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97431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编号: 项目类型:( A)A.个人 B.集体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登记表项目名称: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 任课教师及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系别年级: 专业班级: 学号: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2011 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制填 表 说 明一、本项目登记表请用 A4 纸打印, 字号格式学生不得随意修改,于左侧装订成册。二、封面上方的项目编号学生不填(打印时勿删) 。三、项目类型。个人项目填 A;集体项目填 B。四、项目名称。在已公布的社会实践调查选题范围内,按具体调查内容自行设计。五、对应课程,即该学期所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

2、要。六、项目负责人。个人项目填写本人;集体项目必须有负责人一个,成员应以 6 人为上限,集体项目的个人成绩按排名先后酌情减分计算。七、项目组成员基本信息。个人项目填写本人;集体项目除填负责人外还填写其他成员信息。八、选题意义、实施方案及过程记录按社会实践调查情况如实填写。九、项目成果正文。可以是工整的手写稿也可以是打印稿,字数不少于 3000 字。若以手写稿附页形式粘贴务必以方框线为界粘贴,若打印稿务必注意本表字体格式及装订的统一美观,力求整洁规范。十、附属材料。可以使用照片等材料。十一、凡手写稿若表格不够用可另附页粘贴在方框线内。注意:请同学们务必认真阅读本填表说明,按要求操作! 1一、项目

3、组成员基本信息序号 姓名 性别 学号 专业及年级班级 分担的工作 得分1 全部工作2345二、选题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农村老年人养老已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而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机制滞后,导致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处在家庭边缘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养老堪忧。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此,对于孝道的研究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三、实施方案本次调查主要以文献调查为主,实地调查为辅,由于孝道文化是中国的

4、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沉淀其精髓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文献调查是一种很好的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整理出了本文,本次调查也实地查看了几户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根据调查结果及文献资料写成本文。2四、过程记录分次分阶段记录。包括社会实践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及分工等。2011 年 7 月 15 日19 日 回老家实地调查2011 年 7 月 20 日 上网查阅资料2011 年 8 月 2 日 整理资料2011 年 8 月 3 日 初步开始写论文2011 年 8 月 4 日 修改论文2011 年 8 月 5 日 论文定稿3五、项目成果正文(可以是调查报告、论文、访谈录等形式,若手写稿可粘贴

5、在下面框内)引言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氏族社会甲骨文中就有“孝” (甲骨文形式,不是今天见到的简体“孝”字)字出现。纵观历史,孝道文化形成了 “以孝治国”的理论、组织体系,汉代皇帝汉武帝设“举孝”科目,大力选拔任用“善事父母”的孝子做官。当今社会,孝道文化拓展到思想领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传统孝道文化影响着我国的养老方式,而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本文就孝道文化与养老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正文: 孝道文

6、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于孝道,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应该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要想完完整整的将孝道解释清楚,却很不容易,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释出来确实不容易,所以,第一步,我认为,应该是解释清楚孝道到底是何含义,抑或孝道文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是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4那么何为孝道呢?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汉代贾谊的新书 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 。东汉许

7、慎 在说文解字 的解释:“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 “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 ”因此, “孝”字字形,就形象地表示,上辈的父母,应该抚养下辈的子女,下辈的子女,则要孝敬上辈的父母。也就是为父者要慈,为子呢?要孝。父慈子孝的意思。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 “孝 ”的古文字形与 “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而在我国古代的经典里,关于“孝” 的论述,比比皆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大量歌颂父母养育之恩的名句,代代

8、流传。像“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像“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儒家的其它经典,像 孝经,像礼记,里面关于父母养育之恩,关于“孝” 的论述就更多了。而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儒家经典代表论语、孟子,其中关于敬老爱老、孝敬父母的论述,则更成了千百年来孝子贤孙们的行为规范,成了为人子、为人女做人的圭臬。一部论语,提到孝的地方就有 19 处之多。一部孟子,提到孝的地方就有 28 处之多。像论语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

9、之5道,可谓孝矣。”“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像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等等,可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确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为什么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如此高的地位呢?可以这么说孝的产生是社会对处理家庭人伦关系的需要的产物。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浓厚的血缘宗法成份。所谓宗法,就是以宗族为中心,按血缘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同一血缘关系的人,为了保证家族的安定和兴旺,需要相互爱护,各尽其责。父母有责任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应当尊重、照顾父母,于是就有了孝道。孝道就是孝的观念和行为。而到了封建社会

10、,孝道被空前绝后的强化,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统治者一方面为了确定特权阶级的内部秩序,需要用孝道调整尊卑关系,避免“以下犯上”的情况;另一方面提倡庶民重孝,只要每个家庭尊卑有序,社会就会安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也就不容易冲突。因此,历代君主宣扬孝道,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对于这一点,隋书 孝义传序说得很清楚:“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万事之纲纪也。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顺者,其唯孝乎!然则,孝之为德至矣,其为道远矣,其化人深矣。故圣帝明王行之于四海,则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齐其明。诸侯卿大夫行之于国家,则永保其宗社,长守其禄位。匹夫匹妇行于闾阎,则播烈于当年,扬休名于千载。此皆资纯至以感物,

11、故圣哲之所重。 ”这段话概括了封建社会推广孝道的6原因,即利用孝道来禁锢人民,使孝道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传统文化中关于孝的含义,其核心内容应该是“ 敬”。孝当然包括 “养”,但“养” 却并不一定就是“孝” 。儿女对于父母,不能仅仅只有“ 孝行” ,更重要的是要有 “孝心”。论语 为政篇中,针对当时社会上养父母即为孝的观点,子游曾经问孔子:“何为孝道?”孔子答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现在的所谓孝,以为能够养活爹娘便行了。狗马也要饲养吧,如果对父母不是从心底里敬爱,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又怎样去区别呢?孔子还说:“色难。有事,弟子

12、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儿女在父母面前轻易没个好脸色,只是有活儿时帮干干活,到吃饭时让吃饭,这能算是孝吗?荀子子道中也有记载。子路曾经请教孔子:“有人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却还没有孝的名声,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 这是因为他行为上不敬,言语上不恭顺,态度上没有愉悦的容色。”子女虽然辛劳养亲,但不敬,同样可能无孝之名。因此,传统文化中所谓的“ 孝”,就不只是行为,更是一种情感。孝不能仅仅满足于供养父母,更主要的是要在内心里敬爱父母。真正的孝顺,是要有物质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慰藉。既要使父母在物质上有保障,更要让父母在精神上能享受到天伦之乐。对此,

13、古人有一副对联诠释得极为形象:“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以上部分粗略的介绍了孝道文化及孝道的含义,那么传统孝道7的基本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虽然前面也有所提及,但是却很分散,因此下面我想简单归纳下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从前面所提及的传统文化中孝的核心内容是敬和养出发,我认为孝道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敬 亲 、 奉 养 、 侍 疾 、 立 身 、 善 终 。1、 敬 亲 。 中 国 传 统 孝 道 的 精 髓 在 于 提 倡 对 父 母 首 先 要 “敬 ”和 “爱 ”, 没 有 敬 和 爱 , 就 淡 不 上 孝 。 对 待 父 母 不 仅 仅

14、 是 物 质 供 养 ,关 键 在 于 要 有 对 父 母 的 爱 , 而 且 这 种 爱 是 发 自 内 心 的 真 挚 的 爱 。是 对 父 母 发 自 内 心 的 敬 佩 , 并 心 情 愉 悦 地 对 待 父 母 。 2、 奉 养 。 即 要 从 物 质 上 供 养 父 母 , 换 句 话 说 是 赡 养 父 母 , 也就 是 父 母 在 物 质 生 活 上 的 要 首 先 得 到 满 足 , 这 是 孝 敬 父 母 的 最 低层 次 要 求 。3、 侍 疾 。 侍 疾 就 是 如 果 老 年 父 母 生 病 , 要 及 时 诊 治 , 精 心 照 料 ,多 给 父 母 生 活 和 精

15、 神 上 的 关 怀 , 这 本 来 可 以 和 奉 养 归 为 一 类 , 但 是我 想 了 以 下 , 自 己 感 觉 侍 疾 对 子 女 的 要 求 比 奉 养 高 , 所 以 把 它 单 独归 为 一 类 。 4、 立 身 。 孝 经 云 : “安 身 行 道 , 扬 名 于 世 , 孝 之 终 也 ”。这 就 是 说 , 做 子 女 的 要 立 身 并 成 就 一 番 事 业 。 儿 女 事 业 上 有 了 成 就 ,父 母 就 会 感 到 高 兴 , 感 到 光 荣 , 感 到 自 豪 , 这 是 对 父 母 最 大 的 孝 顺 ,也 是 父 母 对 子 女 最 大 的 期 望 , 对 于 这 一 点 , 我 深 有 体 会 , 是 的 ,哪 一 位 做 父 母 的 不 希 望 自 己 的 孩 子 出 人 头 地 , 成 就 一 番 事 业 ? 只 要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