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486807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宜宾县隆兴乡中心学校:胡小敏)摘要:曹禺笔下的资产阶级知识新女性和下层劳动妇女,她们在旧家庭旧社会中经历着悲剧命运。旧家庭中具有一定势力的女性也难逃厄运。曹禺笔下的女性,具有极其相似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感情世界。关键词:悲剧女性 生存状态如果说鲁迅一生致力于对国人灵魂的剖析和对人生观、价值观探究,对妇女问题给予关注;老舍从城市各阶层尤其是从社会底层去揭示女性的不幸。巴金、曹禺则从旧家庭崩溃的角度,从旧生活的感受出发,去观察、揭示封建大家庭中妇女的悲剧命运。只不过巴金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反映,而曹禺是通过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来反映。曹禺以家庭为题材,折射出时代之光。他透过家庭生活

2、或奇特经历的朦胧的纱幕,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不同人物的命运,无情的揭露和鞭鞑旧家庭旧社会的罪恶,大胆的进行着旧中国妇女命运和出路等问题的探索。他是中国现代史上妇女解放的先驱。(一)曹禺以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创作了一部部优秀剧作,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妇女的悲剧命运,给与极大的关注,抒发了他内心巨大的热情。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取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再现各阶层妇女悲剧命运。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受到新思潮的感染、时代的感召,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开始觉醒,开始具有反叛意识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如繁漪、陈白露、愫方、瑞贞等。

3、二是旧中国受奴役和凌辱的劳动妇女,如侍萍、四凤、小东西、翠喜、花金子等。三是凶悍、奸诈、自私的旧家庭中妒妇形象,如曾思懿。在这些形象中,作者或刻意挖掘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旧思想旧传统的大胆叛逆,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彷徨的心境;或着力揭示出劳动妇女的悲惨人生;或揭开旧家庭妇女头上看似权势者的神秘面纱,揭示出旧礼教鲜为人知的残酷和罪恶,以深深的同情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鸣冤呐喊。2曹禺笔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大都聪明、美丽,并且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她们受过“五四”运动的影响,具有时代新思潮。她们追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解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幸福的爱情充满了渴望。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

4、环境和诸多复杂因素,她们被囚禁在不同的笼子里,成为男人的玩物和精神奴隶。繁漪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是周朴园正式迎娶的太太,18年前,周朴园用骗取鲁侍萍的同样的方法把她骗到周家。18年来,在周朴园的牢笼里,原先活泼的“金丝鸟”被活活的困住了。残酷的精神折磨,把她“渐渐地磨成石头一样的死人”。18年来,她看透了周朴园伪君子的面孔,她也深知“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她只好“安安静静的等死”。曹禺认为,繁漪是有“火炽的热情,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桎梏”,“有着美丽心灵”的女性。其实,繁漪的要求并不高,他所渴望的只不过是一个正常人所应有的温暖和自由。正是因为这样,当周萍的出现,并以平等的身分向她吐露心声,

5、使她感到无限的欢欣和温暖,从而点燃她心中希望的火花,重新唤醒对生活的欲望和憧憬。繁漪的理想也非常可怜,她曾对周萍说:“你不能看见一个新的世界,就一个人跑。”她所谓的“新的世界”,只不过是逃出这个罪恶的家庭。在残酷的现实中,繁漪就连周萍那样的逃脱也没有可能。她痛苦的说过:“我逃不开! ”周朴园专横残暴的统治,禁绝着繁漪一切正常的见解和行为以及一切合理的正当的要求。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她变得乖戾、阴鸷,以至走向极端。于是,在这个畸形的家庭中,产生了这样畸形的乱伦关系继母和继子的乱伦。虽然繁漪、周萍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下相知相爱,但在反封建的战场上,由于周萍的怯懦,繁漪失去了精神依托,在儿子周冲触电身

6、亡,周萍自杀等打击下,被逼成了疯傻女人。在周家,繁漪表明一种时代的气息,它说明“五四”以来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潮也渗到黑暗王国里来了,并且在冲击着据守在资产阶级家庭里的封建堡垒。繁漪,她生命的火花,照出了那家庭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她抑压的力量,捣毁着传统的秩序,促使罪恶家庭的崩溃,具有雷雨的性格。 陈白露是曹禺笔下的又一知识女性,她在污泥中挣扎又苦于难以自拔。她曾经受过“五四”思潮的影响,热情而富有幻想,为追求个性解放,只身闯进光怪陆离的社会,当上了交际花,被潘月亭等黑暗势力所包围,奇特的生活经历使她的性格极其复杂。在物质上,她过着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生活。她抽烟、酗酒、打牌,和鬼一样的人厮混,玩

7、世不恭。看似倔强,不知羞耻,但内心痛苦、精神空虚。她不甘堕落,具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一定的正义感。当孤女“小东西”3受到黑三的迫害时,她冒着风险去救“小东西”,因而她和纯朴、正直的方达生保持一定的感情联系。她憎恨潘月亭之类的人物,特别是救“小东西”一事,更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强烈的正义感。方达生曾唤起过她对生活的某些憧憬,然而她不愿意跟着他去过贫苦的生活,她贪恋“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好衣服”的优厚的物质享受和舒适生活,整日和潘月亭、张乔治、顾八奶奶等人渣混在一起。张乔治有钱,所以她愿意和她交“朋友”,潘月亭有许多的钱,所以她愿意为她献出年轻美貌的肉体。潘月亭的破产,使她断绝了经济来源,最后,在精神

8、崩溃和债务逼迫下,她感到绝望,最终怀着矛盾、痛苦的绝望心情,在日出之前服药自杀。陈白露的悲剧,是旧中国黑暗的社会造成的,特别是罪恶的买淫制度,使她一步一步陷入悲剧的深渊,她的一生是被金钱统治的旧世界吞噬掉的。曹禺笔下的劳动妇女,正直、善良,都有着苦难的人生和悲惨的遭遇。侍萍、四凤、小东西、翠喜、花金子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三十年前,年轻美貌充满活力的丫鬟侍萍与周家大少爷相爱,满心想有一个美满的将来。谁知周家为了迎娶门当户对的小姐,在大雪纷纷的除夕之夜,侍萍带着刚刚出世三天的二儿子被赶出家门。这真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走投无路,被迫投河自尽,幸被救起。三十年来,她经历了许多痛苦坎坷,仍然坚持抗争

9、,从不屈服。她对周朴园不抱任何幻想。她拒不接受周朴园的施舍,把五千元的支票撕得粉碎,并痛斥周朴园等人“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崇高志气和朴素的阶级意识。三十年后,女儿四凤重蹈覆辙,母女皆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各自承担着悲剧的重压。侍萍身份的暴露,揭开四凤和周萍同母异父的兄妹关系,四凤不堪突如其来的打击,冲出房门,触电身亡;从此,侍萍变得又疯又傻。翠喜是剧作日出中低层妓女,她心地善良,用卖身的钱养活瞎眼的丈夫、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儿子,独自一个人默默的承受身心的凌辱和巨大的痛苦,苦苦支撑起这不幸的家庭和艰难的人生,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曹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这堆人类的渣滓里,我怀着无限的惊

10、异,发现一颗金子似的心,那就是叫做翠喜的妇人。她有一付好心肠即使在她那种生涯里,她也有她的公平。令人感动的是她狗似地效忠于老爷的行为,和无意中流露出来的对那更无助者的温暖的关心这是在这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里最黑暗的一个角落,最需要阳光的。” 而翠喜却把温暖和爱无私的给了别人。当小东西向翠喜诉苦说“我实在过不去了”,翠喜用自己惯于在苦海里挣扎的精神安慰她:“这叫什么话,有什么过不去的。太4阳今儿个西边落了,明儿个东边还是出来。什么苦都怕挨,到了还是得过,你能说一天不过吗?”小东西是另一个受害对象,她虽然只有十五六岁,却有一颗不甘屈辱的心。有一身傲然正气。她不肯屈从大流氓金八,敢打金八的耳光,打狗

11、奴才王福升的耳光。她被卖到宝和下处三等妓院,非人的折磨,终于使她走上上吊自杀的道路,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向吃人的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花金子是曹禺在原野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仇虎是她的未婚夫,她深深的爱着仇虎。恶霸地主焦阎王霸占了仇虎的土地,活埋了仇虎的爹爹,将妹妹迫害致死,并把花金子强占为焦家的儿媳妇。身份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花金子受凌辱受奴役的地位,瞎婆子焦氏经常用极其污秽恶毒的语言诅咒凌辱她。最终下定决心,跟着仇虎逃出了这人间地狱。(二)在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中,最难让人理解和接受的,是凶悍、奸诈、自私的封建大家庭的管家婆曾思懿。对于这个形象,历来都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从表面

12、上看,她在大家庭中有权有势,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其受屈辱的地位,在她身上具有发号施令和兼受囚禁的双重角色,对于这个人,不能简单的给予否定,应放在具体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中,进行具体分析。在旧家庭日趋衰败破落的过程中,曾皓年老体衰、力不从心,曾文清软弱无能,而曾思懿有谋有略有活动能力,因此,她理所当然掌管曾家的经济大权。然而,昔日的荣华富贵已成过往云烟。老一辈腐朽堕落,儿孙辈养尊处优,坐吃山空,不劳而获,使得曾家曾经雄厚的家业迅速败落。经济与权势的颓败,使得曾家的矛盾更加尖锐。曾思懿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维持着大家庭的生存。在这贪权夺利、尔虞我诈的环境中,她形成了狠毒凶悍、奸诈阴险、自私虚伪的性格特点。

13、她对曾皓阳奉阴违,耍手段,搅得曾家天翻地覆,逼得曾公馆最高统治者曾皓“在心里颇怕他的长媳”。为此,曾思懿成 为不忠不孝的典型,为人所鄙视。此外,她在与愫方的关系,被人们看作妒妇的形象,受到谴责。她对愫方恶语中伤,指桑骂槐,还甜言蜜语,令人不寒而栗。中秋节的上午,愫方给文清补画,曾思懿夸愫方有双巧手,“针线好,字画好。说句笑话,(不自然地笑起来)有时想着想着,我真恨不得拿起一把菜刀,(微笑的眼光里突然闪出可怕的恶意)把你的两只巧手(狠重)斫下来给我接上”。在与曾皓等谈及愫方的婚5嫁时,曾皓说“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一样养么?”,曾思懿(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接着(阴毒地)

14、“嫁不出去的女儿不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往愫方心上捅刀子。曾皓对她又恨又怕,文清讨厌她,儿子媳妇背叛她。在观众的心目中,她也是一个极其丑陋的形象。黑格尔认为“两个对立面每一个都在自身那里包含着另一方” ,因而这两方面“ 单独看来都没有真理 ,唯有它们的统一才有真理” 。 恩格斯强调:“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识,一方面,没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们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中国自

15、从建立中央集权王朝以来,经历了若干朝代,这些朝代无一不强化对统治阶级的服从而压制人性。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各种封建礼教把人们的思想禁锢在狭小的笼子里,尤其是妇女,几乎被剥夺了一切权力。封建礼教规定,女子必须恪守“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这个标准来看,曾思懿的言行显然不符合所谓正统的封建清规准则。她对封建大家庭的最高统治者曾浩阳奉阴违,与封建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她这样做,虽然有争权夺利的一面,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对封建家长的叛逆行为。她对曾皓宁卖房子也要留住棺材的极端自私行为给予坚决的抵制,她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和

16、家人的生计安危。从和愫方的关系上来看,曾思懿应当算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妒妇形象。中国上下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对妒妇不以为然,其实,妒妇自有妒妇的苦楚。在中国传统的婚姻中当事人无自主的权力,而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行为准则,男女双方根本就无情感而言,这就造成了无数的婚姻悲剧。在这当中,妇女更是最大的牺牲品。曾思懿和曾文清就是这种婚姻制度下的产物,他们之间没有情爱,没有心灵的沟通,只有隔膜和疏远。曾思懿作为人妻,从未感受到丈夫的关切和爱意,感情得不到寄托,心中充满了失落和痛苦,再加上凭空多了个年轻美貌、聪明贤惠,而且又与丈夫情投意合的愫妹妹,对她的婚姻、家庭乃至地位造成严重的威胁,这怎不叫她心急如焚、妒火中烧,她自然要用尽诡诈,排挤愫方。应该指出,在这里不是要肯定曾思懿的施虐行为,而是应该站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来分析,一方6面要谴责妒妇之恶,另一方面也应该对这个封建制度的牺牲品给予一定的同情。(三)荣格说:“我们直接接触到的远不是一个物质世界,而是一个心理世界。我们只能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