 以丰富。3.5 科

13、研区及生产区:科研区位于地块南部底端,离入口较近,这是一块独立区域, 在这里相关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的植物育种及种质资源研究。生产区 位于地块南部入口处,场地基质为大面积的果林,因此能将其进行 保留整合,形成采摘园,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到园内采摘。4、小结 随着更多的植物园项目的实施, 加上传统植物园更新需要, 势必会带来新的对植物园建设的思考。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好的角度 来诠释它,虽然我们的探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比如方案的可 实施性,以及植物的分类科学性,但是我们希望通过以上的方式来 呼吁规划设计者,从人与自然双方面来考虑,让自然也能够参与享 受到我们的设计。注释:本设计方案获得 2008 年第十一届“森合杯” 中日韩大学 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提名奖,指导教师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 向荣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