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736822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是初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上,这 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 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

2、活动,初步培 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通过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 是重点, 是本课的难点, 其理论依据是 这一难点,但由于 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 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一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

3、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 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即: 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 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 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答 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 材料)来理解课文

4、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 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 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 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 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提供 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

5、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 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 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 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 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 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 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 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 学生学

6、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 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 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探究活动、点拨提高、课堂练习、 反思小结、布置作业等 6 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温故知新:(3-5 ) 2:小组活动(10) 3、合作达标:(10)4:

7、牛刀小试: 5:反思小结: 6: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及时间安排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腰三角形 对于这堂课的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我决定从以下五个方面向大家做介绍。一教材分析及 作用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五是几点说明。 首先是教材作用及地位分析,等腰三角形是在学生学过一般三角形的基础上所学习的一种 特殊的三角形,他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更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他比一般三角 形的应用更广泛,他的性质定理不光给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直线垂直,这类问题的证 明提供了新的依据,而且也是后继内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等的 预备知

8、识,在本章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另外研究和学习本堂课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 图形的美及应用价值,另外对于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 在等腰三角形中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以及向学生渗透,转化类比思想,都有很大作用,在 此基础上我确定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难点是用文字语言叙 述的几何问题的证明,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围绕教学重点,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四个方面, 一,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并能进行初步应用,二使学生学会在等腰 三角形中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初步学会分析几何证明题的方法。三透过辅助线的添加,向 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通过

9、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比较向学生渗透,类比的数 学思想,并由此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通过 让学生,观察,猜想探讨的教学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意识。 三,教法及学法分析,为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我决定采 用启发式讨论式学习,过程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对于教学过程我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 复习导入2 设置情境归纳性质3 讲练结合加深认识 4 归纳小结作业布置。 首先是复习导入,师生共同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在欣赏的过程中,学

10、生们会发现这里面 有他们所熟悉的几何图形,不仅体会到数学图形的美,并且意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从美丽的塔松,人字形屋顶,抽出等腰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小学对等腰三角形的了解,概 括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特点,老师及时设问,并质疑,等腰三角形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 性质,及两腰相等的特点外,还有那些特殊性质,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引出课题, 这样适时设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增强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设置情境,归纳性 质初二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通过直观感知, 因此我决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尝试总结实验结论,具体设计如下,首先让 学生用直尺和圆规在练

11、习本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让你来研究等 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你觉得应该从那些要素加以分析,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讨,学生 在探讨的过程中,想到一般三角形的构成元素,边,角,以及三角形中三种重要的线段,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唯一,有的学生会想到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出发加以研究,还有些 同学会想到,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中线,高,或者是顶角的角平分线,加以研究,还有些 同学可能思维更加灵活一些,想象空间更为宽广,他可能会想到从等腰三角形两个腰上的 中线,两腰上的高或者是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加以研究,对于学生的探讨结果老师进行 归纳,鼓励,并指出以下四个要素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引

12、导学生的注意力到 这四个方面上来,并对这四个要素再设问,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通过对折 使两腰重合,比较或度量,你能发现这四个要素中间存在哪些特殊的结论吗?学生通过对 折等腰三角形纸片使两腰重合,会发现他的两个底角也互相重合,得到等腰三角形两个底 角相等这个结论,还有一些同学在对折重合过程中,会发现,这个特殊的折痕具有三个作 用,平分底边,垂直底边,而且平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就会得到三线合一这个结论,老 师再次归纳学生的结论,并对他们的探究成果给予肯定,通过这种完全开放的教学过程,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够较快的投入到积极探索、努力思考、主动与 别人合作的状态中去,过

13、程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较好的培养了 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发散思维,那么对于得到的这两个结论,老师说明,要想加以确认, 必须进行理论证明,引导命题证明,这种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问题证明,由于包括了证 明的三个步骤,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决定设计以下三个问题,通过这三个问 题的解答,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化解难点,问题一,找出命题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的 题设结论,根据画出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二证明角和角相等,有哪些方法,三,你认 为本题中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角B 等于角C ,写出证明过程,其中问题一的设计使学生顺利 的将文字语言翻译成几何语言,帮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问题二

14、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问题三本题辅助线中的添加, 是这堂课的又一个难点,因此我决定再一次让学生对折等腰三角形纸片,使两腰重合,并 且多媒体演示对折重合过程。使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同时,意识到要证明角B 等于角 C,关键是角B 和角C 放在两个三角形中去,构造全等三角形,老师再及时设问,那么通 过你的操作和观察,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角B 和角C 放到两个三角形当中去呢?再一 次让学生思考,由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充分的了解,学生经过探讨后可能会出现 以下三种解决方法。做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做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以 顶角的

15、角平分线为例,让一生口述证法,老师板书达到规范巩固的目的,其它两种方法布 置学生课下进行练习,那么由此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为加深认识,将性质定理,翻译成符号语言,使学生体会到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定理,给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角跟角相等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说明,在上述过程 中我们也间接的证明了推论二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 一过程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文字语言证明体的三个步骤,一找题设结论,二画图写已知求证, 三推理过程证明,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重要思想,通过尝试活动,使 数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并且还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巩固学生对以上知识的把握,设口答练习,第一题,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学生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来解决相关问题,练习题的第二题是将性质定理 和推论一的内容翻译成符号语言,加深认识,使学生再次意识到,性质定理及推论给线段 相等角相等及两直线垂直的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依据,口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学习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