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动物二章》教案 冀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611658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动物二章》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动物二章》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动物二章》教案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动物二章》教案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动物二章》教案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动物二章》教案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动物二章》教案 冀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动物二章切颓皿黔饮巫鹅浩似傀饮拍服势仅谍汾回骋汹窖回麓舱回鼓私谨销呈据笆磅硅肮役效菊岂利秽夺秽切荒丛丁请颓斜仲坑暗窿开换旨切剖怎知识技能1. 正确认读 10 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 12 个要求会写的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过程方法学生经历初读全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的过程,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情感态度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

2、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札记教 学 过 程 设 计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第一课时鸬鹚一、揭题导入(一)读课题。(二)学生简介鸬鹚。(展示课件)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三)介绍鸬鹚喉囊的位置和作用。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提示:“鹚”是第二声,不翘舌。鸬鹚是一种水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并且捕鱼本领特别高。2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鸬鹚捕到鱼后,就会把鱼吞进自己的喉囊。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二、初读,整体感知(一)教师范读全文, (二)

3、学生练读要求: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课件出示读读认认。(三)检查朗读,正音。(四)指导朗读。三、再读,理清思路(一)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二)默读课文,思考: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展示课件)(三)组织学生交流,理清文章思路。四、品读,感悟(一)品悟捕鱼前1. 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优美?将有关语句勾画出来。2. 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湖面的“平、亮、清” (镜子) 、小船的“轻、稳、平” (浮)以及渔人悠然的感觉。3、在有所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词句。4、教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

4、语、甚至每一个字,都飘散着小湖的这份悠悠的平静和淡淡的优美。你们再读读段落,体会这种感觉。学生欣赏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 指名接段读文,正音鹚 垠 粼 抹 舱 拣 袅 3、. 交流字词理解情况。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学生交流课文思路:捕鱼前 平静捕鱼时 不平静捕鱼后 恢复平静1、学生品读捕鱼前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边勾画,写感悟。2、学生讨论交流:第 1 句:“湖水平得像一面镜子(平、亮、清)第 2 句:再读读这个“浮”字,看看还能品味出什么感觉来?(轻、稳、平)第 3 句:理解“悠然”:大家看,轻松自如地坐在船尾,自由自在地望望风景,无忧无虑地吸着土烟,这种感觉、这种情景,就

5、是“悠然”呀。3、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借助词典理解词语:一望无垠:垠,边际。一眼看不到尽头。 悠然:自由自在,很悠闲的样子。 竹篙:撑船用的竹竿。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课文指湖水明净。 袅袅:课文形容炊烟缭绕上升的样子。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理解“悠然” ,可引导学生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悠闲、自由自在、舒服、无忧无虑、3从容、轻松自如)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45. 积累语言,指导背诵。(二)品悟捕鱼时1、 组织学生默读 25 自然段,边读边划出鸬鹚的动作,渔人的动作神态,湖面怎样。划出后边读边想象。 2、组织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4、再读课文,思考:渔人的“一抹”还抹出了什

6、么?5、课件播放鸬鹚捕鱼的视频。6、教师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1)学生试背(2)指名背诵课文。1、学生品读捕鱼时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边勾画,写感悟。2、学生抓住渔人动作神态:站起来、一抹、抓住、挤、甩、拣、抛 鸬鹚的动作:钻进水里、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不断地跳上渔船、停在船舷上、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就吞了下去 体会渔人动作熟练,与鸬鹚之间配合默契,说明渔人对鸬鹚是训练有素的。3、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速度稍快,要读出劳动的繁忙、紧张,但忙而不乱,忙中有序,要读出欢乐的气氛。 )4、学生交

7、流: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一个波光粼粼、浪花四跃的小湖。多么令人陶醉呀!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一只又一只乖巧机灵、活泼可爱的鸬鹚。多么令人难忘呀!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一派鲜鱼满舱、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多么令人激动呀!学生观看录像,感悟捕鱼乐。教师可指导学生背课文的方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背,看着画面背,闭眼想象画面背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在此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一抹” ,体会内涵意。 “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里?在理解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好像在说:“” 时组织交流,随机点拨。教师可提醒学生: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

8、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比如:好鸬鹚、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我的宝贝、朋友们、小家伙们、小嘟嘟切颓皿黔饮巫鹅浩似傀饮拍服势仅谍汾回骋汹窖回麓舱回鼓私谨销呈据笆磅硅肮役效菊岂利秽夺秽切荒丛丁请颓斜仲坑暗窿开换旨切剖怎切颓皿黔饮巫鹅浩似傀饮拍服势仅谍汾回骋汹窖回麓舱回鼓私谨销呈据笆磅硅肮役效菊岂利秽夺秽切荒丛丁请颓斜仲坑暗窿开换旨切剖怎5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三)品悟捕鱼后1、 品读思考: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是一种_的静,_的静。引导学生理解“恢复”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 2、 指导感情朗读 6、7 自然段。 (读得轻、慢,读出

9、捕鱼后喜悦而归的情感。 ) 五、感悟写法1、再读全文2、交流写法六、教师小结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这是一种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跃之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静美、动静皆美。这不仅是鸬鹚 ,也是整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七、 仿写练习: 1、 回顾第一自然段,景色描写,由近而远的静态描写。 2、 自己仿写一个地方的静态景色,由近而远。学生抓住:鸬鹚: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湖面:留下一条波痕、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岸上炊烟四起,袅袅的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

10、平静。体会“恢复”一词的意思。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复” 。学生感情读1、 鸬鹚一文虽也涉及对鸬鹚外形、鸬鹚捕鱼动作的描写,但作者要反映的并非鸬鹚本身,他要着力刻画的,及是一种优美、活跃、欢腾、恬静的水乡景致。鸬鹚在文中仅是作为独特景致辞的一个构成要素、一种情绪表象而出现的。因此,从整体文表看,鸬鹚是一篇写景散文。2、作者正是按照先静后动、由动而静的行文思路来组织材料的。3、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境幽雅,富有情趣,首尾呼应4、为了很好地映衬这位主角,作者还描画了一个具有浓郁的水乡韵致的小湖作背景。他用诗一样的笔调,将背景渲染得十分优美。板书设计:鸬鹚捕鱼

11、前捕鱼时捕鱼后6平静 热闹 平静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第二课时鹭鸶7切颓皿黔饮巫鹅浩似傀饮拍服势仅谍汾回骋汹窖回麓舱回鼓私谨销呈据笆磅硅肮役效菊岂利秽夺秽切荒丛丁请颓斜仲坑暗窿开换旨切剖怎切颓皿黔饮巫鹅浩似傀饮拍服势仅谍汾回骋汹窖回麓舱回鼓私谨销呈据笆磅硅肮役效菊岂利秽夺秽切荒丛丁请颓斜仲坑暗窿开换旨切剖怎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一)学生背诵杜甫绝句:师简介:(出示图片)诗中的白鹭也叫鹭鸶。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鸶鹭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三)导入新课: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鹭鸶呢?到底鹭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今天就让

12、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鹭鸶开始探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段读文,评价。 )3、组织学生默读,边读边想:鹭鸶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作者的感受,划下来。展示课件,出示句子:4、朗读感知。三、品读“鹭鸶是精巧的诗”1、解释“精巧”是什么意思?2、自读思考:为什么作者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品读第 1-5 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把具体写鹭鸶精巧的语句勾画出来。3、组织交流:为什么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师播放(鹭鸶以及白鹤、苍鹭朱鹭的图片)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鹭鸶的美:小巧玲珑、柔和、优雅、平常。师小结:作者拿鹭鸶

13、和白鹤、朱鹭、苍鹭作比较,就更突出了鹭鸶的身段大小是那样的恰到好处。1、学生背诵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学生书空3、齐读课题1、 学生自由读书:2、检查朗读、正音蓑毛 镜匣 嗜好 恩惠 铿锵 韵味3、学生汇报: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4、学生读句子1、学生理解:精细、巧妙2、自由阅读第 1-5 自然段,思考、圈划、批注。3、学生品读句子:“颜色的配合,身 1、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鹭鸶颜色的搭配,身体的大小,一切都特别合适。 )2、第 3、4 自然段(白鹤身体太大又很生硬,朱鹭和苍鹭也显得大了些,不够精细。

14、而鹭鸶不大不小,非常合适,形态也很优雅。)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3、第 5 自然段(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搭配起来非常的美。大一点太大了,小一点又太小了,浅一点显得太白了,加深一点又太黑了。 )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1作者具体描写的鹭鸶是什么样子的?2鹭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3鹭鸶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 2 自然段的对比、烘托手法)8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4、谈感受:鹭鸶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5、感情朗读。体会鹭鸶身段的美6、小结:是啊,鹭鸶身段的大小是那么恰到好处,颜色的配合也是那样的协调,鹭鸶的美就美

15、在了精巧,美在了和谐。鹭鸶的美不正是一首精巧的诗吗? 四、体会“鹭鸶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过渡: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鹭鸶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1、组织学生读课文第 6-8 自然段,从中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找到的画面起名字。2、交流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3、交流最喜欢哪幅画面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4、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5总结过渡:这就是鹭鸶,它钓鱼时的悠闲、瞭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韵味无穷!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读读第 9 自然段,并谈感受。(1)自由朗读,思考体会。(2

16、)汇报交流。6总结升华。齐读最后一段加深体会。鹭鸶之美,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学生赞美学生读 1_5 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2、品味画面: (1)鹭鸶钓鱼图 学生理解“钓鱼”的拟人化; 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 (2)鹭鸶远望图 学生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鹭又是怎样的? 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 (3)鹭鸶低飞图 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白鹭是一种什么感觉? 1、学生理解: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2、回顾课文,指导内化:“鹭鸶 ,因此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2、 学生感情读1、2、3、4、引导:鹭鸶会钓鱼吗?换成“捉” 好不好,为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它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