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三文言文复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720891 上传时间:2018-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三文言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必修二三文言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必修二三文言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必修二三文言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必修二三文言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三文言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三文言文复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五 蠹练习 一、填空: 钻( 燧 )取火 执干戚( 舞 ) 守株( 待 )兔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力不能敌)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兴起、出现,动词)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开挖,动词)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赞美)(被,介词)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放下)(希望)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本身、自己,代词)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加工,动词)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赞美)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汲水、取水)(馈赠)穰岁之秋,疏客必食(丰年)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轻视)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低下、粗俗)古

2、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感化、安慰)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朝见)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用来 的方法)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依照)(低档) 三、下列各句中“ 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 C) 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依照)B 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C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根据、依照)D 因之以饥馑(接着,动词) 四、写出加点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政令 治理)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男丁)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然就不乱) 五、翻译: 是以圣人不

3、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因此古代圣人不希求学习古法,不效法可常行之道,研讨现世的事情,从而为之作准备, 采取措施。 察 传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屡次,副词)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名词动用,犯错误)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深透)乐正夔一足,信乎(形容词,确实)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举荐)(草野、民间)重黎又欲益求人(多,形容词)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关键,名词)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说,动词)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循着、顺着,动词)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故狗似玃,玃似母

4、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却,连词)闻而审,则为福矣(如果,连词)子夏之晋,过卫(动词,到) 三、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记载历史的书)至于晋而问之(到了) 四、写出加点字的活用现象: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使动用法,使 纯正、相和、通达)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言辞很多是似非而是,似是而非,是和非的界限不能部分,这就是圣人谨慎从事的原因。非 攻练习 一、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意动用法,以 为非,认为不对)以亏人自利也(因为,连词)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5、(偷盗)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假使,连词)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值、遇,动词)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倍,量词) 二、指出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扡其衣裘、取戈剑者(拖,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滋,更加)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辨,区别) 三、翻译: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这)实在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才会记载下错误的言论来留给后世。如果知道 是不义的,还有什么理由把那些不义的事记载下来并留给后世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鼓瑟希,铿尔(稀,稀疏)

6、 莫春者,春服既成(暮) 唯求则非邦也与(欤)二、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如会同,端章甫(诸侯相见,共同朝见天子) 加之以师旅(侵略的军队)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现象 端章甫(名动,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鼓瑟希,铿尔(象声词动用,铿的一声) 风乎舞雩(名动,吹风) 三子者出,曾晳后(名动,落在后面)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做名词,小大事) 异乎三子者之撰(?)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 夫三子者之

7、言何如(宾语前置)五、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居则曰(闲居,平时在家的时候) 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因之以饥馑(接着,动词) 比及三年(等到) 舍瑟而作(放下)(起身)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妨)(只不过是) 吾与点也(赞成)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 莫春者,春服既成(定)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只是)(罢了) 唯求则非邦也与(句首语气词,无义) 夫子何哂由也(什么,代词)六、一词多义 1、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因为)(认为)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用、做)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用,介词) 为国以礼(用,介词)2、如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连词)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连词) 如或

8、知尔,则何以哉(如果)3、而子路率尔而对曰(修饰)舍瑟而作(承接) 非诸侯而何(并列)4、之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代词,指诸侯) 异乎三子者之撰(的,助词)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代千乘之国)5、者异乎三子者之撰(者字结构, 的人) 莫春者,春服既成(语助词)6、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纵横) 且知方也(方道,指是非准则)7、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然” )齐桓晋文之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无以,则王乎(“ 已” ,止)然则废衅钟与(“ 欤” ) 为长者折枝(“ 肢” ) 刑于寡妻(型)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矣” ) 盖亦反其本矣(“ 盍”

9、 )(“返”)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途” )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诉” )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矣” ) 是罔民也(“ 网”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斑” )二、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吾何爱一牛(吝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来)(推广)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到了)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原) 凶年免于死亡(荒年)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时令)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现象 无以,则王乎(名动,行王道统一天下)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动,对 感到奇怪)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使动,使 远)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做名词,视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动用,尊敬

10、,爱护)(形容词做名词, 老人,小孩)刑于寡妻(名动,做榜样)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形容词做名词)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使动,使 起、受危害) 朝秦楚(使动,使朝见)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形容词做名词) 以一服八(使动,使降服) 然后从而刑之(名动,刑罚) 是罔民也(名动,陷害)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树之以桑(名动,种植) 保民而王(使动,使全)(名动,称王) 谨庠序之教(形容词动用,认真从事)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形容词动用,憎恨)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是乃仁术也(判断句) 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 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百姓之

11、不见保(宾语前置)(被动句)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者字结构) 将以衅钟(省略句)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省略句) 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 牛何之(宾语前置) 构怨于诸侯(状语后置)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状语后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将以衅钟(省略句) 五、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的原因)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难道,副词)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释放)(像这样)(走向)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痛惜)(区别) 彼恶知之?(代词,哪里、怎么)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这样)(“返” ) 王许之乎?(

12、相信、认可)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却,副词)(“欤” ,呢) 齐集有其一(会集) 奚暇治礼义哉(何)(讲求)六、一词多义 1、而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却) 非诸侯而何(并列)2、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莫之能御也之撰(他) 牛何之(到) 臣闻之胡龁曰(代下面的话)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代这种情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代词,不译) 然后驱而之善(到) 故民之从之也轻(取独)(代国君)3、诸不识有诸?(之乎,兼词)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之于,兼词)4、诚然,诚有百姓者(确实) 是诚何心也(实在,副词)庄子寓言四则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技盖至此乎(“

13、盍” ) 善刀而藏之(“ 缮” )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辨” )二、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依乎天理(天然的生理结构) 因其固然(本来的样子、结构)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现象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状,每年、每月) 而刀刃者无厚(形容词做名词,厚度) 我常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动用,小看)(形容词动用,轻视) 秋雨时至(名状,按时令)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五、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自喻适志与(晓、

14、觉得)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分辨、区别)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转变)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乃中经首之会(副词、又) 庖丁解牛(剖开、分割)六、一词多义 1、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替、介词)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因为、介词) 视为止,行为迟(因为、介词)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因为、介词)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因为、连词) 为肥甘不足于体与?(因为、连词)2、乎 技盖至此乎(呢、疑问) 进乎技矣(于、引进对象) 而况大軱乎(呢、感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然、 的样子)依乎天理(于、引进对象) 3、于 合于桑林之舞(引进对象、不译)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从、介词)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到) 4.族 族庖月更刀,折也(众、形容词) 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名动) 谁得而族灭也?(灭族,名动)陈情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险衅 茕茕孑立 逋慢 拔擢 优渥 盘桓 气息奄奄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臣以险衅(坎坷)(祸患) 夙遭闵凶(早时)(不幸) 祖母刘悯臣孤弱(悲痛) 终鲜兄弟(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