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耕保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4777169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市耕保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年市耕保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年市耕保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年市耕保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年市耕保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市耕保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市耕保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市耕保站工作总结及2018 年 工作思路 2017 年XX 市耕保站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耕地质量管 理条例以及省、市和XX 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内容,以为 农提供优质服务为立足之根本,创新举措,紧抓关键,在 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生产中树形象、创业绩、促发 展,开创了耕保工作的新局面。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深刻 的变化,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呈现新的挑战,突出抓好“一控两减 三基本” ,实现农业生产、生态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逐步 构建“功能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集约、面源污染可控、农 村环境良好”的

2、农业生态环境新格局要求。为此要求我们 要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关于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决策部 署,以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三大”行动为抓手,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 158 万亩次,化肥使用总量呈现连续下降态势,建设高标准 粮田1 万亩,建立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2 个,新建土 壤墒情动态监测点5 个,基本实现自动化与远程监控,土 壤重金属污染调查深入推进,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正在 有序推进。 一、以耕地质量提升为着力点,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1、积 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按照江苏省 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2014-2020)要求,积极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

3、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 工程,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着力提高高标准农 田质量。今年我站实施的XX 市2016 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 能规划田间工程(高标准粮田)项目,位于瓦窑镇和新安 街道相邻处,涉及瓦窑村、房庄村、南陈村三个村,面积 10000 亩,项目总投资1500 万元,其中地方配套300 万元。 该项目于2017 年1 月全面动工,5 月底项目建设已经全部 完成。 2、加强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建设。以土壤酸化、 盐渍化、潜育化、养分非均衡化、耕作层浅、低产田培肥 改良等突出问题为导向,在全国花木之乡的髙流镇高流村 鲜切花种植基地,建设规划500 亩,核心区面积200

4、亩的 水肥一体化示范区,以土壤施肥、作物根区 施肥、叶面施 用等途径,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提 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是 发展集约化、精准化、高效化、标准化现代农业的核心技 术。项目区主要是以生产出口切花菊为主,切花菊产品主要 出口日本和韩国市场,项目区年产出口切花菊500-1000 万 支左右,产值1000 多万元左右,亩均产值3 万元,亩均利 润1.6 万元,带动当地就业近百人,示范带动周边乡镇鲜切花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为探索耕地 质量提升的路径、模式和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 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

5、6 年耕地质 量提升示范区建设任务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 发江苏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苏政办发 2015131 号)等有关要求,优选高效适用技术模式,在 棋盘镇官沈村建设0.11 万亩改土培肥示范区,以“改” (改良土壤) 、 “培” (培肥地力)为主要技术路径,因地制 宜确定高效适用技术模式。按照“示范推广,以点带面,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在地力瘠薄、质量等级低 的区域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并对改土 培肥效果进行跟踪监测,辐射带动周边耕地培肥改土技术 的推广应用。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耕地地力提升的步伐,通 过项目推动,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着力提升耕地质量 之目的

6、。通过3-5 年的改土培肥,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 使示范区耕地地力提高0.5 个等级;探索丘陵山区低产田 不同土壤类型的培肥改土高效实用模式,减少化肥用量, 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降低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 染, 培育健康土壤,推动耕地质量提升,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二、以化肥减量增效为着力点,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1、全面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巩固粮食作物、拓展蔬果茶等经济园艺作物,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建立完 善本地化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控制施肥总量、 优化施肥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 利用效率,走绿色高 产、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以 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

7、作社、家庭农场为主要服务对象, 农企合作、产需对接为抓手,探索建立配方肥推广应用补 贴机制,积极发展社会化统配统供统施肥料服务组织,推 进农机农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全 面推广应用玉米种肥同播技术。以部级化肥减量增效试点 县创建为抓手,分区域、分作物集成推广一批化肥减量增 效技术模式,促进肥料产业转型升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性工程,目前我市2016-2017 年的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按照农业部测土配 方施肥技术规范以及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的“三年一轮回” 采样测土要求,采集土样170 个,其中对12 个土壤监测点 在收获后采集土样36 个,对

8、配方校正与示范试验、肥效对 比试验采集土样32 个。委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化验分析土 样2000 多项次;同时采集水稻、玉米植株样68 个,分析 植株样272 项次。为制定肥料配方和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打 下坚实基础。 2017 年全市在小麦、水稻上各安排配方校正与示范试 验6 个,水稻、玉米微量元素单因子试验各1 个,肥效对比试验4 个。通过试验,进一步摸清了土壤养分校正系数、 土壤供肥量、水稻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确 定了水稻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 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建立了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 计和施肥指导提供依据。通过汇总分析土壤测试结果和田 间试验数据,根

9、据气候、地貌、土壤类型、作物品种、耕 作制度等差异性,根据不同土壤类型,结合野外调查、农户 调查资料,制作项目市耕地土壤养分图和作物测土配方施 肥分市图,制定了肥料配方6 个,并根据各镇具体情况制 作施肥建议卡,通过镇农技中心、配方肥供肥点和各村委 会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2017 年全年发放水稻施肥建议卡 10 万余份,玉米施肥建议卡5 万余份,小麦施肥建议卡15 万份,测土配方施肥宣传手册4000 余本,建议卡发放到户 率达到96?同时,建成2 个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 分别位于新店镇和草桥镇两个镇,全市示范面积12 万亩。 在整体推广上按照“测土到田、配方到厂、施肥到点、指 导到户”

10、的服务目标。结合我站多年试验研究成果,提供 肥料配方,强化农企合作,先后与江苏苏农测土配方施肥 有限公司、江苏汉菱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以及中农润土农 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肥料企业开展农企对接生产配方肥, 再由50 家联锁店供应到户,由农技人员指导到田,让农民 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运筹肥料。全年推广配方肥1.6万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站组织考察全市推广小麦测 土配方施肥面积70 万亩次,其中施用配方肥料1.29 万吨, 施用面积达27 万亩,示范区小麦单产432.5 公斤/亩,较 习惯施肥367 公斤/亩,增产65.5 公斤/亩,增产17.8?增 收节支达到140 元/亩左右。 加强农企合

11、作推广配方肥,通过深化农企合作,加强 产需对接,协同配方肥企业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宣传推广力 度。创新工作服务机制,重点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合 作社,探索最有效服务模式;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 社、家庭农场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积极发展社会化统配统 供统施肥料服务组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 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创新信息服务,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 家系统及手机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查询、手机短信服务、 触摸屏服务等方式,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2017 年 全年触摸屏查询 服务一体机已经全面覆盖我市18 个镇(街 道)及马陵山景区。 2、积极推进水肥一体化与土肥水智能化监测。积极利 用省级资

12、金建立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引导和示范带领社会 资本投入,在喷滴灌条件基础较好的地区,完善喷滴灌系 统和施肥系统,开展蔬菜等设施园艺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 不同生育阶段水肥需求参数研究,根据园区土壤环境和养 分含量状况,以及作物的水肥需求规律,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努力推进智能化监测、远程监控和信息化管理。 3、大力推进增施有机肥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化肥 使用量。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破坏了 土壤耕层结构,土壤供肥、保肥能力下降,农作物对化肥 的依赖性强,根据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经营体制 特点,积极探索有机肥资源养分利用的有效模式,加大支 持力度,鼓励引导农民增施农家肥和有机类

13、商品肥。积极 创造条件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 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鼓励农 民积造农家肥,结合耕地质量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因地制 宜对农民应用有机类商品肥实行补贴,一是推广种植绿肥。 组织推广利用冬闲田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实行轮作休 耕,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努力减少化肥施用量。二是推广 商品有机肥。施用商品有机肥对耕地质量提升效果明显, 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35 克/千克。结合测土配方施 肥项目培训,大力推广有机肥施用,全年在全市的种植大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推广商品有机肥12000 余吨。三是 实施高温堆肥。利用田边、沟边、路边废弃的小麦秸秆、

14、 以及去年剩余的玉米秸秆等进行高温堆肥,积制高温堆肥 大约达到500 吨。通过示范推广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预计减少化肥用量约为0.12 万吨。4、推行多形式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用量。结合耕地质量 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采取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生物腐熟(秸秆腐熟剂)还田、宽行作物行间铺草、过腹 还田等行之有效的秸秆还田措施,推进秸秆就地全量还田, 促进秸秆禁烧和资源化综合利用,重点推广秸秆粉碎直接 还田和秸秆腐熟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全年我市的农作物 秸秆还田率要达到96?上。 5、强化水溶肥料推广,增产效果显著。2017 年在小麦 中后期“一喷三防”田间管理中,由于

15、今年中央财政“一 喷三防”补助项目不再单独安排资金等因素,加之我市小 麦赤霉病防控、早衰倒伏的形势严峻,为夺取今年的夏粮 丰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 ,以药肥混喷为抓 手,确保我市小麦“一喷三防”工作能持续开展,为此我 们耕保站会同植保总站积极争取XX 市政府的支农资金整合 项目的支持,共推广叶面肥58.8 吨,实现全市种植小麦面 积的全覆盖,为我市夏粮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耕地质量监管为着力点,促进耕地占补平衡 1、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完成永久基 本农田划定。按照“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生产稳定、能 划尽划

16、”的原则,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优势农产品 布局规划为依托,选择农田基础设施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 力争上图上网、到村到田。 2 、规范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按照江苏省耕地质 量管理条例和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程要 求,对新增补充耕地进行质量评定,做到“坚持依法依规 不动摇、规范评定不走样、执行标准不降低、问题导向不 放松” 。重点把好现场勘察、采样分析、专家评审等关口, 稳步推进耕地占补平衡。 3、定期发布耕地质量监测信息,强力推进全市土壤墒 情监测点的规划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强化耕地质量监测 点配套建设,完善全市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加强耕地质量 动态监测,及时报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充分应用县域耕 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公报定期发 布制度。以土壤墒情预警机制建立为导向,建立小麦、玉 米、大豆、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土壤墒情评价指标体系,提 出合理灌溉、保墒蓄墒、耕作施肥等农业生产措施,达到 节水、降本、增效目的。按农业部、省农委的工作要求, 2017 年度在时集、草桥、棋盘、高流、阿湖镇等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