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文化论文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790884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6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林匹克文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奥林匹克文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奥林匹克文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奥林匹克文化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奥林匹克文化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奥林匹克文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林匹克文化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职业大学2011年2012年第二学期全校任意选修课奥林匹克文化作业 班级:1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班 学号:115302145 选修课时间:周三:10- 12 姓名:郑露 成绩:当代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奥林匹克文化 1.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源起 1894 年 6 月 16 日,顾拜旦精心设计和主持的首次“国际体育 教育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召开,来自 9 个国家 37 个体育组 织的 78 名代表到会,通过决议复兴奥运会,规定此后每隔 4 年举办 一次奥运会,选出由巧人组成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顾拜旦起草 国际奥委会章程,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和美学意 义,奠定了 奥林

2、匹克运 动的理论基 础,使奥林 匹克运动发 展成为持久 的体育与和 平运动。这 次大会标志 着现代奥林 匹克运动的 诞生。奥林 匹克运动的 发展催生了 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无疑,奥林匹克文化源于古希腊文化,但伴 随时代进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又不断注人新的内容和精神。 2 奥林匹克文化范畴的界定 奥林匹克文化是个庞大的范畴,从广义来说,奥林匹克文化包 括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思想体系和活动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实 践过程中所创造和衍生出的各种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财富 即物质文化主要指奥林匹克运动对人体技能的改造、发展,以及所 采用的各类场馆、器材等物质文化设施和由此产生的文化形态。精 神财

3、富即精神文化主要指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理念、精神准则、 礼仪、运动竞赛规则、体育道德等精神产物.以及奥林匹克所提倡的 文化艺术教育等活动内容。从狭义来讲,奥林匹克文化主要指奥林 匹克运动非物质性财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就有形体、圣火、演讲、 雕塑等文化艺术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 统,并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这一传统推向新的高峰。 3 奥林匹克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3.1 文化融合: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传播的内涵 奥林匹克文 化是个抽象的概念,它需以具体的奥林匹克运动为载体,在不同民 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进行交流和传播。因而,奥林匹克文化的传 播史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史。奥林匹克

4、是人类社会通过体育运 动不断寻求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相互沟通的过程。传播的内涵有 三个个递进的过程:一是认知和理解。二是达成共识和引起共鸣。三 是改变行为。简述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史,一方面我们看到,西 方体育文化在工业革命之后依其强大的科技手段、经济实力向世界 输出自己的运动文化。以竞技体育为核心的西方运动文化,在适应 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发展方式也显示出其培养人类超越自我精神等卓越功效。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波及全球。无疑,西方体育 文化在与东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中尽显优势,这种冲突没有改变东西 方体育文化的融合趋势,反而进一步加速东西方体育文化融合。如 1932 年洛杉矶刘长春的单刀赴会、1

5、936 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 参加、1964 年东京奥 运会、1988 年的汉 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和 2008 年北京奥运 会的申办成功。可以 说,当前的奥林匹 克运动已经形成为一 个跨文化、跨民族、 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 3.2 全球化: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传播的基础 全球化是 20 世纪 20.30 年代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 世界范围内凸显出的新现象,它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冲破区域和国 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当全球化驶入发展的快 车道时,奥林匹克的跨文化传播也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相契合,现 代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加速复兴。从 1896 年第 1 届奥运会仅 13

6、 个国 家的 3I1 名运动员参赛,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204 个国家及地区 11438 名运动员参赛,奥运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盛会。国家奥 委会的数量也由 1900 年的 8 个,增加到 2000 年的 205 个。如此庞 大的会员国组织已名副其实的使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全人类最大最 隆重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空前发展也使得奥林匹克文化传播 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庞大的奥林匹克的组织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 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电视等传媒的出现和普及也使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传播效应产生了质的飞跃。 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循着先物质文化后精神文化的模式 传播发展的。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

7、后,由于种种原因奥林匹克文 化与中国近乎绝缘。但令人安慰的是,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传播的 火种却并没有熄灭。奥林匹克运动队中国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的进 行。 建国前(即 1949 年前)我国引进的西方体育项目,有田径、体操、 篮球、排球、足球等 I0 个奥林匹克体育项目。建国后到 1965 年, 又引进了花样滑冰、滑雪、赛艇、近代五项、拳击等 12 个体育项目。 这表明,奥林匹克文化即使面临严苛的外部环境,在中国也保留了 其发展的火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随着 1979 年新中国重新获得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以及 1984 年新中国首次派 体育代表团参加夏季奥林匹克运动并取得佳绩,奥

8、林匹克文化热潮 在中国重新掀起。尽管热潮已然掀起,但人们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及 其文化理念的理解是浅显而单一。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 神尚未深人人心,略带政治含义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还是体 育精神文化的主角。当新世纪来临,奥林匹克文化逐渐被人们所熟 知,特别是北京获得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并成功举 办,让奥林匹克文化在神州大地风靡而备受推崇。下面几组数据的 解读中,也许可窥见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狂热效应。北京奥 运会期间, “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从 8 月 8 号到 16 号,央视网 等 9 家拥有奥运转播权的网站,日均访间人数 1.38 亿,达到中国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另有调查显示,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 的 2008 年北京奥运网络流量测评,仅到奥运开幕次日,即 2008 年 8 月 9 日,中国奥运博客类站点的页面浏览总量已经超过 2200 万。 总言之,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是体育文化交流的结果,必是 体育文化的进步,而不是体育文化的倒退。历史经验昭示着体育文 化在交流中,先有冲突,后有融合,而归根到底是融合,在冲突与 融合的过程中带来了两个转变,一是本土体育文化的转变,二是外 来体育文化的变形,其后果都是体育文化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 21 世纪的奥林匹克文化需要中国体育文化的参与,中国体育文化也 同样需要奥林匹克文化的浸润和滋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