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5000883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台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台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台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台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台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台政发201121 号 关于印发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 台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九日 (此件公开发布) 2 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一、转变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5 (一)发展背景5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11 二、坚持主攻沿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15 (一)构建发展大平台17 (二)开发现代大港口19 (三)建设临港大基地20(四)科学开发海洋

2、资源21 (五)创建改革试验区22 三、推进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3 (一)构建台州城市群23 (二)建设“美丽乡村”28 (三)实施主体功能分区29 (四)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31 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31 (一)做强第二产业31 (二)做大第三产业35 3 (三)做优第一产业39 五、强化投资拉动,扩大社会有效需求41 (一)加大有效投资力度42 (二)实施“三大千亿工程”42 (三)努力扩大消费需求44 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45 (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45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46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48 七、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发展支撑能

3、力49 (一)构筑综合交通网49(二)完善水利设施网53 (三)构建能源保障网54 (四)建设高速信息网55 八、深化生态市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56 (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56 (二)积极推进节能减排57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58 (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60 九、建设文化大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61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61 (二)完善公共文化体系62 4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63 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64 (一)积极扩大社会就业65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5 (三)提高居民健康水平66 (四)全面做好人口工作67 (五)提升社会管理水平68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4、70 十一、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增强发展活力72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72(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72 (三)加强金融改革创新73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73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74 (六)深化国内合作交流75 5 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 年) 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根据中共台州市委关于制定台州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我市认 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 式、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台州全面建成惠及全市 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社

5、会和谐的行动纲领。 一、转变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发展背景 “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 “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要求,全力打造 “三张名片”,扎实推进“三个台州”建设,深入实施“四大战略” ,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挑战, 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稳增长促转型谋发展,抓统筹惠民生保稳 定,科学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15 亿 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582 元,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1.9%和11%。 财政总收入达到311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 亿元,分别年

6、均增长16.1%和17.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 年的8.2:52.7:39.1 调整为2010 年的6.6:52.3:41.1。 城乡建设展现新貌。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 水平从2005 年的58%提高到2010 年的62%。中心城市龙头作用 6 不断凸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临海、温岭、 玉环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天台、仙居、三门呈现较快发展态 势,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实施和全面提升“百千工程”、 “乡 村康庄工程”和“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新农村建设、“南北协 作”、产业扶贫取得新成效。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 88

7、7 亿元。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不通火车的历史。 台金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玉环华能电厂、桐柏抽水蓄能电 站、温岭东海塘等风电场、台州供水二期、台州市体育中心、台 州科技职业学院、漩门二期围垦等重大项目竣工,有力改善了我 市发展环境。三门核电一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椒江十一塘等 六个围涂工程、台州机场改造、104 国道路桥桐屿至温岭泽国段 改建、沿海快速通道(74、75、76 省道改扩建和椒江二桥)、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今后 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十一五”是我市民生改善最快、 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全市民生支出占新增财政收入的比

8、重 达到70%以上,并逐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10 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12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1307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6:1 缩小至2.4:1。社会事业全面 发展,高标准普及15 年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成功承办第十三届省运会,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 7 平不断提高,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终身支 付全覆盖。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秩序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生态建设取得实效。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全市防污治污能力大幅提升。重点区域整治扎实推进,加强水环 境整治,主城区恶臭污染有所缓解,环境质量稳中

9、有升。资源综 合利用产业初具规模,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对重点能耗企业和污染 排放大户进行在线监测,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成功创建浙江省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水平保持全国领先。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列 为全省试点。民营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造成效显著,新增16 家上市 企业,累计为23 家。行政审批、投资管理、公共财政体制和医药 卫生体制等改革扎实推进。扩权强县改革不断深化,市级下放132 个审批事项。省、市级中心镇培育加快推进,泽国、楚门、 杜桥列入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 全面融入长三角,成为长三角核心区十六个城市之一。大麦屿港

10、区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第二个与台湾开通海上直航定期航班的口 岸。浙东经济合作区合作交流明显加强,异地商会建设持续拓展。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平安台州”建设成效明显。依法 治市稳步推进,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普法教育深入开展,依法 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应急体系逐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 系基本形成,群防群治队伍不断壮大,信访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 实。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重 8 视国防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征兵和 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积累了 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谋划 发

11、展大局,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深化对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形 成了“三张名片”、“三个台州”和“四大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思 路,有力指导了台州科学发展;二是坚持转型发展,加快经济结 构调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狠抓股权重 构、企业上市、节能减排、滩涂围垦等基础性工作,有力推动了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坚持统筹发展,突出以城带乡,发挥中 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强市区融合,深化“南北协作”,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陆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 坚持创新发展,以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体制、科技、管理创新,提 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

12、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变;五是坚持和谐 发展,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扎 实推进“平安台州”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的 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 难:有效投资不足,民间投资增长乏力,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人 才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自主创新能力欠强,粗放型增长方式尚 未得到根本转变;要素制约突出,服务业比重提高欠快;民营经 9 济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逐步弱化,部分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局 部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生态文明建设与群众要求差距较 大;社会管理机制尚未健全,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产品供给能 力相对滞后。这些问题

13、和困难需要在发展和改革中逐步加以解决。 表1:“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类 别 序 号 指标名称单位2005 年“十一五” 规划目标 2010 年 经 济 发 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249 2200 2415 2 人均生产总值元22395 38500 41582 3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39.4 42 41.1 4 外贸自营进出口亿美元63.5 130 以上170 5 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亿美元3.38 25 以上12 6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72 78 80 7 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537.62 4200 3895 8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72.33 125 165

14、9 城镇登记失业率 3.8 4.3 3.6 10 全社会科技经费支出占生产总 值比重 2.4 3 2.6 11 专利授权量件2129 10000 30000 12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7.7 9.5 9.513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32 45 45 14 宽带用户数万户28.24 50 86 15 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59 92 92 16 每千人医生数人/千人1.53 2 2 17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3.8 76 108 18 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6.81 57 125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79.8 85 95 10 协 调 发 展 20 城市化水平 58.2 60 62 21 基尼系数 0.4 0.4 城0.32 乡0.36 22 五年新增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