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9264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热药——清热泻火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热泻火药 特点:药性以甘寒或苦寒为主,主归肺,胃,心,肝经苦寒:清热泻火;甘寒:生津止渴 主要功效清解气分实热气分实热证:大热,大汗,大烦,大渴,脉洪大清泄脏腑火热脏腑火热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口臭,心火烦躁,肝火目赤(重点:每味药针对的脏腑) 火与热的关系:火与热皆为阳热之性,都会出现发热,口干等热性症状。从来源上分析,热多来源于外邪,火多来源于内脏功能失调。从程度上来看,热为火之减,火为热之极。从病证类型来看,火往往出现神志症状,出现动血症状。1. 石膏【处方用名:生石膏 先 】 药性: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石膏辛甘化阳的理解:这里“阳” 的含义是朝外透散之意。 卫气营血是由表入里

2、,由轻到重的过程。气分热邪由卫分而来,因此要给邪有去路,故要透邪外出。清、透气分实热证,肺胃火热证 功效与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泄肺胃)气分实热清泄气分(配知母,白虎汤) 气分实热证:大热,大烦泻火除烦;大汗,大渴生津止渴;热邪透邪外出;肺热咳喘清泄肺热(配麻黄,麻杏甘石汤)胃火牙痛清泄胃火(配牛膝,玉女煎) 除痹止痛热痹之证(关节红肿热痛,白虎加术汤) 收湿敛疮:煅用疮疡溃后不敛,疮面淋漓,口舌生疮,水火 烫伤,湿疹等 使用方法及注意 生石膏:长于清热泻火;煅石膏:专用于收敛生肌 用量宜大:15-60g 入汤剂宜打碎,先煎(至少 1 小时) 脾胃虚寒者忌用矿物药:用量宜大,先煎2. 知

3、母(处方用名:肥知母) 药性:苦,甘,寒。归 肺、胃, 肾经(上、中、下三焦)清、润肺胃火热,既清实热又退虚热 功效和主治 肠燥便秘:胃以降为顺,经胃的腐熟之物分别下降到大肠和小肠。而胃与大肠都为阳明经, “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 则肠实而胃虚”。故胃阴不足也会引起肠液的亏损,导 致大便闭结。 阴虚火旺:知母既能滋阴,又能降火,往往配黄柏,六味地黄丸构成知柏地黄丸。 消渴病:上消肺阴不足,中消胃阴不足,下消肾阴不足,知母既能养肺阴,又能补胃阴,还能滋肾阴,故对三消都有作用,为消渴病的常用药。*比较石膏与知母(相须配伍)功效药名相同点 不同点石膏 善清气分热,肺胃实热证,煅用能收湿敛疮知母清

4、热泻火除烦止渴 能退虚热,更能泻相火(肾阴不足,虚火内生)3. 芦根(处方用名:干芦根) 药食两用品 取类比象:原药材是根茎是中空的,往往具有利尿的作用 药性:甘,寒。归肺,胃经清、利肺胃火热 功效与主治:所有功效都围绕它清热的效果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 烦热病伤津,热病烦渴 清胃止呕胃热呕吐 清泄肺热肺热咳嗽,肺痈肺痈(肺脓疡)病因:热毒壅肺,灼伤肺阴;肺痈症状:高热不退,胸痛不止,咳嗽,咳吐浓臭腥痰肺痈代表方:苇茎汤(芦根,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清热利尿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清热透疹疹出不畅 使用注意 别名:苇茎(考点) 用量可大,15-30g,鲜品可达 30-60g4. 天花粉(处方

5、用名:天花粉) 药性: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寒性,寒而不竣;苦味,苦而不峻;清热力量不强清,润,消肺胃火热 功效与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伤津口渴,阴虚口渴用于消渴病,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清肺润燥肺热(燥)咳嗽,阴虚燥咳 消肿排脓痈肿疮疡初期脓未成:解毒消肿中期脓成不溃:促进排脓 引产中期妊娠引产(4-7 月妊娠期,天花粉蛋白) 抗肿瘤妇科肿瘤,肺系肿瘤 使用方法及注意 用量:煎服 10-30g; 别名:栝(瓜)楼根;(药用部位是考点!煎服,不用包煎) 脾胃虚寒者慎用; 孕妇慎用; 不宜与乌头同用(考点)*比较芦根与天花粉功效药名相同点 不同点芦根 清热力强,兼能清肺排脓,清胃止呕

6、,利尿天花粉清肺胃热生津止渴 生津力强,兼能润肺、消肿排脓、引 产5. 栀子(处方用名:炒枝子,生枝子) 药性:苦,寒。归心,肝,胃,肺,三焦 经三焦的认识:“三焦有名而无形 ”,最大的孤腑。气运行的通路,水液代谢的通路;栀子归于三焦的意义:作用面的广泛性;给邪有去路;思考归于三焦经的药:香附,栀子;苦寒之性重,善于清热面大,力广,善清一切脏腑火热,以心火为主; 功效与主治: 泻火除烦热病烦热(火热)心火,肝火,胃火,肺热 ,一切内脏火热病证 清利湿热湿热黄疸,淋证(湿热),有利尿作用黄疸病因病机:胆汁外溢湿热之邪作用于胆,迫使胆汁外溢黄疸症状:面黄,目黄,身黄,小便黄黄疸治则:利胆+ 清利湿

7、热黄疸代表方:茵陈蒿汤,茵陈蒿(利胆),大黄(通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栀子(利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走)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血热) 清热解毒热毒疮痈(热毒) 消肿止痛跌打损伤吊筋药(生栀子打粉+ 醋+ 蛋清外敷) 使用注意: 用量:煎服 5-10g,生用加倍 脾胃虚寒者慎用思考:如何理解栀子为治疗热证的要药?答: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热邪易扰乱心神,易生风动血;热邪夹毒;湿邪易郁而化热。栀子为苦寒之品,善于清热。对于热邪易扰心神,栀子可以清心泻火以治热病烦闷。 对于热邪易动血,栀子可以清热凉血止血以治血热出血证。 对于湿邪郁而化热,栀子可以清热利湿以治湿热黄疸,淋证。 对于热邪挟毒,栀子又可以

8、清热解毒消肿。 栀子归经广泛,力大,归心,肝,胃,肺,三焦 经,能够清泻心肝肺胃的火热之邪。综上栀子的功效都围绕着治疗热证,可以治疗多个脏器的火热,同时既能清火热,又能清湿热,还能解热毒,凉血热,并且即对证又对症,故为治疗热证的要药。6. 淡竹叶(处方用名:淡竹叶) 药性:甘,淡,寒。归 心,胃,小 肠经。清,利心火 功效与主治 除烦止渴热病烦渴 清热泻火心火炽盛,口舌生疮 利尿通淋心火移热于小肠之证(心火表现+热淋)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受盛之官,主泌清别浊;心火表现(清心火) 心火上炎:口苦,口舌生疮;心火扰神:心烦失眠;移热小肠表现(利尿)小便短赤,刺痛;代表方: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

9、梢,淡竹叶)7. 夏枯草(处方用名:夏枯草) 来历:以夏至即枯干而得名 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和主治: 清肝明目肝火上炎证(养肝阴,清肝火)目赤肿痛,头痛作胀,眩晕目珠疼痛(考点),入夜尤甚 清火消肿散结痰火郁结证,瘰疬瘿瘤 使用方法及注意 用量 10-30 克,入汤剂可以汤代水,煎膏;以汤代水:夏枯草,灶心土,糯稻根 脾胃虚寒者慎用8. 决明子(处方用名:决明子) 药食两用品 药性: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和主治: 清肝明目目疾,头痛眩晕肝经风热,目赤羞明(羞明:害怕见到亮光)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肾阴亏,目暗不明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有降血脂作用 使用方法及注意 用量:10-30g,通便后下; 脾胃虚寒者慎用;清热泻火药小结:清热气分 石膏、知母清肺胃热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清泻心火(清热除烦) 栀子、淡竹叶清泻肝火 夏枯草、决明子清热生津 芦根,天花粉既清实热,又退虚热 知母清一切脏腑火热病证 栀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