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 名解 大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950017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学 名解 大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卫生学 名解 大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卫生学 名解 大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卫生学 名解 大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卫生学 名解 大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学 名解 大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学 名解 大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健康保健系统 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也称综合预防(comprehensive) ,即以人群为对象,针对健康发展过程的不同 时期,全方位地搞好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保健服务。1.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也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消 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措施,防止健康人群发病。首先,应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政策和策略,如全民健身运动计划、 居民膳食指南、预防高血压纲要的基本原则等;其次,采取具体措施保护环境,如通过工艺改革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 加强消毒灭菌净化病区环境等;第三面向大众

2、推行保健措施和开展健康教育,如预防接种、定期体检、慎重使用抗生素2.第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 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要早报告、早隔离,可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流行蔓延,对非传染病 诊断愈早,预后愈好,二级预防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3.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预防病情恶化,防止并发症、病残和死亡,促进康复、努力恢复病人的劳动和生活能力, 延长寿命。主要措施有专科治疗或由社区建立家庭病床,开展

3、社区康复,加强心理咨询和指导。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PHC):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 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依靠自力更生精神能够负担的。它是国家卫 生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环节。内容:(1)增进必要的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 饮用水。(2)创建清洁卫生的环境。(3)开展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4)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5)地方性疾病的防治。 (6)针对主要卫生问题展开健康教育。(7)常见病和常见伤害的有效处理。(8)提供基本药物。卫生

4、学(hygiene):研究外 界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卫生标准)和卫生 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环境(environment):是指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 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它包括了两大部分,即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存 在着许多队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

5、境。主要是由于人 类生产、生活活动排放大量“三废”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植 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范围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 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食物链(food chain):是指在生物体之间,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并为其提供物 质和能量的这种链状关系,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实现转移。 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包括地方病和自然灾害等) 、次生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

6、的功能系统。生态系统一般 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的整体。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指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保 持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动态平衡。 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又称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指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 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 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来源: (1)生产性污

7、染: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工业“三废” ,即废气、废水、废渣;农业生产中的农药等,些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排放到环境中,达到一定程 度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工业污染物的产生主要与科技水平、生产工艺以及防治措施等因素有关。 (2)生活性污染如粪便、 垃圾、脏水等(3)其他污染,如交通运输产生噪声及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家庭燃气热水器等。疾病:公害病、职业病、 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分为特异性损害和非特异性损害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特异性损害包括急性作用(如洛山机光化学 烟雾)和慢性作用:慢性中毒(汞-水误病),致癌作用(黄曲霉素-肝癌),致畸作用(反应停事件),致突变作用(X 射线)2.非特 异性损伤

8、: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上升,人抵抗力下降和劳动能力下降,如接触SiO2引起肺部疾病3.对免疫功能:免疫抑制 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及变态反应。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1)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于短期内大量进入机体可引起 急性中毒和死亡,如伦敦烟雾事件(由于燃煤产生SO2、烟尘大气污染)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2)慢性作用:主要 表现为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如日本的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及痛痛病(itai itai disease) ,是环 境污染造成慢性中毒的典型实例。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 广泛性

9、、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有(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2)剂量或强度(3)作用 持续时间(4)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5)个体感受性 公害(public nuisance):严重的环境污染。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 疾病。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由于大量含氮、磷物质的废水进入水体,使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的感官和化 学性状恶化。赤潮(red tide):海湾的富营养化,含红色素的藻类大量繁殖。 自净(selfpurification):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

10、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浓 度或总量降低,称为环境的自净。环境的自净能力有限;某些物质难以自净。 分布(distribution):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及组织 对毒物亲和力是影响化学物在体内分布的最关键因素。 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功能蓄积(function accumulation):毒物进入体内,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由该物质引起 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

11、tion):进入体内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 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的过程生物解毒作用(detoxication):经过体内的转化,多数环境污染物的毒性降低。生物活化 作用(bioactivation):少数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毒性增强。 排泄途径主要有四:经肾脏随尿排出;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经呼吸道排出;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 汁、唾液、月经及毛发指甲排出。毒性(toxicity):是化学物引起身体损害的能力。毒物(toxicant)指存在于自然环 境中较少剂量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机体病理性损害的的化学物质。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毒物称为环境毒物,而存在于

12、生产环境 中的毒物成为生产性毒物。 常用的毒性指标:致死剂量(lethal dose) (包括绝对致死剂量(LD100)、最小致死剂量(MLD或LD01)、最大耐受剂量 (LD0)、半数致死量(LD50)) 、阈剂量(threshold dose) (急性阈剂量和慢性阈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ED0) 、毒作用带 (toxic effect zone) (急性毒作用带(Zac)和慢性毒作用带(Zab) ) 。阈剂量(threshold dose)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 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需要的最低剂量,即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dose MEL) 。又可分为

13、急性 阈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 Limac)和慢性阈剂量(chronic threshold dose Limch) 。急性阈剂量:与毒物一次接 触所得的阈剂量。慢性阈剂量: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 (一种化学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搞)最 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 effect dose, ED0)指毒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受试对象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 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的最高剂量。Zac =LD50/Limac Zch =Limac /Limch Zac值小说明毒物从产生轻 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

14、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Zch值达,说明Limac与 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的过程较为隐匿,不易被发现,故发生慢性 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病人营养状况的监测及评价:一般包括膳食调查、营养缺乏与过剩的临床检查、临床生化检验和人体测量资料分析四部分。 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最重要的膳食脂肪酸。它们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必须靠食物提供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 亚油酸和a-亚麻酸,在合成磷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ion:短时间暴露于强烈噪声,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听阈上升可超过10

15、dB15dB.则离开噪声环 境后几分钟内可恢复正常的现象。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长期暴露于强噪声,听力下降比较明显,听阈上升可超过 15dB30dB.则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几小时甚数十小时才能恢复正常。 根据职业病的诊断依据,试述矽肺的诊断:1.询问职业史,有确切的接触游离SiO2粉尘职业史,工种和工龄,症状出现的时 间,同工种人员发病情况,非职业性接触和其他生活情况等2.生产场所职业卫生调查质量和质量合格的采用高仟伏摄影后 前位X线胸片3.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可作诊断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接触量与个体或群体

16、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效应的发应率之 间的关系,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毒物在体内蓄积受三个因素影响:摄入量生物半减期-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减低一半所需时间作用时间化学物 质之间的联合作用类型: 相加作用(additive action 1+1=2)加强作用(potentiation action)协同作用 (synergistic effect 1+12)拮抗作用(antagonism action 1+1 2)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 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个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加强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某一器官或系统无毒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作用后可使其毒性增强。拮抗作用:多种化学 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小于个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逆温(temperture inversion):在某些特殊的气象重要条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