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5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崔杼弑其君》ppt课件(20页)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8876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5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崔杼弑其君》ppt课件(2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版】2015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崔杼弑其君》ppt课件(2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版】2015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崔杼弑其君》ppt课件(2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版】2015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崔杼弑其君》ppt课件(2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版】2015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崔杼弑其君》ppt课件(2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15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崔杼弑其君》ppt课件(2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2015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崔杼弑其君》ppt课件(20页)(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二册 语文版 第 14课 崔杼弑其君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学习重点 】 1记:积累 左传 中的名言,积累文言字词, 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2读: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体会叙事有条不紊 的特点;学习晏子的智慧,了解我国史官秉笔 直书的精神。 3写:以“和谐”为话题,写一段语言简练的文字。 4练:根据位置判断虚词的用法。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前阅读识记 了解文学常识 左丘明, 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司马迁称其为 “鲁之君子”。左丘明世代为史官, 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

2、史”,据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 春秋 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 。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前阅读识记 了解文学常识 左传 原名 左氏春秋传 ,又称 春秋左氏传 ,或 左氏春秋 ,是一部 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是我国现存 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 春秋 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 (前 722年 ),终于鲁悼公四年 (前 464年 ),其叙事更至于鲁悼公十四年 (前 454年 )止,以 春秋 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 春秋 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 左氏春秋 ,东

3、汉以后改称 春秋左氏传 ,简称 左传 。 它与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前阅读识记 夯实基础知识 (1)字音识记 崔 杼( ) 弑之 ( ) 东郭 偃( ) 飨诸北郭 ( ) 拊楹 而歌 ( ) 干掫 ( ) 反 队( ) 嬖( ) 三 踊而出 ( ) 歃( ) 嗣书 ( ) f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前阅读识记 夯实基础知识 ( 2)辨形组词 弑 弑君 试 尝试 掫 干掫 陬 陬生 嬖 嬖妾 娈 娈童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前阅读识记 夯实基础知识 (1)通假字 遂 取之: 通 “ 娶 ”

4、,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反 队,遂弑之: 通 “ 坠 ” ,掉下来。 干掫有淫者: 通 “ 捍 ” ,捍卫。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 虚词归纳 课前阅读识记 夯实基础知识 焉偃御武子以吊 焉: 代词, 代 “ 齐棠公 ”庄公通 焉: 代词,代 “ 棠姜 ”吾 焉得死之: 表反 问,怎能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兼词,相当于 “ 于之 ” 而见棠姜 而美之: 表顺承欲弑公以说于晋, 而不获间: 却,表转折公拊楹 而歌: 表修饰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前阅读识记 夯实基础知识 其其无冠乎: 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 难道 ”吾 其还也: 语气副词,

5、表示委婉语气,相当于 “ 还是 ”齐国 其庶几乎: 语气副词,表示猜测语气,相当于“ 大概,差不多 ” 以以崔子之冠赐人: 介词,用欲 以客往赴秦军: 动词,带领执简 以往: 相当于 “ 而 ” ,表修饰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前阅读识记 速读感知课文 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读写探究 词句梳理 1古今异义 君之臣杼 疾病 古义: 病重。疾,病。病,病得很厉害。 今义: 病的统称。 臣君者,岂为其 口实 古义: 吃喝。 今义: 假托的理由,可以利用的借口。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读写探究 词句梳理

6、 2词类活用 东郭偃 臣崔武子: 名词用作动词,做 的家臣 见棠姜而 美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美 公 鞭侍人贾举: 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侍人贾举 止众从者而入,闭门: 使动用法,使 止,阻止 死乎: 为动用法,为 而死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读写探究 词句梳理 3特殊句式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判断句 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 被动句 社稷是主: 宾语前置 将庸何归: 宾语前置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读写探究 词句梳理 4翻译文句 庄公通焉,骤如崔氏。 译文: 齐庄公和棠姜私通,屡次去崔杼家。 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 译文: 君

7、主死了,我到哪里去呢?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借以高居于百姓之上的吗?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读写探究 重点突破 5请结合文中内容, 概括并分析崔杼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 夏五月,莒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齐。甲戌,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弗许。皆

8、曰: “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 近于公宫,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答案 (1)忍辱含羞,渐生弑心。 “称疾不视事”引诱,暗中布局;时机一到,心狠手毒。虽弑君有理,但在当时行之不义 (弑君被视为犯上作乱 ),所以,他唯恐真相败露,亮了家丑,担了罪名。当太史记下真相,两兄弟再记时,他连杀三人。直到太史三弟不惧生死仍然直书时,他才意识到正义是压不住的,只好作罢。这说明他弑君理直却心虚,同样不得人心。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9、】课堂读写探究 重点突破 5请结合文中内容, 概括并分析崔杼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晏子 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 吾死也? ”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 吾亡也?”曰 : “归乎?”曰:“ 君死,安归?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庆封为左

10、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 ”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与大夫及莒子盟。 (2)知人善用,深谋远虑。 对晏子的“不死”“不行”“不归”,既“舍之”,又用之。他留用晏子,是因为晏子“民之望也”,可以其“得民”,稳固自己的地位。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读写探究 重点突破 6这段历史,是历史上有名的“晏子不死君难”,它表现了晏子的聪明耿介忠诚与正直。 仔细品读晏子的言行,深刻理解晏子其人。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

11、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 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 “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 ”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与大夫及莒子盟。 答案 “枕尸股而哭”“三踊而出”,可见他对庄公之死哀之痛之,但并不敬之颂之,护之效之,因为

12、庄公不是“为社稷死”,而是“为己死”。他信守为国家谋利,为百姓造福,而不唯国君,所以他成为“民之望”。 他对崔杼弑君是不满的,但又“乃歃”为其所用,更多考虑的是以社稷的大局为重。 这些都表明晏子是一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贤臣。 当然,晏子在崔杼弑君之后的言行,也不无勉从虎穴的机变,这是晏子一贯的智慧。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读写探究 重点突破 7古代的史传文学中,多用“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即是寓褒贬于史实记载之中。 从记载用语的感情色彩和事件本身可以揣摩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来。请你反复品读本文, 感悟作者对文中的历史人物持怎样的态度? 人物 态度 庄公: 崔杼: 晏子:

13、 史官: 揭其无道 (鄙视 ),现其可悲 (同情 )。 现其受辱于人 (同情 ), 揭其残害于人 (谴责 ),显其任用于人 (肯定 )。 欣赏,赞扬。 敬仰,称颂。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读写探究 疑点探究 8牺牲了三条人命,并且在还有若干个人待死的情况下,才保住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这 体现了史学家怎样的职业操守? 答案 作为史官,一家三口被杀却毫不动摇,甚至感动了南史氏一干人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史家的传统。中国史官向来重视秉笔直书。 本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在我国历史上可谓字字千钧。不足50字,却将我国古代史官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操守写了出来,足见我国古代史官的伟大与崇高。 为了做到这一点,史学家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