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633211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灵丘一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科 地理 课题 第四部分 宇宙和地球 执笔 王鸫课时 10 课型 自主 2 节 展示 8 节 设计时间 复习内容综述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部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部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图几乎是必考内容。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 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或提供隐性信息,以此为材料的试题似将大量出现在试卷

2、中,综合考查考生对地球日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考纲解读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知道主要天体的显著特征,并能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并能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因。3、能说出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能结合实际解释一些自然现象。4、结合新闻材料、生活现象、日照图等形式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5、结合新闻材料、生活现象等形式考查地转偏向力6、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昼夜长短的计算及季节的判断等内容。7、以实际生活知识

3、,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等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8、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难点,但近三年考查较少。复习 目 标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知道主要天体的显著特征,并能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并能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因。3、能说出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能结合实际解释一些自然现象。4、掌握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明确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5、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熟练掌握光照图的类型并依此进行地方时的计算、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变化的判读。6、理解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和特征。7、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4、。8、学会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理解并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季节的关系。复习重 难 点1、掌握地方时的计算,区时、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日界线及两侧日期的变更。2、理解黄赤交角,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教学过程设计本部分内容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和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情景创设及引导点拨,引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依据这一思路本部分内容我设计了需六课时及以下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启发导学(1)创设引人

5、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启迪创新思维创设有利条件。(2)出示由现成的知识结论改编成的探究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探究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2、自主探究质疑(1)教师引导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读教材内容,自查资料、自主探究。(2)引导学生对本部分基础知识有基本了解并能达到简单的 分析应用。(3)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思,边学边问,解决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3、小组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鼓励各小组成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可互相

6、学习,互相讨论、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教师引导学生对自主探究环节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来集中通过这一环节解决。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3)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要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4、课堂展示、能力提升(1)各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对学案中要求的讲解式展示问题进行讲解,其它小组可对其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也要参与到补充或质疑当中。通过讲解展示使问题在各组间进行了研讨探究,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2)教

7、师选定学生上讲台对学案中要求的背诵式展示问题进行展示,根据情况进行批评或鼓励,以督促检查学生对本部分基本知识点的记忆,以夯实基础。5、重点讲评、拓展延伸(1)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探究展示的情况,对本部分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概括。(2)教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要联系典型试题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3)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知识应用能力。6、自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1)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首先反思在本部分内容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受或经验、教训等,并进行小组间交流,以实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效果。(2)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部

8、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进行反思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理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及知识的迁移应用上去反思总结,从而通过不断的积累而形成能力。(3)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反思总结本” 、 “备忘录”等来强化这一环节。3小组 自主课问题反馈4学生自主展示中暴露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反馈问题的解答点拨及补充解决问题方式方法设计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1、概念:宇宙:天地万物总称;天体:宇宙间的各种星体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通称天体。天体的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自然) 。还有人造卫星等人造天体。类别 组成 特点 观察星云 气体和尘埃(氢)云雾状

9、 模糊恒星 炽热气体 自身发光 闪烁行星 如八大行星 质量小自身不发光 移动流星体 尘粒、固体小块质量小、数量多 流星现象卫星 如月球 绕行星公转、不发光 圆缺变化彗星 冰物质 绕太阳运行、质量小、云雾状拖着长尾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极其稀薄、密度小 不能用肉眼观察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恒星和星云特点比较:恒星:炽热气体(氢和氦) ,自行发光,球状天体,很大的质量,距地遥远,不停地运动和变化。星云: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氢) ,云雾状外表,质量更大,体积更大、密度小。2、天体系统学生自主解答学案的问题。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根据其发言内容,延伸拓展问题。通过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

10、的学习过程。对湿地的定义大家要认真读清,联系实际去理解。(10 亿)个河外星系(150- 200)亿光年 恒星(2000 亿颗)星云 星际物质 银河系总星系|2.3 万光年|( 4 )万光年 太阳系地月系5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月球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安全的运行轨道: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特征) ;内部条件:充足的水分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形成原始海洋。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大气层( 氮氧为主),经过漫长演化,适于生物呼吸 )适宜的温度范围

11、(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大气的保温和调节作用等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了解太阳系太阳系1、概述:(1)太阳是中心(99.86%) ,其体积大,气体球(氢和氦) ,密度小,质量大,表面温度 6000K。(2)有“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八大行星;(冥王星划为矮行星) 。水最近,海最远;木星最大,地球最密、土星最稀。肉眼可见:水、金、火、木、土。金星最亮(逆向自转) 。土星卫星最多、光环最美。(3)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共面性: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各行星轨道倾角都很小,水星稍大。同向性: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太阳系逆时针公转。 近圆性:水星公转轨道椭圆偏心率较大。

12、公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即常说的自西向东(4)八大行星的按结构特征分: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类地行星:水、金、地、火。距日近,体、质小,密大,温高,卫星少或无。巨行星:木、土。体、质大,密小,温低,卫星多,有光环。远日行星:天、海。距日远,温低,以氢、甲烷为主,有卫星。(5)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6)流行体:行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基本了解和能达到简单的 分析应用,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6(7)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

13、日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具有扁长形的特点、自东向西的公转方向、背向太阳的彗尾。哈雷彗星 76 年回归。2、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用太阳常数来衡量。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产生的核聚变反应,4 个 H1 个 He。(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矿物能源(煤、石油)等。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类型:(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层)黑子(光球层)黑子的多

14、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标志。耀斑、日珥(色球)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全食见)。太阳风(日冕)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a、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b、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电离层:地面以上 80-500 千米高度)c、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d、使两极地区的产生极光掌握地球运动常识地球运动常识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示意图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赤道(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5、地球有近日点(1 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恒星日,自转 3600,23 时 56 分 4 秒,是真正周期(2)太阳日,自转360059,24 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1)恒星年,公转 3600,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是日常所用周期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 0 外, (1)位于近日点(1 月初)时速度快,1、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理解。2

16、、教师根据其发言内容,延伸拓展问题7其它各点均为 150/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 0,赤道处1670千米/小时位于远日点(7 月初)时速度慢(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 10(3)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 秒补充:需要注意的问题:(1) 、太阳日的理解和飞行中感觉一天长短问题:当物体和地球没有相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 24 小时,为一天。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 24 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 ,感觉一天时间短于 24 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