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4790031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 林维正 1 原来裂缝深度检测方法 对混凝土浅裂缝深度(50cm 以下)超声法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如图 1 所示的 t c t 0 法,图 2 所示的英国标准 BS4408 法等, “测缺规程”推荐使用 t c t 0 法 2,3 。 上述方法中,声通路测距 BS4408 法以二换能器的边到边计算,而 t c t 0 法则以二换能器 的中到中计算,实际上声通路既不是二换能器的边到边距离,也不是中到中距离, “测缺规 程”中介绍了以平测“时距”坐标图中 L 轴的截矩,即直线议程回归系数的常数项作为修 正值,修正后的测距提高了 t c t 0 法测试精度,但增加了检

2、测工作量,实际操作较麻烦, 且复测时,往往由于二换能器的耦合状态程度及其间距的变化,使检测结果重复性不良。 应用 BS 4408 法时,当二换能器跨缝间距为 60cm,发射换能器声能在裂缝处产生很大衰 减,绕过裂缝传播到接收换能器的超声信号已很微弱,因此日本国提出了“修改 BS4408 法”方案,此方案将换能器到裂缝的距离改为 a 1 10cm,这样就使二换能器跨缝最大间距 缩短在 40cm 以内。 “测缺规程”的条文说明部分(表 4.2.1)中,当边边平测距离为 20.25cm 时,按 t c t 0 法计算的误差较大,表 4.2.1 中检测精度较高的数据处理判定值为舍弃了该两组数据后的平

3、均值。条文说明第 4.3.1 条仅作了关于舍弃 Ld c 数据的提示,实际上当二换能器测距小 于裂缝深度时,超声波接收波形产生了严重畸变,导致声时测读困难,这就是造成较大误 差的直接原因。表 4.2.1 中未知数 t c t 0 法在现场检测中对错误测读数值的取舍是一个不易 处理的问题。 “测缺规程”的条文说明第 4.1.3 条指出:当钢管穿过裂缝而又靠近换能器时,钢管将使声 信号“短路” ,读取的声时不反映裂缝深度,因此换能器的连线应避开主钢管一定距离 a,a 应使绕裂缝而过的信号先于经钢管“短路”的信号到达接收换能器,按一般的钢管混 凝土及探测距离 L 计算,a 应大于等于 1.5 倍的裂

4、缝深度。 根据 a 1.5d c 这一要求,如国科 3 表示,表 1 给出了相邻钢管的间距 S 值。 表 1 检测不受钢筋影响的相邻钢筋最小间距 S 值裂缝 深度 d c /cm 1.5dc/cm S/cm 5 7.5 15+ 10 15 30+ 20 30 60+ 30 45 90+ 40 60 120+ 50 75 150+ 在工程中,如现浇混凝土楼板一般钢管的间距 S 为 1520cm,即当混凝土裂缝深度大于 5cm 时,按 t c t 0 法检测,声通路就有被钢筋“短路”之虑。由于混凝土工程中总要配置 钢筋,t c t 0 法检测钢筋混凝土裂缝深度必然受到这一影响因素的制约,有些场合因

5、不能满 足 a 1.5d c 的条件,而使 t c t 0 法检测方案难以实施。 2 超声波首波相位反转法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新方法 笔者曾对数种超声波推定混凝土裂缝深度的方法进行反复的试验比较,并在裂缝检测实践 中发现了因换能器平置裂缝两侧的间距不同而引起首波幅度及其振幅相位变化的规律。 如图 4 所示,若置换能器于裂缝两侧,当换能器与裂缝间距 a 分别大于、等于、小于裂缝 深度 d c 时,超声波接收波形如(a) , (b) , (c )所示。 首波的振幅相位先后发生了 180的反转变化,即在平移换能器时,随着 a 的变化,存在着一 个使首波相位发生反转变化的临界点,参见图 4(b) ,当

6、 ad c 时回折角 + 约为 90。 在该临界点左右,波形变化特别敏感,只要把换能器稍作来回移动,首波振幅相位反转瞬 间而变,此时,如采用超声仪的自动档整形读数方式,当首波相位瞬间变化时,时间数码 管中声时读数值呈突变状态,因为采用自动档读数时,超声仪设计时间显示取其前沿首波 作为计时门控的关门信号,当首波波形由图 4 中(a)缩短成(b)状态时,计数门控的关 门点由 t 点瞬间改变为 t 点。数码管显示时间值产生突变,这显然是丢波引起的。 所以,此新方法无论采用观察示波器首波振幅反转法或采用自动档声时读数突变法,都能 确定首波相位反转临界点,测量此时的 a 值,即为裂缝深度 d c 。当然

7、,如示波器波形观察、 数码管声时读数二者同时兼顾,则能减少相位反转临界点判断的人为差别,进一步统一测 读精度。3 采用表面波横波的传播声时测量裂缝深度 测量裂缝深度采用 100kHz SH 横波斜探头,其声压在水平和 90角方向有峰值。50角 方向的峰值是由斜楔造成的,而水平方向峰值则是由表面波引起的。对于这种测试,发射 与接收探头分放在裂缝两边同一平面上发射探头至裂缝中心的距离 L 1 为 20mm,接收 探头至裂缝中心的距离 L 2 为 40mm。实验结果证明了裂缝深度与声传播时间指数相关,相 关系数为 0.977,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t51.54exp(0.00897d) (2) 式

8、中:d 以 mm 为单位,而 t 以秒计算。 接着,研究超声波的传播途径,图 3 中显示了 4 种可能的路径:(1)R 到 S:发射探头所激发的表面波,传播到裂缝尖端时发生模式转换为横波传播直到被接收;(2)R 到 R :表面 波沿裂缝表面传播直到被接收。 (3)S 到 S :发射探头所激发的横波沿整个裂缝传播而直 到被接收。 (4)S 到 R :发射探头所激发的横波在裂缝尖端发生模式转换产生表面波,直 到被接收。S 和 R 分别表示为横波和表面波。 上述各路径的声传播时间 t 可以通过图 3 下面方程式计算得出。 RS: s r V d L V d L t / ( / ) ( 2 2 2 1

9、 RR: r V d L L t / ) 2 ( 2 1 SS: s V d L d L t / ) ( 2 2 2 2 2 1 SR: s s V d L V d L t / ) ( / ) ( 2 2 1 式中 t 声传播时间 L 1 发射探头至裂缝距离 L 2 接收探头至裂缝距离 V S 横波声速 V r 表面波声速 d裂缝深度 4 冲击回波检测裂缝深度 根据 P 波在上表面和裂缝底部边缘间反射的频率,就可以利用式 来确定裂缝的 f C h 2 深度。 测试结果的频谱如图 33 所示。 采用对穿法测得混凝土板的声速为 3941m s 。在图的频谱中可以看到,其主频位于 9.16KHz 处

10、,对应的厚度为 21.5cm ,这是厚度的振动频率(标准厚度为 22cm) ;在频率为13.06KHz 处也有一个峰值,对应的厚度为 15.0cm,这就是裂缝的振动频率(裂缝的实际 深度为 14.5cm) ,这些都与实际相吻合。在图 26 的频谱中还有一些次要的峰,这是由于在 测试样品由边界引起的谐振,或是平板界面反射谐振以及裂缝边缘衍射波的谐振等。 基于时域的混凝土表面裂缝分析 在大多数情况下,冲击回波法的共振频率可以成功地用于定位混凝土结构内部裂缝和孔洞 的位置。但有时在频谱中辩认出来对应于缺陷的同适龄趔地遇到了困难,这里我们采用一 种基于时域分析的测试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测试中用两个接收

11、换能器分别布置裂疑缝两侧。图 34 和图 35 分别表示了实验布置图的 切 面和俯视面。在图 35 中显示了第一个接收换能器位于冲击点 H 0 处,第二个接收换能器位 于裂缝相对的一侧。 由冲击源冲击后,表面波第一个到达接换能器并且激发了监控系统。假如 R 波到达的时间 为 t 1 ,已知 R 波波速为 C R ,那么冲击开始的时间为(t 1 H 0 C R ) 。由于冲击产生的 P 波 直到在裂缝底部发生衍射时才到达裂缝后面的区域,此时第二个接收换能器才开始接收衍 射的 P 波。若衍射 P 波到达第二个接收换能器的时间为 t 2 ,那么 P 波从冲击点到第二个接 收换能器的最短时间可由下式获

12、得: t t 2 (t 1 -H 0 /C R )=t 2 -t 1 +H 0 /C R(24) 若在混凝土板中已知 P 波的声速为 C P ,从冲击点到第二个接收换能器最短的传播距离可以 计算为 C P t 。假如从裂缝到冲击点和第二个接收换能器之间的距离相应的为 H 1 和 H 2 , 那么裂缝的深度可根据几何关系求得并由下式计算:(25) 2 1 2 2 2 2 1 2 2 ) ( H t C H H t C d p p 在实验中,我们测得表面波声速 C R 为 3610m s ,P 波声速 C P 为 3941ms,采用四通道 示波器(Gould 采样频率 20MHz)来记录波形,并通

13、过改变接收换能器相对位置进行了三 组实验,其结果如下: 第一组:波形图其中,第一个接收换能器位于冲击点 2cm(H 0 )处;裂缝离冲击点和第二个接收换能器之 间的距离分别为 9cm(H 1 )和 9cm(H 2 ) 。从图中可以看出 R 波引起的最初触发时间为 0.6s(t 1 ) ;而由在裂缝底部的 P 波衍射引起的最初触发时间为 80.4s(t 2 ) 。利用等式 (24)可以计算出 P 波从冲击点到第二个接收换能器的最短时间为 86.5s(t) ,然后把 结果代入等式(25)计算出裂缝的深度为 14.47cm。裂缝的实际深度为 14.50cm,所以相对 误差为: (14.50-14.4

14、7)/14.501000.2 第二组:波形图 其中, (H 0 )2cm , (H 1 )5cm, (H 2 )9cm,t 1 0s,t 2 77.9s 代入等式(24) ,即 t 83.4 s 代入等式(25) ,得出 d14.75cm 相对误差为:(14.75-14.50)/14.50100%=1.7% 第三组:波形图其中,H 0 2cm ,H 1 11cm ,H 2 7cm,t 1 0s,t 2 82.9s 代入等式(24) ,即 t 88.4 s;代入等式(25) ,得出 d14.80cm 相对误差为:(14.80-14.50)/14.50100%=2.1% 由此可见,无论从频域或是时域分析,冲击回波法对于测量混凝土板垂直表面裂缝深度都 是一种既有效又精确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