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760462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一 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一、“两极”与“冷战” 1、 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 邱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 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 强国。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苏。1949年 ,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

2、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 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 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 主要敌人。) 4、冷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 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 国,美苏两个

3、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美 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 ,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20世纪90年代,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政权,

4、社会制度随之改变。 2、表现: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苏联分为1 5个独立的国家,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三、“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1、冷战后绝大多数国家都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 会祈盼和平,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不可阻 挡的时代潮流。 2、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恐怖主义作为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 形势带来严重的威胁(2001年 9、11事件)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有新表现。(美国)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

5、势。 3、根据1999年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2001年9.11事件、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说说导 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恐怖主义力量 的增长,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等 。 4、在这些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在北约轰炸南联盟、巴以冲突和轰炸伊拉克事件中,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 顾国际社会的反战呼声,干涉其他国家事务,以霸权、强权的野蛮行径在世界各地推行自 己奉行的一套价值观念。它既是战争的组织者,又在战争中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加剧, 世界更加不安定。“911”恐怖袭击

6、就是恐怖分子对美国政府的一次报复,但它却给美国 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世界和平造成极大威胁。 四、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 (1)战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2)存在的现实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悬殊,落后、危机、债务,困扰 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 (3)发展问题的突出表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也叫南北问题。 (4)南北问题的起源: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 南北问题的根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5)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的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6)怎样才

7、能解决南北问题? 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就需要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为建立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7)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利益和追求:争取民族独立、主权完整,建立公正、平等、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五、殖民体系的瓦解(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 1、20世纪 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越南北部、朝鲜和中国相继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其它国家也先后取得独立。 2、印度作为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表达了获得独立的亚非人民

8、要求掌握自 己命运的共同愿望。 4、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仅 1960年就有 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 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5、战后说明亚非国家崛起的事件 非洲大陆民族独立运动的完成,结束了殖民统治时代;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亚洲国家经 济的迅速发展;“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中东国家的觉醒等事件。 六、各国现代化的追求(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二) 1、二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再加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代”(19501970) 2、独立后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六七十年

9、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 香港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亚洲“四小龙”的腾飞) 二战后,许多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 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3、 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集团 联合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争取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 序。这说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正在崛起。 二、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一、巩固新生政权1、措施: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西藏和平解放、建立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经济、土 地改革 2、抗美援朝、:1950年6月,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出兵朝鲜,为了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

10、愿军入朝参战,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 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试从当时的世界形势、力量对比、军队士气、地理因素等方面说说美国将军所说的:“ 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错误的时间:1951年世界人民经历二战后,普遍希望和平。 错误的地点:美国军队远离本土作战,战线过长,而且对地形和作战条件不如中国军队适 应。 错误的敌人: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勇于牺牲,训练有素。 错误的战争:侵朝战争是非正义的;而抗美援朝是正义战争。 二、进入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农业合作社)、手工

11、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这表明 中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一五计划(19531957) 工业成就:中国逐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年底,鞍山 钢铁公司提前竣工。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到1 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 喷气式飞机。 交通运输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 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五”期间,我国

12、共建成三十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失误与挫折 1、错误的表现: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大跃 进”运动中,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1966年1976年发动了一 场“文化大革命”。 2、错误出现的原因: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 经验,又急于求成,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的曲折。 3、危害: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跃进和人民

13、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 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 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 4、 给我们的启示: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 党的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四、“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1、新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黄继光、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2、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3、我们发展核武器是为了维

14、护国家安全。我们反对核武器的制造和扩散。4、“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 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 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正是靠着这种“铁人 精神”,石油战线的工人们经过三年艰苦的大庆石油会战,终于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两 弹一星” 精神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精神。 五、改革开放的年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

15、伟大转折?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成为 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3、改革:从农村开始,1979年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最初为安徽凤阳小 岗村的 18户农民采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4、对外开放地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 济开发区内地”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开放首先从沿海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16、设立经 济特区。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可以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 方法,扩大对外贸易。改革开放后这些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说明了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正确性。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四大件”指的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 和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是当时一般家庭的高级消费品,代表着高水平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新四大件”(彩电、电脑、手机、VCD)取代了“旧四大件”。 现在摄像机、可口可乐、麦当劳、VCD、DVD、音响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六、“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2、什么是“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 3、“一国两制”的实践。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从英国)顺利回归;1999年12 月20日澳门(从葡萄牙)回到祖国怀抱。 4、香港回归的意义: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终结,中国人民洗雪了百 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说明了什么?(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