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自查报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467415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自查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陵县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自 查 报 告一、张弓镇基本情况张弓镇位于宁陵县城西南 15 公里处,总面积 40.3 平方公里,辖 27 个行政村,66 个自然村,总人口 5 万多人,耕地4.2 万亩。全镇人均纯收入 4000 多元。327 省道贯穿全镇 5公里,这里是中国低度白酒的鼻祖张弓酒诞生地,国家大一企业张弓集团所在地,隋唐大运河支流运粮河流经地,豫剧抬花轿故事发生地,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故里。同时,又是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特色景观荟萃。张弓镇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中州名镇” 、“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河南省文明乡镇”、 “省卫生镇”、 “河南省特色景观旅

2、游名镇” 、“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 ”等称号。2010 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 历史文化名镇 ”。二、历史文化价值特色(一) 、历史久远、文物古迹丰富。、位于张弓镇西北 8 公里有丁堌堆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为河南省第 5 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是商文化的母体文化、直接前驱。从丁堌堆龙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龙山文化证明,这里 400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居住,而且是个人口比较集中、具有相当规模手工业作坊的地方,这是目前宁陵县发现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不仅对研究宁陵历史发现,而且对研究商丘乃至河南历史发展、文化、范围、概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隋唐大运河及明代古船遗址张弓镇自古以来都是豫东地

3、区宁柘睢三县结合处商品贸易、物资交流中心。明清时期晋商、徽商都在张弓镇设有分号,建有“ 山西会 馆” ,又加上隋唐大运河支流在 张弓设有码头,交通便利,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商品交流中心。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对于古今张弓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据宁陵县志记载,流经张弓镇域隋唐大运河支流,又叫运粮河、张弓河、废黄河、小黄河,流经张弓镇 7.5公里。宋朝时期,运河西接洛水和汴水,东通淮河和泗水,河宽里许,水深数丈,流水湍急,舟船如织,来往如梭,是唐宋时期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 清史稿载:“ 宁陵自睢(县)入西南者曰张弓河,迳汉已吾城,东入柘城” 。归德府志载:“ 张弓河上自仪封入(归德府)境,

4、由宁陵至柘入涡河”。 明朝正德年间,礼部侍郎吕楠(系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中进士第一名,官居礼部侍郎,著作甚多)曾三渡古宋大运河,路经宁陵,兴作渡黄河七绝一首,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诗为:“宁陵三渡小黄河,喜见赛川笑祝鮀。更出寒江渔父雪,酒酣长忆睢阳坡。 ”目前,隋唐大运河支流在张弓镇境内全长有 7.5 公里,流经何楼、黄楼、尖庙、邢庄、北村、东村、霍河、郭子敬、焦楼九个村庄,是张弓镇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在北村通华寺周围曾挖掘出古码头遗址部分砖瓦碎石、古钱币、瓷器等。3、通华寺通华寺现座落于张弓镇北村,依傍于古宋运粮河南岸,占地 5 亩,原通华寺约建于隋朝年间,多次毁于战火,或被洪水淹没,唐

5、代又修复原貌,以后几个朝代,几经毁修。原通华寺占地 10 多亩,分前、中、后三节院落,并有东跨院。前院一排殿堂分两节,东节六间堂屋,西节三间堂屋,殿堂内除观音菩萨端坐在莲花座上外,还供有很多神像。中院建有三间龙王殿,东海龙王端坐其间。后院有三间宽敞高大的殿堂,供有如来、弥勒等三尊佛像,两侧立有十八罗汉,殿前有座蛟龙碑,碑座底有一石龟,1926 年,通华寺被冯玉祥的部队严重破坏,随后寺庙改为学堂。2007 年,在北村村委及张弓镇知名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多方捐款筹资,又修建通华寺恢复成现状。、张氏宗祠张氏宗祠位于张弓镇西村,始建于公元 1630 年,占地 8亩之多,有五间大殿一座,里面供奉着张氏列祖

6、列宗之灵位,大殿前东西配房各六间,是族人议事的地方。南面是三间一过道的大门楼。据张氏族谱记载:七世祖鸣风,张氏名人也诰封武功大夫,进封武翼大夫。长子朝佐,任福建省福宁镇右营游击。次子朝佑列赠武翼大夫。三子孟羲任南阳镇一署,邓州三署的最高长宫。现有八世祖孟羲等三人当时的画像三幅为证。张氏宗祠因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坏,1998 年经族人维修,现保存基本完好。、卧龙桥 卧龙桥原位于张弓镇粮管所东南角,因原桥东西各有一株翠柏,所以,人们又以谐音称为“两柏 单一孔” 卧龙桥。1995 年秋,张弓镇政府与张弓酒厂斥资 50 余万元修复卧龙桥。重修的卧龙桥位于宁(陵)黄(岗)路所经运粮河之上。当年修建此桥挖地

7、基时,曾出现七条彩色各异的大蛇盘卧一起的神奇一幕,宁陵报曾以卧龙桥下卧彩龙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也为“卧 龙桥” 又增添了一道神密的色彩。6、御马井位于张弓镇卧龙桥西北 200 米张弓酒业院内,紧邻古宋大运河。该井由古代蓝砖砌成,井口呈八角型,据传,该井历史久远,早在张弓酿酒作坊林立之时已经有之。西汉末年,由于刘秀被王莽追杀逃至张弓,人马曾在此井饮水,后人称之为“ 御泉 ”。 现井上建有凉亭,并辟有一园,叫“御泉园”。7、王卜堡子堌堆堡子堌堆位于张弓镇王堡村东北角,著名的戏剧抬花轿(香囊记)故事就发源于这个村。堡子堌堆底部东西宽 8米,南北长 12 米,高 7 米,占地 96 平方米。周围植有

8、松柏、刺槐,枯枝新芽,尽显历史沧桑。堌堆前有香盆供人祁福烧香,敬起了“ 堡子爷 ”, 1995 年又建有 “堡子”爷祠堂。据说该堡子堌堆迄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根据宁陵县文物局勘查推测,可能为汉朝时期王公贵族的一座坟墓。8、张弓老窖窖池河南省二级文物-张 弓集团南酒厂发窑池,位于张弓镇北村、现张弓老酒酒业厂区东南角。南酒厂发窖池已有几百年历史,现保存有清代窖池 32 座,该批窖池可以说是镇厂之宝,历年来张弓酒最好的美酒均通过这些窖池酿窖而成,成为张弓镇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9、山西会馆遗址清朝乾隆年间,晋商在今张弓镇大隅首西北角建盖一所山西会馆。整个会馆占地 5000 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

9、约 1800平方米,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由头门、戏楼、钟鼓楼、正殿组成,是会馆迎宾、祭祀、演戏酬神的场所, 会馆的东西两路则由客厅、庭园、书房、客房等组成,为客商议事、寄宿、存货用房。会馆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起伏开阖,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院落群体,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着,如山门、戏台看台牌楼、钟鼓楼、大殿、后楼等。造型奇特,威严凝重。可惜这一遗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毁灭。10、丘公祠遗址邱公祠位于张弓集东村,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 年),当年捻军攻占瓦屋刘,继而攻破平乐寨(今阳驿乡平乐村)、郭屯寨(今阳驿乡郭屯村)等。十七日,又来团团围住张弓寨。在即将攻破张弓集寨时,

10、突遭清军南阳镇总兵邱联恩(绰号邱老虎,福建人,清军猛将,世袭一等子爵)袭击,捻军措手不及,战而不敌。后邱联恩被捻军杀害于舞阳落虎桥。张弓人感谢邱连恩解围之功,大家出资修建了丘公祠,不仅塑象立碑,以示纪念,而且逢年逢节,群众都去烧香祭祀。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七日这一天,还特意兴起大会,张弓集四村轮流出钱唱大戏。据记载,邱公祠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想当年旌旗骤至,救一寨于危急存亡,恩承再造” 。下联是“迄今日异人常怀,合万家之老幼少壮,德感二天” 。 可惜这一古迹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了毁灭。11、将军墓、清代圣旨、御赐牌位清朝张弓路氏家族中曾出过“一榜三进士” 和十位将军。清雍正年间,张弓路氏

11、十二世祖路建屏、路建翰兄弟和其侄十三世祖路德贵,于雍正八年(1730 年),一齐名中庚戌科武进士,当时轰动朝野,享誉四方。清朝雍正、乾隆皇帝御赐的三块将军牌位,珍藏在张弓镇裴庄村路统林家中。乾隆皇帝御封将军诰命妇人的圣旨,珍藏在北村退休老干部路绪生家中。裴庄村西北角有将军墓。12、李家老宅李氏老宅位于张弓西村。老宅建于清代,座北朝南,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主房面阔两层六间,东西长 9.9 米,进深 5 米。木质双扇木门,木棂窗。房前有游廊,游廊前有两根木质廊柱,石柱础,廊下装饰精美雀替,梁架为抬梁式,屋檐及墀头上均装饰精美砖雕。目前房屋居住,基本保存完整。另外,张弓历史文化遗迹还有宋太祖亭遗址

12、、天齐庙遗址、关帝庙、路氏祠堂遗址、姑子庙、玉皇阁遗址等八处。(二) 、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辈出1、千年酒乡。“东 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38 度张弓酒 为全国低度白酒的首创,胡锦涛曾亲自接见张弓酒厂负责人。2008 年,张弓酒被国家认定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里 标志保护产品” ;2009 年 6 月, “张弓酿 酒工艺” 被河南省政府命名 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荣获“ 河南中 华老字号”称号。王光美、万里、徐光春等国家领导人先后为张弓酒题词。张弓也因此素有“ 酿酒名 镇” 之称。2、一代宗师、山东快书的鼻祖-高元钧故里。高元钧对于山东快书的贡献,就如今天赵本山对于二人转的

13、贡献一样,将一种地方曲艺普及红遍了全国。高元钧(19161993),原名高金山,张弓镇和庄村人。解放初,他率先编演了小二黑结婚、 桥、 刘巧团圆等新曲目。1951 年,他将“ 武老二 ”(“竹板快板” )正式定名为“ 山东快书”。抗美援朝期间,先后四次赴朝慰问演出。郭沫若赞誉高元钧为“民间艺人的一面旗帜”。 1958 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和鼓励。周总理称誉高元钧为“ 民族艺术的一面旗帜” 。高元钧之子高洪胜,张弓镇和庄人。工作于海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 会长 、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高派山东快书传人。著名山东

14、快书表演艺术家、著名主持人。2011 年 4 月 2 日 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与河南省宁陵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山东快书传承人大师故乡行系列活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刘、以及高元钧亲传弟子高景佐、刘立武、杨明阳、李红民、杨建国、忤延国、还有海政文工团艺术家霍勇、赵福海、李东风、李立山,张德武、方芳、赵磊、李嘉轩等演员到张弓镇和庄村为一代宗师的家乡父老进行慰问演出。3、历代名人与张弓镇的故事历史上诸多名人与张弓渊源颇深,远古时期人文始祖、乐舞始祖葛天氏在此一带栖息活动,夏商周三代葛国葛伯经常到此巡视,商王封张弓酒为御酒,战国四公子之首“窃符救赵” 信陵君封地信陵豪 饮张弓美酒,汉

15、王莽赶刘秀、刘秀勒马回头望张弓,刘秀与蝼蛄的故事、义酒救曹操将士, “先忧后乐”范仲淹家安宁陵常在张弓讲学,明皇帝朱棣到通华寺许愿,清朝时期有路氏一榜三进士、五辈十将军,解放战争时期有革命传奇人物马金山。邓小平指挥张弓战斗。4、民间文艺源远流长、底蕴厚重。宁陵是豫东的戏窝子,戏曲是张弓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豫剧、曲剧、二家弦、道情,张弓的老百姓都爱听。豫剧抬花轿创作的故事原型就在张弓镇的王卜村。另外张弓镇还流传有原汁原味的高跷舞、狮子舞、竹马、旱船、小车舞、二鬼摔跤、腰鼓舞、盘鼓舞、鹤蚌舞等。5、民间民俗“大搬亲” (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 目)是张弓古老的婚俗之一,源自明朝。即是结

16、婚这天新郎要抬礼亲自到新娘家迎娶新娘,并行“ 二十四拜” 大礼。 抬花轿中,武状元到周府迎娶周凤莲就是“大搬亲” 仪式: “武状元把我娶呀文状元把我送,大姑娘我今日是八面威风.”。 “大搬亲”相当隆重气派,而且过程、礼数相当丰富。至今,在张弓、刘楼、华堡、黄岗等乡镇依然盛行,只不过将过去的骑马坐轿改成了花车迎娶,其他一切还是原汁原味,成为这一古老婚俗的“活化石”。、红色张弓解放战争时期,张弓镇是民主政府区委所在地,邓小平在此指挥张弓战斗,并先后发生了废黄河战斗、拔掉张弓据点战斗、毛楼战斗等。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坐落于镇区中心,经商丘行署批准,于 1978 年 4 月建成,占地面积 4662 平方米,这里安葬着参加过淮海战役的 32 名烈士,是宁陵县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的基地。三、保护措施历届张弓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