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62925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安徽 吴云驾专题考点概括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成就。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但总的趋势是融合。以中国为例,在“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双向互动中就明显呈现出冲突和融合的特征。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是文明古国。张骞通西域后,开始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唐、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一个迅猛高涨的新阶段。明末清初,伴随着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等在中国的相对自由活动,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三次高潮。总之,在古代伴随着交通和交往的发展,中华文化源源不断

2、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更善于学习和吸收各国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华文明发展。近现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工业革命后,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这时,中国已不再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开拓者,而是处于被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主动和开放姿态走上了国际舞台,使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产生影响。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如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和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使它的社会

3、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这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落后不可怕,只要虚心学习他人长处,不断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崛起。另外如美国文化也是一个典型,它吸收了西欧文化和不同移民带来的的文化因素,并逐渐形成了以多元化为特征的美国文化。近代以来;伴随西方的殖民扩张,各殖民地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了碰撞、嫁接和融合,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双重影响,即在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使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坚守民族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问题。专题考点分析本专题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和历史单科试卷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因而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好基础知识的储备,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解决新

4、材料中的新问题。2007 年高考可能的命题切入点有:(1)联系中 Et 关系、中印关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平崛起等社会热点,考查对中国对外交往优良传统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认识,以及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突显新课改理念。(2)当前世界文化“西风烈” ,如何正确处理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试题设计可以围绕“文明与野蛮” 、 “古代与现代的对话”或“东方与西方的对话”等问题,考查不同时期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及异质文化的多重影响。(3)从古代交通和文科综合的角度人手(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以考查对中国古代先进文化和强大的国势的认识,彰显人文学科的德育功

5、能。2创新试题设计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一些先行者留下了他们永不褪色的足迹。回答 12 题。1 “求学问尤当去中国。 ”说这话的是A崔致 B穆罕默德C马可波罗 D利玛窦2明朝后期,与来华传教士合译西方科学技术书籍,并著书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的著名科学家是A李时珍 B宋应星C徐霞客 D徐光启图像和邮票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回答 34 题。3右图是一张 1983 年台湾地区为纪念利玛窦来华 400 周年发行的邮票。从图中可见利玛窦来华后已改为中国式打扮,其真正的目的是A熟悉东方礼仪文化以便传回西方B利玛窦仰慕中国儒家文化C害怕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D接近中国士大夫便于传教活动4下列所列文献中

6、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体系近代化方案的是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近代社会人 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 变化。回答 56 题。5西方思想的传入导致两种不同文明的碰撞。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A第一次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和愚昧无知的状态B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发展近代工商业的要求C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D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并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6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其先后顺序是A学习工艺技术一学习政治制度一学文化B学习政治制度一学文化一学习工艺技术C学习工艺技术一学文化一学习政治制度D学文化一学习工艺技术一学习政

7、治制度文化侵略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存在着明显差异。回答 78 题。37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在侵占东北后,曾下令焚毁一切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其主要目的是A推行民族同化政策B减轻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c消除中国传统史学中的封建因素D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8日本侵略者在日占区推行奴化教育的主要手段有将“中日亲善” 、 “共存共荣”等内容写进教科书学校不得使甩“中华”字样在“伪满洲国”日语被定为“国语” 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A B c D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历来呈现出双向流动的特点。回答 910 题。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人欧洲并对近代

8、欧洲产生深刻影响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罗盘针10在 1500 年前, ,世界传统的四大文明区以及散布于亚、非、美等大洲的一些边缘文明,基本上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状态,而且呈现着某种平等对峙的格局。然而,到了16 世纪以后亚、非、拉美地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则逐渐发生了变化,其起因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确立B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渗透c文艺复兴的影响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播11在近代思想剧烈变革的潮流中,孔子及其思想文化主张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在今天它又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蔡尚思儒学非宗教而起了宗教的作用一文中,

9、当年五四新文化时代的鲁迅等人批孔也成为罪过,并发 出天真的质问:“ 孔子的礼教怎会吃人?”摘自张颂之孔子神话研究之三材料二 新华网 2004 年 4 月 16 日至 17 日载: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 德斯坦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在孔子的故乡曲阜参观游览。在返回的路上他 对记者说:“孔予是了不起的哲学家,他的大同思想、和谐发展思想非常有价值。 ”材料三 美国俄亥俄州春田市威顿伯格大学宾 尤教授说: “日本经济在世界独占鳌头韩国、新加坡及其他东亚国家的欣欣向荣就足以证明:孔子思想可以作 为重建世界的原动力。 ”摘自南方日报(1992 年 11 月 27 日)(1)材料一中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2)材料二

10、与材料一所表达的思想有何不同?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共同之处又是什么? 4(3)结合史实评析“孔子思想可以作为重建世界的原动力”这句话,鉴于此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学说?参考答案与解题指导1B 由教材中的原话判断。2D 考查基础知识,可知此人是徐光启。3D 利玛窦入乡随俗,改穿汉服,显然是出于自身传教的需要。4D 本题考查读图释文的能力,首先排除 A,因为它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在B、c、D 三项中, 资政新篇较早就提出了社会保险的设想,而且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5D 仍是考查基础知识,A 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B 项属于洋务派,C 项属于早期维新派。6A 解题时首先要理解题目中所提概念,然后对近代先后

11、出现的各政治派别的主张予以对应分析即可。7A B、C 两项易排除,A 项与日本推行此项措施的终极目的相符,D 项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行民族同化。8A 该题考查再现知识的能力,联系教材知识即可判断。9D 解题关键是掌握关键词句“对近代欧洲,产生深刻影响” ,只有罗盘针的发明和外传对欧洲航海活动以及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这样的重要作用。10B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故 A 项错;16 世纪文艺复兴主要在欧洲,故 C 项错;16 世纪资本主义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未向外传播,故 D 项错。11解题指导此题考查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首先读懂材料,明

12、确观点,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予以解答。第(1)问很好作答,材料一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脱离了具体的历史情境,以偏概全,所以得出错误的结论。通过仔细比较三个材料,第(2)问也不难做出正确判断。对第(3)问的回答,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辩证地看待。参考答案(1)不对。鲁迅在当时批判封建礼教“吃人” ,是针对北洋军阀的复古逆流而起,是进步的民主思想,它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和思想解放,虽然思想上有些偏激。现在,我们不能因为孔子的思想中有某些合理成分,就予以全盘肯定。(2)材料一对孔子及其学说予以全盘肯定,而材料二看到的是孔子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合理成分。材料二、三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仰慕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并充分肯定儒家学说中的合理成分在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3)这句话夸大了儒家学说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因为亚洲经济危机已经打破了新儒学的现代神话。其实,亚洲的经济奇迹是多重因素造成的, “重建世界”可以吸收孔子思想的优秀部分,而绝不能单纯依赖 2000 多年前的学说。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真正做到古为今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