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34441495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京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京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京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京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北京城的中轴线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学会确定说明对象的一般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文物保护的意识和情感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确定说明对象的一般方法。教材分析:北京中轴线是一根长达 8 公里,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贯穿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其中“伟大”一词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教材提供的信息比较隐蔽,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深度较浅,知识面相对狭窄造成,因此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仔细读书,挖掘课文的信息才能解决。 教学时间:2 课时第

2、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1、介绍作者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长子。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梁思成于 1901 年 4 月 20 日出生于日本东京,1912 年随父返国。1972 年 1 月 9 日卒于北京。1923 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 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946 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营建系)并任系主任直到逝世。他还曾任中央研究员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普林斯登大学名誉

3、文学博士和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等职。 22、展示学生画的平面图,目的不是掌握说明文用了什么方法,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等说明文文体知识,而是让学生读懂说明文,了解说明文中介绍的知识和信息,体悟文中渗透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在这篇文章中,北京中轴线的平面图画出来了,文章的主体内容也就理解了。3、准确读出下列字词处理 什刹海 俯瞰 池沼 对称 凸 承袭 峋峙 序幕 约略 俯瞰 累积 部署 贯通 秩序 抑扬顿挫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部署气魄规模格局 城楼角楼箭楼牌楼 环卫御路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明确说明对象 提问:本文要说明的事物是什么?(北京中轴线) 2、作者抓住了北京中轴线的什么

4、特征进行说明的?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 3、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第一段:介绍北京凸字形平面是逐步发展而来迹对它的评价。第二段:介绍北京中轴线的规模价值建筑布局 第三段:介绍中轴线东西两侧及北京城四周的建筑特色4、朗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了解中轴线伟大在何处呢? 学生很容易答出“气魄雄伟,一贯到底”但这显然不够全面,需要给学生铺设台阶,启发他们思考体悟中轴线蕴含的人文内涵: 5、再读课文,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度都一样吗?高度相同和不同各给人什么感觉? 借助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中轴线的设计重点突出、起伏有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以中轴线是伟大的。 36、作者重点介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说明的?(中

5、轴线的建筑布局,由北向南的空间顺序)7、理解“据为己有”这个词的意思 借助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中轴线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伟大力量,所以说中轴线是伟大的。 三、再读课文,体会北京中轴线的特征。四、布置作业: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分析说明的内容及特征。1、读第一段,了解这一段的说明内容及作用。介绍北京城的凸字形平面的形成及评价。目的是引出说明的对象:北京城的中轴线。2、仔细研读第二段并分析:1)概括本段内容。具体介绍中轴线的规模、重要价值及建筑布局。2)中轴线的特征是什么?规模宏大、气魄雄伟。3)重点段分层:第一层:(开头一贯到底的规模)概括介绍北京城的布局、中轴

6、线的规模及重要价值。第二层:(安定门和德胜门)具体介绍中轴线上的布局,突出中轴线的雄伟气魄。第三层(结尾)总结上文,对中轴线的雄伟气魄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美。4)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些建筑?是怎样加以说明的? 4重点介绍的是中华门、天安门,突出创造性的设计和雄伟的气魄,有描写有议论,并且表达了赞美之情。对其他建筑略写或一笔带过。5)“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的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这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议论,对建筑布局及雄伟气魄加以高度评价和赞美)3、朗读第三段,体会说明的内容。(介绍中轴线东西两侧及北京城四周的建筑特色)二、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提问:北京中轴线上有

7、很多建筑,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说清楚的?(按顺序说明) 追问:按什么顺序说明?(由南到北的顺序) 空间顺序明确:这种顺序属于空间顺序,它常用于说明建筑物,空间顺序还包括由东到西,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等等。 讨论:在说明北京中轴线时,采用别的说明顺序,比如采用由东到西的顺序说明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采用说明顺序。 三、相关链接,知识拓展。1、时代在发展,北京也在发展,北京中轴线有没有发展呢? 2、本文的作者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他为中国的建筑业,为保护古都北京坐了很多事,请同学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 四、总结写作特点:(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归纳)1.说明顺序有条不紊,重点突出。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五、课堂练习:按空间顺序说明一个建筑物 六、小结:了解北京中轴线的特征,熟悉说明文的说明思路和语言的运用。七、板书设计: 5北京城的中轴线梁思成长达 8 公里、最长最伟大、贯穿全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