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车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06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994390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料车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0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原料车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0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原料车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0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原料车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0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原料车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0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料车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料车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0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料车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潜在 事故 危险因 素 触发事件 (1) 发 生 条 件 触发事件 (2) 事 故 后 果 危 险 等 级防范措施火灾 、爆 炸 易燃易 爆物料 等压力管 道、压 力容器 1、设备故障泄漏 破裂 设备腐蚀造成穿 孔、裂纹、焊缝开 裂、裂纹。 塔等设备下沉, 撕裂底板与壁板。 高温使设备受到 热应力,在焊缝处 产生应力变形 设备质量有缺陷 设备、阀门、管 线破裂 设备、阀门与管 线连接处泄漏 外界因素或人为 破坏等造成设备容 器及管线等破裂而 泄漏。 管道法兰、阀门 没有静电跨接线, 导致静电在局部积 聚释放。 2.储罐故障泄漏 1)罐体泄漏 腐蚀造成穿孔、 裂

2、纹、焊缝开裂出 现裂纹。 罐体下沉,撕裂 底板与壁板。 高温使罐体受到 热应力,在焊缝处 产生应力变形。 罐体质量有缺陷 2)阀门管线泄漏 阀门破裂 管线破裂 设备与管线连接 处泄漏 点火源、 气体或 可燃蒸 气浓度 达爆炸 极限 1.明火源 点火吸烟。 明火。 危险场所设 备检修动火作 业,没有申报 批准、安全管 理人员现场无 检查站、监护、 没进行现场化 验检测并合格, 违章进行动火。 外来人员带 入火种。 其它火源。 2.火花 穿带钉子皮 鞋。 用钢制工具 敲打设备、管 线产生撞击火 花。 电器不防爆, 产生电火花。 装置的设备、 管道、容器等 没有静电接地、 引下线接地电 阻超标,静电

3、 放电。 危险作业场 所,避雷设施 不能覆盖整个 应保护的装置 或避雷引下线 接地电阻超标, 遭受雷击。 装置开工前、 设备损 坏 、 人员伤 亡 、 停产 、 造成严 重经济 损失 1.控制与消除火源 厂区内严禁吸烟, 禁止携带火种,穿 带钉子皮鞋进入易 燃易爆区域。 动火必须按动火 审批手续进行,并 采取严 格的防范 措施。 使用防爆型电器。 手电应防爆,进入 罐内使用的照明应 用安全电压和防爆 灯。 应用青铜或镀铜 工具,用钢制工具 时,严禁敲打、撞 击或抛掷。 装置、设备、管 道、电器应安装可 靠有效的静电接地 设施,并按规定要求 定期进行防雷防静 电检测。 进入生产区的机 动车辆必须

4、配戴防 火罩。 防爆区内电气设 备、开关、照明具 有防爆功能。 加热炉、生产区, 设置爆炸危险化学 品自动检测、报警 装置。 2.加强管理,严格 工 艺纪律 在厂区范围内, 建立禁火区,按照 170 公 约和危险化阀门与管线连接 处泄漏 3.汽车槽车装卸区 槽车破裂 槽车超装 灌装阀门失控, 阀门关不及时或关 不严 装卸金属软管不 严密或连接不牢固, 管线脱落造成物料 喷溅流淌; 槽车装卸过程中 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接地线连接不良或 脱落等; 4.泵泄漏 泵破裂 泵与管线连接处 泄漏 5.物理性爆炸:压 力容器、压力管道 超压爆炸 6、管理原因 没有建立健全完 善安全操作规程和 各项安全管理规

5、章 制度。 没有严格落实执 行安全监督检查制 度,对出现的问题 隐患没有及时有效 的进行整改。 让未经培训的工 人上岗,知识不足, 盲目操作。 工人违章操作。 检修维护保养制 度不严,没有及时 检修维护已出现故 障的设备。 6、设备密封不严, 空气进入设备,引 发火灾爆炸。 7、设备安全附件 缺损或没有定期检 停工后整个生 产系统内的易 燃易爆、有毒 危险化学品, 没有整体置换, 有因温度、压 力等状态变化, 造成生产系统 内形成负压, 吸入空气形成 爆炸性气体。 3.高热。 4.突发停电、 停水。 5.违章操作。 6.电力线路陈 旧老化或敷设 不当受到损坏 产生短路火花; 以及因超载, 绝缘

6、烧坏引起 明火; 学品安全 管理条 例,在厂区加 贴 作业场所危险化学 品安全标签。 制定“ 安全规章 制度”“工艺规程” “操作法” 和“安全技 术操作规程”,严守 工艺纪律。 严格控制设备质 量,加强设备维护 保养。 坚持巡回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罐内检修,必 须将该罐与其他设 备隔离,清洗置换 干净,分析合格后 才能动火,检修时 须有人现场监护, 并保证通风良好。 3.安全设施配备齐 全。 4.电力线路敷设规 范,并定期检查、 维护、保养。 5.压力容器、锅炉 按照锅炉、压力 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管理,按规定建档、 检测、使用、维护、 安全附件按规定定 期检测、保持完好 6、制定应

7、急救援预 案,并定期组织演 练。验,设备因腐蚀、 机械损伤耐压性能 降低,不能及时发 现。 中毒 危险化 学品物 料 1.生产及检修过程 中设备故障导致危 险化学品物料泄漏 物料阀门与管线 连接处泄漏 物料管线泄漏 物料阀门泄漏 设备与管线连接 处泄漏 2物料在搬运过 程中未轻装轻卸, 导致包装及容器损 坏,发生物料泄漏。 3生产过程中操 作员违章操作,导 致物料泄漏。 4加工或包装产 品过程中接触物料 的液体或有毒蒸气。 5.有毒、有害危险 化学品管理疏忽, 造成丢失、泄漏等。 人员在 物料泄 漏范围 内个体 防护失 效 1劳动保护用 品穿戴不全 2.劳保用品缺 损。 3违章操作。 4企业没

8、有为 职工配备完善 的个人劳动保 护用品。 5通风不良或 无通风设施使 生产环境恶劣。 6工艺、设备 检修、检查进 罐作业,没有 申报批准、没 有佩带呼吸器 等安全防护器 材、没有专人 现场监护、罐 内没有进行化 验分析并合格, 违章进入罐内 作业。 人员中 毒、甚 至死亡 1严格控制设备质 量,定期检验,每 年至少进行一次设 备的检修维护保养, 并登记在案。 2严格操作人员的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落实。 3加强巡回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 整改,避免隐患进 一步扩大范围。 4为操作工配备充 足有效的安全劳动 保护用品,并严格 操作工的劳保穿戴。 5定期组织员工培 训,尤其对

9、新入厂 的员工进行三级安 全教育培训。 6加强事故培训演 练,确保操作工懂 得自救和互救。 触电 漏电、绝缘损 坏、安全距 离不够、雷电 1.设备漏电。 2.安全距离不够 (如架空线路、户 内线路,变配电设 备、用电设备及检 修的安全距离等) 。 3.绝缘损坏、老化。 4.保护接地、接零 不当。 5.手持电动工具类 别选择不当,疏于 管理。 6.建筑结构未做到 “五防一通” (即防 人体触 及带电 体 安全距 离不够, 空气击 穿 电流通 过人体 的时间 超过 50mAS 1.手及人体其 它部位、手持 金属物体触及 带电体或因安 全距离不够, 造成空气击穿。 2.使用的电气 设备漏电、绝 缘损

10、坏、老化 等(如电焊机 无良好的保护 措施,外壳漏 电、接线头裸 露、接线板和 导线绝缘损坏, 人 员 伤 亡 1.电器设备、转动 设备设置保护接地 或保护接零。 2.按规定对设备、 线路采用与电压相 符、与使用环境和 运行条件相适应的 绝缘,并定期检查、 维修,保持完好状 态; 3.使用有足够机械 强度和耐火性能的 材料,采用遮拦、 护罩(盖) 、箱匣等 防护装置,以及安 全间距,将带电体火、防水、防漏、 防雨雪、防小动物 和通风良好) 。 7.职工操作不当, 个人安全防护意识 不强。 8.电气设备、电动 工具金属外壳带电。 9.高压线断落地面。 10.多雨、潮湿、高 温季节人体多汗, 人体

11、电阻大大下降。 11.高温蒸汽进入电 气设备,或高温蒸 汽管道泄漏,导致 电线绝缘老化,损 坏。 更换焊条时人 体触及焊钳或 焊接变压器一 次、二次绕组 绝缘损坏,利 用金属结构、 管线或其它金 属物作焊接回 路等) 。 3.电工违章作 业,非电工违 章进行电气作 业。 4.雷电(直接 雷、感应雷、 雷电侵入波) 。 5.防护用品和 工具产品质量 有缺陷或使用 不当。 6.移动或电动 工具使用、保 管、维修有缺 陷。 7.电气设备金 属外壳接地 (零)不良或 没有接地(零) 。 8.高压线的电 线质量、安装 质量及管理有 缺陷。 9.室内或工作 场所湿度大。 10.没有正确使 用劳动防护用 品

12、或防护用品 和工具的采购、 保管、检验、 报废、更换有 缺陷。 同外界隔绝开来, 防止人体接近或触 及带电体; 4.架空线路、户内 线路、变配电设备、 用电设备、检修作 业,应按规定要有 一定安全距离; 5.在金属容器内进 行检修等作业时, 应采用 12 伏电气设 备,并要有现场监 护; 6.电焊机接线端不 能裸露,绝缘不能 损坏,注意检测有 否漏电现象,电焊 时要正确穿戴好劳 动防护用品,应注 意夏季的防触电问 题,在特殊环境下 进行焊割要有监护, 并有抢救后备措施; 7.根据作业场所要 求正确选择 、类手持 电动工具,并根据 有关要求正确作业, 做到安全可靠; 8.建立和健全电气 安全规章

13、制度和安 全操作规程,并严 格执行; 9.对职工进行电气 安全培训教育,以 及触电急救; 10.定期进行安全检 查,杜绝“三违” ; 11.对静电接地、防 雷装置定期进行检 查、检测,保持完 好状态,使之有可 靠的保护作用; 12.做好电气线路和 单相电气设备、电动机、电焊机、手 持电动工具、临时 用电的安全作业和 运行; 13.严禁非电工进行 电气作业。 14.严格防护用品和 工具的采购、检验 制度,确保产品质 量。 15.根据工种配备必 要的防护用品(如 绝缘鞋、绝缘手套、 绝缘安全帽等)并 正确使用 16.特种设备采取培 训上岗、专人使用 制度 17.加强对高压线路 的管理巡查、检修 制

14、度。 机械 伤害 绞、碾、 碰、 戳伤人 体 1在检查、维修 皮带输送机时被绞 伤或跌伤摔伤。 2在检查、维修 设备时不注意被碰、 割、戳。 3衣物等被绞入 转动设备(如皮带 转送机转辊、泵的 靠背轮等) 。 4切削刀具、突 出的机械部分、毛 坯及工具设备边缘 锋利处碰伤。 5旋转、往复、 滑动物撞击人体。 人体碰 到转动、 移动物 体 1工作时注意 力不集中。 2劳动防护用 品未正确穿戴。 3违章作业。 4转动、危险 部位无安全防 护设施。 人体伤 害 1工作时要集中注 意力,要注意观察。 2正确穿戴好劳动 防护用品。 3遵守操作规程进 行作业。 4转动部位应有防 护罩(如外露的皮 带轮、飞

15、轮、齿轮、 轴等) 。 5危险运动部位的 周围应设置防护栅 栏。 6机器设备要定期 检查、检修、保证 其完好状态。 交通 事故 车辆撞 人、 撞设备 及管线 等引起 火灾、 爆炸、 中毒窒 1.车辆有故障,如 刹车、阻火器不灵 等。 2.车速太快。 3.道路旁管线、管 架桥等在马路边无 防止车辆撞击设施。 车辆 撞击 人体、 设备管 线 1.驾驶员违章 行驶。 2.驾驶员精力 不集中(如抽 烟、谈话等) 。 3.酒后驾车。 4.疲劳驾驶。 5.驾驶员心境 人员伤 害、撞 坏管线 设备等 造成泄 漏引发 二次事 故、停 1.厂内应禁止车辆 入内; 2.增设交通标志 (包括限速行驶标 志) ; 3

16、.保持路面状态良 好; 4.管线等不设在紧息、伤 人等事 故 4.路面不好,如有 缺陷、障碍物、冰 雪等。 5.超载驾驶。 差、激情驾驶。 产、经 济损失 靠马路边; 5.驾驶员遵守交通 规则,不违章行驶; 6.加强对驾驶员的 教育和管理(如在 行驶时不吸烟、不 谈话、不疲劳驾驶、 不酒后驾驶、不激 情驾驶;注意观察, 集中精力驾驶) ; 7.行驶的车辆保证 完好状态; 8.不超载、超速行 驶。 高处 坠落 进行登 高架设、 检查、 检修等 作业 1高处作业场所 有洞无盖、临边无 栏,不小心造成坠 落。 2无脚手架、板, 造成高处坠落。 3梯子无防滑措 施或强度不够、人 字梯无拉绳等造成 跌落。 4高空人行道、 屋顶、杆塔、贮罐 扶梯、管线架桥及 护栏等锈蚀严重或 强度不够造成坠落。 5在大风、暴雨、 雷电、霜、雪、冰 冻等条件下登高作 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