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沈阳市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603443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三学社沈阳市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三学社沈阳市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三学社沈阳市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三学社沈阳市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三学社沈阳市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三学社沈阳市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三学社沈阳市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三学社沈阳市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我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落在实处,规范基层组织工作,特印发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供基层组织参考。一、组织发展1、组织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应有利于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有利于加强自身建设。2、组织发展的基本方针:坚持“三个为主” (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以有一定代表性人士为主) ,注重政治素质,巩固与发展相结合,有

2、计划地稳步发展。在发展成员工作中,要坚持发展是为了工作和在工作中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发展与巩固、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非重点、发展骨干成员和发展一般成员的关系,保持民主党派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组织发展要与参政议政,加强自身建设结合起来。3、组织发展对象: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可适当发展一些其他方面有代表性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这部分人一般掌握在发展成员总数的 30%以内。4、组织发展的地区、范围:一是 14 个省辖市所在地的市区。二是在大中城市已完全转为生产民品的军工企业中,对同民主党派有一定的历史联系、开展统战工作特殊需要的人士,在所在单位同意的前

3、提下,可个别发展,但不建立组织。三是不在下述部门和人员中发展成员:军队、公安、安全、外交系统、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包括党报) 。已在上述部门的民主党派成员,应保留他们的民主党派党籍,但不在单位开展组织活动。四是民主党派不在党员、共青团员、工人、农民、在校学生中发展成员。五是在有中共组织的私营企业、 “合资”企业以及其他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其中政治素质好、有一定代表性的,可个别发展。5、组织发展原则:坚持个人自愿与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把握发展成员的条件。6、组织发展程序:、凡属我社发展范围内,愿意遵守我社章程,自愿要求参加我社

4、的人士,由本人向所在单位基层组织递交书面申请和个人简历。若申请人所在单位无基层组织,可向社市委提出,由社市委指定基层组织接受。、基层组织对申请人进行初步审查,凡符合发展条件的,由组织委员与申请人谈话,进行入社前教育(谈话内容见入社前教育宣传提纲) ,邀请申请人参加我社的有关活动,使其加深对我社的认识和了解。、征求所在单位党组织对拟发展对象的意见,综合支社由社市委进行外调,考察合格者,由基层社员大会或支委会讨论通过,上报社市委。、社市委组织部对基层组织所报材料进行审查,报请主委办公会审批。、主委办公会审批后,申请人填写入社申请登记表。要有两名成员作介绍人,介绍人可由申请人自己约请,也可由基层组织

5、指定。组织委员要在入社申请登记表上签署基层组织意见。在入社申请登记表封面所属基层组织处加盖基层组织印章,无印章的,要由基层组织主委签字或加盖个人名章。、社市委组织部在收到申请人的入社申请登记表后,将审批意见填写在入社申请登记表上,注明批准日期,加盖社市委组织部印章。并将审批回执交给基层组织、本人及所在单位党委。二、基层组织换届按照社章规定,基层组织的领导成员每届任期五年,任期届满举行换届选举大会。1、候选人条件: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理论政策水平,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热爱社的组织,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清正廉洁,谦虚谨

6、慎,联系群众,有开拓进取和奉献精神;坚持民主集中制,顾大局,识大体,作风民主,公道正派,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2、候选人的提出:由上届支委会提名,并征求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组织、社员及社市委意见。3、召开换届选举大会:、参加人员:应到会社员总数半数以上社员,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委负责统战工作的同志,社市委有关同志。、会议程序:上届支委会做工作总结;候选人情况介绍;宣读选举办法;推举监、计票人;选举;统计选票;监票人宣布计票结果;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新当选支委代表讲话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委负责统战工作同志讲话;社市委领导讲话;毕会。、新一届支委会会议,进行工作分工。、向社市委上报换届选举结果报告。、社

7、市委批复。三、成立基层组织按照社章规定,在同一单位、系统或地区有社员三人以上,可建立社的直属小组;有社员七人以上,可建立支社;在社员人数较多的单位、系统或省辖市的区,有三个支社以上时,可设立基层委员会。具体步骤:、成立筹备小组,协商新一届支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向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委统战部、社市委上报拟成立基层组织的报告。、召开全体社员大会,选举新一届支委会。召开基层组织成立大会。会议程序:介绍到会领导和来宾;社市委领导宣读批复;新一届支委会代表讲话;兄弟支社代表讲话;兄弟党派代表讲话;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委统战部领导讲话;社市委领导讲话;毕会。四、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办法、选票样式、入社前教育宣传提

8、纲见附录。附录一: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办法一、根据九三学社章程第四章、第五章中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二、新一届支委会候选人由上届支委会提名。三、换届大会采取等额选举,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四、凡属本基层组织、社籍在沈阳市的社员,均有被选举权。出席会议的社员有选举权,特殊情况可委托选举。五、由会议主持人提出监票人一名、计票人两名(候选人不得担任监票人、计票人) ,征得与会社员通过后,负责选举工作。六、选举必须在参加选举社员超过应到会社员的半数时方可进行。候选人得到的赞成票超过参选社员的半数视为当选。七、选举人对选票中候选人表示赞同时,在候选人姓名前方空格内画“O” ;对选票中候选人表示反对时,在候选

9、人姓名前方空格内画“” ;弃权不作任何符号。另选他人时,将其姓名填在候选人栏下方格内,并在姓名前方空格内画“O” 。八、投票结果,由监、计票人当场验票,核对票数,票数等于或少于发出票数选举有效;否则无效。另行选举。九、选票上被选举人数多于规定名额者选票作废;字迹不清、涂改模糊无法辩认时,其涂改不清部分作废。十、由计票人向会议报告计票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本办法解释权归社市委附录二:选 票(按姓氏笔划为序)候选人姓名 同 意 不同意 弃 权备注:1、同意在同意栏内划“O” ,不同意在不同意栏内划“” ,弃权不做任何标记。2、如不同意上述候选人,可在候选人栏空格内填写其他人姓名,并在同意

10、栏内划“O” 。3、候选人不超过规定人数为有效票。附录三:入社前教育宣传提纲一、社史简介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 。1944 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 。后为纪念1945 年 9 月 3 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并于 1946 年 5 月 4 日正式成立,选出许德珩、褚辅成、税西恒、潘菽、涂长望等 16 人为理事,梁希、卢于道、黎锦熙等 8人为监事。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支

11、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在北平、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民主运动,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斗争。1949年 1 月,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和毛泽东主席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1949 年 9 月,九三学社的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医药卫生等事业

12、做出了积极贡献,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九三学社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局面。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就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向中共和政府先后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区的建议 、 大西南连片贫困岩溶地区脱贫与振兴经济建议报告 ,以及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调研,提出了多项重要建议,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积极开展科教扶贫、智力支边活动,为老、少、边、贫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

13、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积极开展海外联络工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九三学社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除台湾、西藏外,九三学社在全国有社员 7 万 4 千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 56.3%。社员中科研、高教、医卫、工程技术界人士占总数的 86.6%,其中有 69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4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历任主席为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现任主席韩启德。九三学社中央主办的刊物有面向国内外发行的民主与科学和在社内发行的九三中央社讯 。九三学社沈阳市委员会是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员会所属的市级组织。其前身九三学社沈阳分社是九三学社在辽宁地区最早建立的地方组织

14、。早期的组织活动始于 1952 年 9 月。建国后到 1952 年上半年,沈阳市有九三学社社员 14 人,多是由外地调到沈阳市工作的科学教育工作者。1952 年 9 月 27 日,九三学社中央(当时称总社)决定在沈阳建立沈阳分社筹备机构,并指定严济慈、陈恩凤、钟俊麟同志负责筹备沈阳分社。同年 10 月15 日,沈阳分社筹备委员会成立。筹委会办公地址临时设在严济慈同志在沈阳的宿舍(沈阳市和平区南一马路六号) 。1952 年 10 月 31日,九三学社中央给严济慈、陈恩凤、钟俊麟三人来函,第一次与沈阳分社筹备委员会接触、联系,以后相继印发(52)总联 249 号、269 号等文件,督促和指导工作。

15、1955 年 7 月,根据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决定,沈阳分社筹备委员会进行扩充,由九三学社中央指定,严济慈任主任委员,钟俊麟、李薰任副主任委员,同时设立筹委会办公机构,机关设专职工作人员 4 人,郁华任秘书,负责沈阳分社筹备委员会日常工作。1956 年9 月,严济慈同志调离沈阳,沈阳分社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委托给钟俊麟担任。1957 年 2 月,沈阳分社筹备委员会再次进行调整和扩充。钟俊麟任主任委员,李薰、陈恩凤任副主任委员,郑大源任专职秘书长。同时设立组织部、宣传部和秘书处。1958 年 10 月,九三学社沈阳分社召开第一届社员大会,正式成立了九三学社沈阳分社。产生由 9 人组成的第一届沈阳

16、分社委员会,陈恩凤任主任委员,李薰、周自定任副主任委员,宋则行任秘书长。1961 年 8 月 22 日至 28 日,九三学社沈阳分社召开第二届社员大会。会议选举出由 11 人组成的沈阳分社第二届委员会,陈恩凤任主任委员,李薰、周自定、宋则行任副主任委员,宋则行兼秘书长。此时机关干部增至 7 人,易光祀任副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地址迁至沈阳市和平区四经街二段二里一号。时有社员 78 人,4 个基层组织。1963 年 6 月和 1965 年 11 月,沈阳分社又相继召开了第三届、第四届社员大会。沈阳分社第三届委员会由 13 人组成,陈恩凤任主任委员,李薰、周自定、宋则行、任明道任副主任委员,宋则行兼秘书长。时有社员 72 人,5 个基层组织。沈阳分社第四届委员会与沈阳分社第三届委员会相比,无人员变动,仍是陈恩凤任主任委员,李薰、周自定、宋则行、任明道任副主任委员,宋则行兼秘书长。时有社员 68 人,5 个基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