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教师及其发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16706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 教师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六 教师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六 教师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六 教师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六 教师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 教师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 教师及其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题一、名词解释1. 教师: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学校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2.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巧妙地加以解决的能力3. 教师角色: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4.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既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5. 教师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

2、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6. 行动研究:即教育工作者或学校的一线教师针对自己在教育领域、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专业教育研究者的指导下,对问题惊醒科学的定位、诊断、制定解决的计划及具体的实施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教育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的行动。二、简答1. 教师职业的性质是什么?答:一是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即专业;二是教师的职业使命和职责是教书育人。2. 专门性职业具有哪些特征?答: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拥有专业性自

3、主权或控制权。3. 为什么说教师职业具有较高的道德性?答: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合乎目的、导人向善的、具有道德性的活动。这主要源于三方面内容:其一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其二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有益的影响;其三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4. 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哪些特点?答:(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长期性(5)集体性(6)繁重性(7)专业性。5.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答: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人,他们具有一定的个性差异。这表明教师的教育劳动不能像生产物质产品或对待动植物那样,无视学生的个性特征,

4、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其次,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或者说教师的劳动目的是复杂的。再次,教师的劳动情境具有复杂性。6.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答:首先,教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需要创造性。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7.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长期性?答: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其次,教师的劳动成果见效慢,也就是说教育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再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8. 如何理解教师

5、职业劳动的繁重性?答:需要完成的任务的多方面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繁重性。教师担负着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身心品质的任务。工作时间的无限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繁性。研究为了搞好专业工作,他们常常舍去了业余消遣、周日休息和节日的欢乐,这些看不见的劳动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曾有的。9. 我国学者叶澜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几个阶段?答:我国学者叶澜等从“自我更新”取向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把它分为“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五个阶段。10.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答: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

6、自我(Professional Self)的形成。11.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答:教师的职前培养(师范教育) ;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教育;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三、辨析(分析你对每种观点的看法)1. 教师是蜡烛答:将教师比作蜡烛是对其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和褒扬。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是高尚的,值得敬畏的。人们在说“教师是蜡烛”时所表现出的敬意,是对广大教师终身从教的深情鼓励和安慰。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远大的理想,而教师的理想就是为自己的学生实现理想。为了学生实现理想,老师可以夜以继日,可以废寝忘食。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教师的一生就是为别人实现理想而奋斗、铺垫的一生。但是教师又不

7、是蜡烛。蜡烛在照亮别人的同时燃烧着自己,最终蜡烛灭了光也灭了。然而,教师的工作不是这样的。学生的发展变化是教师最大的成果,这种成果是对教师辛勤工作的印证,是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认可和彰显,教师从中能够品尝到劳动的快乐和为师的价值与尊严,这种精神回报和体验是巨大的。因此,将教师比作蜡烛的一个不妥之处即在于它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此隐喻的第二个不足之处在于它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教师的劳动是需要智慧的,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世界和发展的学生,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和成长的。此外,蜡烛的光亮是短暂的,但教师的影响确实

8、长久的。从此点看,将教师比作蜡烛也有不妥之处。2. 教师是园丁答:“教师是园丁”这个隐喻反映的是一种农业模式,认为学生像种子或含苞待放的花朵,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但需要教师来浇水、培土,需要教师长期的精心、细心的看护和培育。因此,首先园丁论肯定了教师的辛勤工作,肯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学生既然像种子或者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么种子或花朵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因此,园丁论预示教师在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生长性,尊重和考虑学生发展的共同规律。然而, “园丁论”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它暗示教育或教师的工作存在着淘汰制(间苗、除杂草) 。园丁辛勤的付出是为了收获丰硕的果实或艳丽的

9、花朵,因此为了种子或花朵的茁壮成长,园丁必然还要做另一件事情,这就是拔出间苗和杂草。这实际上暗示教师在工作中会因为关注发展好的学生而忽视或放弃发展差的学生。其次,园丁为了培育艳丽多姿的花朵也会按照人们通常的欣赏角度来修剪花朵,园丁与植物、花朵之间的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 “没有平等可言” 。这暗示了教师的工作会存在人为的强制性,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而按照社会的模式或期待强硬地规定和将学生塑造为特定的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不平等的,由此园丁论还暗含了另一个内容,即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被动者,应该听从、遵从和配合教师的工作。而事实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先天性地具有人格平等的地位。最后,

10、种子或花朵的成长周期或顺序、阶段是固定的,对于园丁而言如果错失了种子或花朵的成长阶段,种子或花朵多无法生长良好。这似乎隐含着学生的发展类型和阶段基本上是不变的,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其生长。如果学生错失了发展的关键期,即使教师再努力,学生也无望发展良好。这将导致教师对职业作用和工作职责的一种懈怠和推脱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包含了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内涵。一方面,它道出了教师职业的根本特性和社会地位。教师职业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因为只有人才有灵魂,因此教师的职责是育“人” ,注重学生的心灵发展,而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

11、和重要的事业。然而,另一方面这个隐喻本身存在诸多不相容的内容。首先,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 ,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工程师的工作是为某种产品设计蓝图,这个蓝图预示产品有固定、统一的质量标准。然而,人的灵魂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因此,这个隐喻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它暗示教育可能遵从一种固定的统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第二,工程师论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的质量标准,由此教育被当成一个大工厂,教师是工厂里的工程师,学生是被批量生产的、规格整齐划一的产品,教师在从事教育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张事先设计好的蓝图。这个隐喻暗示教育不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且其本身的整齐划一性,各个学校缺乏教育的特色,学校缺乏

12、生机。第三,在工程师的隐喻中,学生像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材料,可以任工程师按照自己的蓝图塑造成产品。学生没有了主体性,以致于教师变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计塑造学生的精神。因此,这个隐喻虽然某种意义上肯定了教师的积极作用,但却暗含了学生的被动性。4.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桶水滴注的巨匠答:首先,这个隐喻忽视了教师不断学习的需要。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教师在知识储备上固守原有的“一桶水”显然已经不够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自己“充电” ,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否则原有的知识不但无法发挥作用,还会禁锢自己的思想。因此,不论教师是使用原有的知识储备,还是

13、补充新知识,都需要适时反思知识的质量、价值,以及是否符合学生所需。同时,教师的不断学习也表明,在今天教师并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知识并总是多于学生,也不是永远正确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可以在新闻媒体、网络和与人交往时学到很多老师不知道的东西。教师之所以作为“教师” ,主要是因为其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先走了一步而已。因此,教师既需要不断地学习,甚至主动地向学生学习,也需要纠正传统的知识权威观念,合理看待学生带来的知识挑战。其次,在教育理念上,这个隐喻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想到“灌输”的形象。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灌”知识

14、,而且这种“灌”采取的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教师的桶和学生的碗里装的都是“水” ,教师倒给学生的知识没有经过学生本人的处理。 “桶论”反映的是一种应试教育的灌输式模式,学生被当成被动的容器,被教师注入知识,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再原样倒出来。同时,它也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性和学习的内化性。5. 教师像警察答:这个隐喻表明教师的一个工作内容,即维持教育教学的必要秩序,强调纪律性。但是,它也反映了教师工作存在的三个问题:对学生实施严格控制,师生关系过于紧张,缺乏亲和力,着眼于学生的问题与错误,挑剔多而鼓励少。为了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教师维持教育教学秩序是必需的。但是,教师不能把自己定格为警察,教师不能像警

15、察抓坏人那样,对学生的行为,甚至思想观念进行严格控制,更不能把工作的目标确定为寻找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用平等民主的方式,用心灵的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四、论述题1. 试分析有关教师的一种传统隐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隐喻在教师角色上存在的问题。答:(1)将教师工作的性质局限于“传递”的狭窄范围内,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2)强调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和期待,忽视了教师职业对于教师本人的内在价值与需要,缺失了职业应有的生命价值维度;(3)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2. 试分析当前教师应具备

16、的角色。答:()教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缔造者。 教师是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当好这个首席,教师首先要爱学生,扮演好多种亲情角色:在生活中像母亲慈爱;在行为规范中像父亲严格;在行为示范中像兄长典范;在课外活动中像大姐姐亲切;在传授知识时像哲人博识;在讨论问题时像伙伴像朋友平等;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时要像老奶奶耐心。还要学会扮演保护人、公正的裁判、心理辅导员、倾听者、同情者、欣赏者等角色。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让师生双方共同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的服务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教师是合作者。工作方式应从孤独走向合作。教师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吗?教室里跟学生很隔膜,在办公室里也很孤独:班里事羞于向同事启齿,还有更大的孤独:家长和社会不理解。教育应该延伸到生活世界,教师应与家长和社会合作。教师有义务听取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