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与种子工程复习资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640394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育种学与种子工程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作物育种学与种子工程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作物育种学与种子工程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作物育种学与种子工程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作物育种学与种子工程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物育种学与种子工程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与种子工程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1.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2. 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该群体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相区别,在一定的地区和生产条件下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3. 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品种。 4. 改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通过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倍性育种等科学的方法培育而成的品种。 5. 杂交种:指选用性状优良、遗传基础差异大,配合力强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产生杂交种

2、。6. 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选育具有什么样优良性状的品种。 7. 本地品种资源:指原产于本地或本地栽培很久的古老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8. 品种资源:又叫种质资源,指可用于育种或栽培的栽培作物类型,品种,近缘野生植物及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的总称。 9. 野生植物资源:指育种工作中有利用价值的各种野生种或近缘野生植物类型。 10. 外地品种资源:指从国外和其它地区引进的品种或类型。 11. 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指人们通过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创造的供进一步培育新品种用的原始材料。 12. 品种资源的种植保存:指根据不同作物的耐贮性特点,每隔

3、一定时期(年限)在田间种植一次。 13. 广义引种:指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新的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品种资源材料。 14. 生产上的引种:指从外地区或国外引进作物品种,经过简单的试验比较表现适应性强,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能直接在本地区推广种植。 15、系统育种:指以现有的作物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为材料,根据育种的目标选择一定数量的优良个体,分别收获,脱粒,保存播种,每一个个体的后代形成一个系统,通过试验鉴定,选优汰劣,育成品种的方法。 16、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凡经雌雄两性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休的繁殖方式,称为有性系殖;利用植物营养体产生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4、称为无性繁。 17、单株选择:又称系统单株选择法,是指从原始材料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穗、荚) ,分别脱粒,保存和编号,下季将各个当选单株的种子分别种成株行小区,并设对照品种以资比较,淘汰不良株系,选择优良株系成为品系,以后经过 一系列比较鉴定和试验,直接育成新品种。 18、混合选择法:指从原始材料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选择一定数量性状表现相似的优良单株,混合脱粒和保存,下季混合种在一小区,与原始群体和对照比较,选优去劣。 19 、派生系统法:采取早代(单交 F2 代,复交 F1 代)和晚代( F5 或 F6 )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中间世代进行混合条播的方法。 20、繁殖系数:

5、指一个单位数量的种子,其繁殖的种子数量相当于原来种子的倍数。21、高产育种:就是培育具有合理的株型和良好的光合性能,可以充分利用水、肥、光、气、热等合成光合产物,并能高效地运转到穗、粒中去而获得高产。22、 品种资源的贮藏保存;指利用仓库或其它设备,使资源材料长期保持生活力的保存方法。 23、引种的气候相识论:原产地与引进地区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应尽可能相识,以保证品种相互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二、填空 1 、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高产 、 稳产 、 优质 、 适应农业机械化 。 2 、作物品种资源的类别有 本地品种资源 、 外地品种资源 、 野生植物资源 、 人工创造的品种

6、资源 四大类。 3 、引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 引种 、 检疫 、 实验 三步走的原则。 4 、长日照作物如冬小麦,北种南引, 则生育期延长 ,而南种北引时 生育期缩短 ,短日照作物如玉米, 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 ,南种北引时 延迟成熟 。 5 、品种的利用有一定的 地区性 和 时间性 。 6 、高产育种就是要培育具有 合理株型 和 良好光合性能 的品种。 7 作物生态型一般分为 气候生态型 、 土壤生态型 和 共栖生态型 三种。 8 、 1978 年 5 月国务院批转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 提出了逐步实现 品种布局区域化 , 种子生产专业化 , 种子加工机械化 和 种子质量标准化 以及以 县

7、为单位统一组织供种 的“四化一供”发展目标。 9 、各种农作物品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 地方品种(农家品种) 、 改良品种 、 杂交种 三类。 。 10 、种子标准化就是实行 品种标准化 和 种子质量标准化 。 11 、品种标准化就是指 大田推行的优良品种必须符合其品种标 准。 12 、品种标准的内容通常包括 品种来源 ,品种的 植物学特征 和 生物学特性 、 生产性能 , 栽培技术要点 。 13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包括该品种的各种器官、 组织 以及从外表能观察到的 形态特征 。 14 、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该品种在一定的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的 生长发育 特性。 15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

8、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 杂交制种技术 。 16 、作物产量的形成是 品种 与其 种植环境 共同作用的结果。 17 、高光效率是高产品种的生理特性,表现为 较强的光合能力 , 低呼吸消耗 , 保持较长时间的光合机能 ,适当的 光合面积 和 较高的经济系数 。 18 、优良品种在不同年份相对稳定地保持其丰产性能,决定于品种的 抗逆性 和 适应性 。 19 、农产品优良品质的内容包括 营养品质 和加工品质以及其它有关经济性状的具体指标。20 、营养品质指农产品营养物质的 成分 和 含量 。 21 、加工品质指农产品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其加工工业产品的 产量 , 质量 和 生产成本 的品质特征

9、。 22 、作物早熟性的程度应以 充分利用当季的有利条件夺取高产,又有利于前后茬的收获播种实现全年增产增收 为原则。 23 、品种的丰产和稳定,以及推行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品种对当地 自然 和 栽培 条件的适应程度。 24 、实践表明,在育种过程中,能否准确地选择原始材料,决定于 发掘和掌握品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浓度 ;育种工作能否有突破,则决定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25 、本地品种资源对本地的 自然和栽培 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对当地 不良气候条件 和 病虫害 有较强的耐性和抗性。 26 、外地品种一般对本地区的适应性较差,必须经过 试验 ,才能决定利用与否和如

10、何利用。 27 、品种资源收集的步骤是先收集 本地区 有关作物品种,再根据育种目标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从 外地转引 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具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 28 、收集品种资源的方式有 国内外考察收集 、 发信征集 和 单位之间彼此交换材料 等。29 、品种资源贮藏保存的条件必须 低温 ( 10 以下) 低湿 (相对湿度 50%以下) 。 30、系统育种的实质是 优中选优连续选优,从而使品种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 31、系统育种的特点是 简便易行、收效快可以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类型或基因33、引起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 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及剩余变异等。 34、选择

11、的基本方法有 单株选择、混合选择 二种。 35、系统育种用的原始材料包括种植在 原始材圃内的现有品种材料 、 杂种圃内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 ,还包括生长良好的大田或田种植的优良品种等。36、东北大豆的用途以油用为主,子粒蛋白质含量较 低而含油量较高;南方一些地区大豆用途以做豆腐为主,子粒含油量较低而蛋白质含量较高。37、无孢子生殖(2n):胚珠体细胞发育形成二倍体胚囊。38、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人工进化。39、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作物生产科学的两个不可偏缺的主科。三、问答题1 、不同来源的品种资源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利用? 答: 本地品种资源:特点,对本地区的自然和栽培有高度

12、的适宜性,对当地条件和病虫害有较强的耐性和抗性。利用,在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职权中应首先以三地区性的地方品种和新推广的改良品种为主要的和基本对象。 外地品种资源:特点,反映了各自原产地区的自然和栽培特点 ,具有不同 的遗传性状,其中有些是本地品种资源 所不具有的,利用是改良本地品种的重要材料。 野外植物资源:特点,具有一般栽培作物没有的一些重要性状,如对某些病虫害,不良环境的抗性,独特的品质,以及培育雄性不育系所需要的种质等,利用通过杂交,可以把它们的重要性状转移到作物品种中去。 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特点和利用,具有多种多样的优良变异,综合性状好,但在某一方面又存在着缺陷,或者综合性状表现较差,

13、但某些性状表现 突出,不一定直接应用于生产,但却是培育新品种或进行有关理论研究的珍贵资源材料。 2、引种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答:(一)原则:引种要有明确 的目的性。引种要坚持引种、试验、繁殖推广三步走的原则。要有组织的进行引种。 (二)注意事项:加强检疫工作。进行种子检验。引种与选种相结合。 3、系统育种各程序环节的工作重点 答: 原始材料圃:选择优良的变异单 (穗、铃、荚) 选种圃:对一或多次选择的单株进行株行试验,从中选出优良而稳定的品系。 品系鉴定圃:以较大的小区种植面积鉴定品系的生产能力(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以及性状的稳定性,经验 12 年鉴定,从中选出比对照种显著增产的最优良品系

14、,提供品种比较试验。 品种比较试验:对品系鉴定试验选的优良品系进行最后的筛选和全面评价,从中确定显著优于当地主要推广品种的新品种。 区域试验:对各单位选送的品种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条件下进行鉴定,以便客观地鉴定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对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划分最适宜的推广区域,为品种布局域化提供依据。 生产试验:将区域试验中选出的最有期望的新品种放在各地接近生产条件下进行大面积试验比较和鉴定。 在生产试验的同时,对拟定的新品种几项关键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探索配套栽培措施,便于良种良法一齐推广。 4、系统育种在原始材料圃中选择优良单株时应遵循的原则: 答: 从优良的品种中选择。 以综合性状为基础

15、,抓住主要目标性状。 栽培条件优良一致,培育与选择相结合。 田 间选择要抓住关键时期。 5、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答: 双亲应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优良性状突出,而且主要性状优缺点要互补。 应以本地优良品种作为亲本一方。 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生态类型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 选用遗传传递力强且有一般的合力好的品种做亲本。6、说明系谱法的优缺点 答: 系谱法:优点:各世代、各系群间关系清楚,在选育过程中能对株系展性状的鉴定与调查;当育种目标涉及性状较少,双属质量性状或遗传基础比较简单的数量性状时,其纯合系统在早期世代即可出现,所以自 F2 起即可开始单株选择,有利于及早育成新品系。 缺点:若控制

16、目标性状的基因众多,则纯合体出现频率低,且早期世代只凭表现型选拔,优良基因型易于遗漏尤其当群体较小时,选择的机会和效果就更低。同时,前期选择大量单株,工作量大,占地面积也大。7、说明混合选择法的优缺点 答:混合法:优点:在早期世代不作选择,能保留众多的基因型,使隐性类型得以表现,并增加遗传重组的机会;在技术上, F5 之前一般不进行选择,通常只要在上代群体中每株采收一粒或若干粒种子,简化育种程序,减少群体经受自然选择的压力淘汰其中的劣者,可增强群体的适应性。 缺点:不能在较早世代确定优良组合系统,因群体内自然竞争可能使某种类型如早熟性、矮秆性等竟争能力并的个体比率减少;当进行到单 选择的世代,因选择的单 数多,故种植的群体要大;同时因推迟选种而 长育种年限、较系谱法一般要多 23 年。 8、说明派生系统法的优缺点答:派生系统法:比较灵活,早代选株可针对遗传力较强的性状,而遗传力较弱的性状则留待晚代选株时解决;它兼具系谱法能较早掌握优良材料和混合育种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