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同课异构ppt课件(1)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7137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同课异构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同课异构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同课异构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同课异构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同课异构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同课异构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同课异构ppt课件(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 顺乎世界之潮流 ” 资本主义: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 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度, 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经开始,这就使得资本主义这一世界潮流更加势不可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在长达 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

2、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 看图回顾 】 左图上的人在做什么?由这样的事件引发的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此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以 “ 天朝上国 ” 自居 “ 贵华夏 ”“ 贱夷狄 ” 九州生气恃风雷 ,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己亥杂诗 ( 1839年) 材料反映了当时清王朝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你认为“不拘一格降人才”能解决问题吗?为什么

3、?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 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给英王的回信 材料反映了中国君主的什么心态? 1背景(原因): ( 1)鸦片战争前,国势日衰,矛盾尖锐; ( 2)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 ( 3)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妄自尊大,不能自拔; ( 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一、睁眼看世界 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 “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今中国仍不知西洋。”“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 海国图志 林则徐( 1785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

4、 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 四洲志 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1重视收集西方信息 ,打探西方情报; 2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 四洲志 、 华事夷言 等; 3仿制西方战舰; 4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开近代中国由 爱国 而 研

5、究、学习西方 的先河。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 强。 海国图志 被誉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启蒙书”,以下材料反映了作者“向西方学习”的哪些思考? “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方法 必要性 内容

6、目的 1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 首先,“悉夷情”是“师夷”的必要前提; 其次,“师夷长技”是“攻夷”、“制夷”的重要手段; 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 2实质:“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3历史作用: 是“开眼看世界”的经验结晶和理论升华。它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既体现了对封建王朝的忠诚和护持,也包含了对其赖以维持的封建传统的怀疑和否定,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天朝上国”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使中国人第一次面对列强林立、充满竞争和威胁的现代世界进行现实的思考,从而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7、 魏源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思想的基本内容、实质和作用 材料一: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 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三: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请思考: 1林则徐和魏源观点各是什么,有何共同之处? 2他们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 1)林则徐、魏源是当时封建士大夫中少数有识之士的杰出代表,他们敢于抛弃传统的陈腐观念,是第一批

8、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 2)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服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 3)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有保存和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可能认识到西方国家先进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只提出了学习先进技术以御外侮的主张,当然也就无法使中国真正找到一条富强御侮的道路。 3影响 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 海国图志 “ 非山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地希望把魏源的外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策士之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想说成是“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袁南生 结合

9、材料指出魏源对清政府主张产生什么影响? 洋务派观点: “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李鸿章 “ 中学为体 ” :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 西学为用 ” :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随着姚莹的 康輶纪行 、徐继 畬 的 瀛环志略 等新的著述不断出现,“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

10、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徐继畬 学习西方的 技术,器物 何谓“维新”? 二、维新变法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在这里特指 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 1兴起背景 (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2)民族资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3)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 ( 4) 19世纪 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 诞生于 19世纪 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而产生的。 其代表为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

11、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 1)康有为 2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 1858 1927) 清末改良派领袖。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初年学习传统儒学。 国家的危亡 ,现实的刺激 ,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1879年 ,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 ,开始糅合古今中西之学 ,改良政治。 主张由光绪亲政, 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 ,反对用暴力革命 。后 ,成为 保皇派领袖 ,反对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 。 1888年 10月,鉴于中法战争后形

12、势险恶,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 18901893年,在广州、桂林聚徒讲学,著有 长兴学记 、 桂学答问 。他把三世说推演为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 ,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 1891年,刊印 新学伪经考 ,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非孔子之经”,打击封建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除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继又编纂 孔子改制考 ,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

13、1873 1929)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 新小说 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 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 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完备。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国学大师 梁启超 ( 2)梁启超 ( 3)谭嗣同 谭嗣同( 1865 1898),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

14、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 ,善文章 ,好任侠 ,长于剑术。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 ,屡考不中。 1884年入新疆刘锦棠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谭嗣同认识到要使国富必先变法,遂与唐才常等在湖南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开湖南维新之先河。后北游访学,遍交维新之士,结识了梁启 超。 1897年,和梁启超等在湖南长沙办时务学堂,并担任 湘报 主编,积极宣传变法主张,提倡“维新”思想,要求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98年 6月 11日,光绪下诏变法,谭嗣同被徐致靖荐入京,任四品

15、卿衔军机章京,协助光绪推行新政。后被袁世凯出卖,变法遭慈禧太后的残酷镇压, 9月 24日被捕入狱,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就义时年仅 33岁。代表著作 仁学 ,遗著编为 谭嗣同全集 。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不倡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 严复( 1853 1921),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 1877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留学期间,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