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5949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重点难点 学习内容一 燃烧的条件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 128成下列填空。 与 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 反应。 个对比实验: 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可燃物 氧气 发光 放热 氧化 可燃物 空气或氧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老师演示实验 7学们认真观察现象,并把现象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图 7中的现象: 。 图 7中的现象: 。 。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名师归纳 燃烧需要三个

2、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反馈练习 ) 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B C 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 B 学习内容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阅读课本第 129成下列填空。 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其中的 ,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 、 ; 。 30页的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 蜡烛熄灭 蜡烛继续燃烧 蜡烛熄灭 分析 隔绝了空气或氧气 满足燃烧的条件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 不支持燃烧 化学方程式表示): 。 灭火器 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

3、 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 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一个条件 移走可燃物 隔绝空气或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2O+师归纳 灭火时降温,使温度降到物质着火点以下,不能说降低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另外,不管灭火还是燃烧都要对照燃烧的三个条件去考虑。 反馈练习 ) 即盖上锅盖 即用水浇灭 即打开所有门窗 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采取的措施是( ) 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细检查泄漏源 闭气源阀门 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A D C 使用的灭火器为( ) 合

4、理的是( ) 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要急于打开门窗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C D 学习内容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阅读课本第 132成下列填空。 在 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 ,使气体的 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 字样。在这些地方要注意经常 。 可燃物 有限的空间内 大量的热 体积 氧气 剧烈 严禁烟火 通风 讨论交流 鼓入大量空气时却爆炸? 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 “ 严禁烟火 ” 字样或图标的原因是什么? 【 温馨点拨 】 气是使塑料瓶中的面粉充满金属罐, 这时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 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们接 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3页图 7 名师归纳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共同点:都放热。燃烧的类型:在不封闭的空间内平静燃烧;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发生爆炸。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反馈练习 精;味精;液化石油气;食糖;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 A. B. C. D. 会发生爆炸的是( ) ) C D C ) 禁穿化纤类服装 禁烟火 ) D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