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发明学教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635995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发明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创造发明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创造发明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创造发明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创造发明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造发明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发明学教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不同凡响的创造力第一节改变历史的“创造”故事一、奥斯本与创造工程学1“创造性”改变了青年奥斯本的命运。2力求“月行一创”,积极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尽力在工作中大胆创新,从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小职员变成一家著名的广告代理公司的董事长。3首创“头脑风暴法”等创造技法,撰写思考的方法(1941)和创造的想象(1953),在欧美工商界激起创造力开发的阵阵浪潮,成为美国 20 世纪最著名的创造工程学家。41954 年,倡议成立了美国“创造教育基金会”,旨在促进美国创造教育的开展,加速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二、爱因斯坦与物理学革命11905 年,伯尔尼专利所的小职员爱因斯坦开始走出困境,他发表了 5

2、篇独创性的物理学论文, 其中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三篇论文具有划时代意义。2喜欢读书,马赫的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使他确立了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科学理论的科学精神和思维习惯。 3喜欢自由地学习和探讨问题,与朋友贝索等成立“奥林比亚学院”,一起探讨科学和哲学著作,交换他们对科学和哲学问题的看法。4创造性思维的力量使他在远离科学中心、学术资源匮乏的学术环境中谱写了物理学史上最辉煌的篇章。5他的成功来自于长期的沉思和智力激发,来自于他一贯遵循的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态度。三、比尔盖茨与知识经济1凭借

3、其惊人的预断力,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从一个毛头小伙一跃而成为世界首富,把过去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远远地甩在后面,谱写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神话。 2“微软公司的唯一资产是人的想象力”,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分析说:“想象力是新型经济的主要财源。在这其中,最好迅速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3他聪明、极富进取心。4他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把握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尤其是计算机和为实际应用编写程序。 5从孩提时代就表现出众,常在自己的房间里沉思默想,对数学有特别强烈的爱好。6一个幻想家和现代超人。不断地储积着力量,疯狂地追求着成功,凭着对技术知识和产业动态的理解大把大把地赚钱。四、创造力是未来的冲击波 1成功

4、人士的共同特征:创造力潜能的释放和有效发挥。2心理学家保罗托兰斯的研究结论表明:一个人赖以生存下来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他的“创造力”。 3创造力还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经济繁荣的推动力。 4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保罗罗默说:点子和技术发明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5点子、技术发明是创造性的观点和设计,是创造力潜能有效发挥后的成果和产品。6横向思维思考方法开创者爱德华博诺预言:信息时代将被价值时代所替代,创造力至关重要。 第二节方兴未艾的“创造发明”训练一、美国:持续不断的“创造”浪潮 11931 年,美国北部拉斯大学的克劳福德教授提出“特性列举法”,首次在大学开设创造发明类课程。21938 年,奥斯本

5、提出“头脑风暴法”,并于 1941 年出版思考的方法一书,在美国工商企业掀起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开发浪潮。31942 年,美国企业内培训计划服务机构在其公报中强调创新的意义。 41948 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开始将“创造学”纳入大学教学内容之中,向在校学生开设了“创造性开发”类课程。5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 美国几乎所有大学、大公司和军政部门都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创造发明学的研究进入体制化阶段。6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的教育专家着手对许多专业课程,诸如航空学、企业管理、销售学、工业工程、新闻学等 200 多门课程运用创造力开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改革和重新设计。 7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

6、的研究报告指出:教育应加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当把开发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日本:层出不穷的“发明”策略1日本战后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因为成功地借鉴了美国普及创造力教育的经验。21949 年,市川龟久弥发表著作创造性研究的方法论,提出“等价变换理论”。3日本政府成立了发明学会,制定了创造力开发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 4日本经团联首脑士光敏夫在报告中指出:日本赖以生存的一切必须建立在新思维和信息基础之上。 5日本把每年的 4 月 18 日定为“发明日”。61986 年,日本朝野普遍认为,日本振兴有赖于本国国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日本企业家说:“我们不怕资源缺乏,

7、只担心缺乏智慧和创造性。”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回应 1英国创造学家博诺提出“横向思维”理论,强调利用“局外”信息发现解题途径的思维能力。 2韩国政府把每年的 5 月 19 日定为韩国发明日。3加拿大各大学为大学生开设创造性解题课程,并将创造技法纳入教学活动之中。 4南美洲的委内瑞拉最早成立“智力开放部”的国家,用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思维训练”可成为学生必修课。 四、中国:此起彼伏地“创造发明”热情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创造宣言,主张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办教育之目的。220 世纪 80 年代,创造学课程开始进入大学课堂。3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创造发明学培训类课程深入到企业。 4创造发明学研究

8、和推广组织的建立。 5国家主席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造发明学导引课程设计的基本宗旨一、关于创造力潜能开发的两个基本假设 假设一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潜能。1温迪艾伦说:“如果你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你就能画画;能摊一块果酱三明治,你就能画油画;如果你能想到月球是由别的什么物质构成的,而非乳酪,那么你就可以创造了。” 2高桥浩先生的故事:普通员工也能提出很好的创意,也具有非凡的创造力潜能。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创造力是每个心理上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普通的心理能力,人人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力。4. 精英人物是事后评价的结果,而不是事前评价的必然。 5著

9、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假设二 创造力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加以训练和引导。 1黄全愈认为:创造性不能“教”,只能培养。而且“创”与“造”两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2心理学家巴尔尼斯认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项有效的训练计划,其目的就在于建立一套反对旧习惯的新习惯,建立起反对老套套的新套套。3高桥浩先生的证据。 4中国矿业大学的试点。 二、本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宗旨1在知识经济时代,整个社会活动的重心或主轴是知识的创造性应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供给。2奥斯本指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我们的前途和命运很可能主要取决于教育和用创造性的观念观察一切的能力之间的竞

10、争。 3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有高创造力的公民。 4面对激烈的高技术产业领域中的竞争,美国英才教育委员会曾忧心忡忡地说: “日益增多的平庸之辈在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5高智商和高知识仅仅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 7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8本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宗旨就是帮助同学们认识高创造力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 9另一个宗旨是,尽可能多维度地介绍各种行之有效的创造力开发的途径

11、和方法,给 99的专业教育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再添加 1的燃料或触媒剂,以使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 1本课程教学的一些基本观点。2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二章创造和创造力的本质第一节创造和创造力一、创造和创造性1日本学者观点。2美国学者观点。3心理学家米哈伊奇凯芩特米哈伊。4我们关于创造和创造性的观点。二、创造力及其内涵1马提曼。2沃尔施勒格。3吉尔福德。4沃拉斯等。5巴伦、布鲁纳等。6罗伯史登堡等。7我们对创造力的理解。三、内在天赋只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第二节有关创造力的主要理论一、创造的基本资源和

12、要素1智力。2知识。3思维形态。4人格。5动机。6环境激励。二、创造过程的理论 1沃拉斯的四阶段。 (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或沉思阶段。(3)顿悟或启迪阶段。(4)求证或完善阶段。2海特纳创造过程的本质:紧张松弛灵感紧张。 3埃德加维纳克的观点。三、创造力的测试及其方法1思维品质的测试。2个性特征的测试。3综合能力的测试。 第三节智力、知识创造力一、智力只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1. 智商测试及其批评。2. 吉尔福德的观点:创造性才能和高智商没有直接的关联性。3. 心理学家的观点:当智商大约高于 120 时,智力和创造力之间无任何关系。4. “干中学”是创造力培训的主流观念。 二、知识与创造力

13、潜能的开发1. 心理学家海斯发现:在有创意的作品问世之前,这些艺术家大约需要 10 年的专业训练。2. 斯恩伯格:一般来说,有创意的作品需要至少 10 年的苦读。3. 西蒙: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是至关重要的。4. 物理学家和出租司机。5. 创造力和知识之间的复杂关联性。6. 福特:专业知识对创新的负面影响。7. 创造力潜能的开发在于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过程之中。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局限性1. 日本岩手大学校长西泽润一:日本创新滞后的原因在于教育的失败。2. 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校长的反省。3. 美国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批评。4. 发明家凯特林: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必须引起高

14、度重视。5. 爱因斯坦对现代教育的看法。6. 中国的教育体制应该为学生的创造活动开辟出一片绿色空间。 第三章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形式第一节创造性思维及其生理学基础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特点1思维的定义。2创造性思维与再现性思维。3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4吉尔福德对创造性思维个性特征的概括。5只有思维结果的新颖性才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二、创造性思维的生理学基础1现代神经生理学家对大脑两半球认知功能及其协调共济机制的研究。2对爱因斯坦等天才人物的大脑生理基础的研究。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学前提一、知觉: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1. 知觉可以再现当时在场的事物。2. 知觉在我们日

15、常生活中是很实用和很方便的工具。3. 知觉同时是一个简化系统。二、意象:创造性思维再现的基本机制 1. 意象是产生和体验形象的过程。2. 意象是创造力培育和开发训练中最受重视的心理成分之一。3. 意象主要可以归结为视觉型和听觉型。4. 意象的流动特性或可拓展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可宝贵的品质。三、内觉:创造性思维呈现的心理中介 1. 内觉是对过去经验、知觉、记忆和意象的一种原始性的组织。2. 内觉体验的流动性有助于激发独创性的创造思维火花。3. 最接近内觉的创造形式就是音乐和抽象的视觉艺术。四、潜意识与创造发明1. 潜意识是新思想的孵化器。2. 梦是潜意识的一种具体形式。3. “游戏”和“玩”

16、是动员潜意识力量的好方式。第三节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形式一、横向思维 1. 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2. 横向思维方法的要诀。3. 类比思维是横向思维的一种,也是一种偶然性极大的逻辑思维方式。二、求异思维1. 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2. 逆向思维的类型。三、想象思维 1. 想象思维是原创型科学理论形成的重要酵素。2. 想象思维也是技术发明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3. 想象思维也是横向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四、发散思维 1. 发散思维是比横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更宽泛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形式。2. 发散思维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3. 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三个最重要的特征。4. 产生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