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25660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渔业技术经济学 B论文-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摘要 开发海洋是 21 世纪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是使我国从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认识我国的海洋渔业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在海洋渔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关键词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经济一、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在渔业领域的延伸或具体化。因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渔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构成生态环境健康、社会稳定、渔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格局

2、,达到改善渔民的福利事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是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产量迅速增长,我国的渔业发展取得了毋庸置疑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矛盾与困难,这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不断衰竭的渔业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捕捞强度之间的矛盾。即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表现在渔业资源衰退,渔业环境恶化,水产品不安全等方面。总体来说,目前国内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有:(1)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采。近年海洋捕捞业的主要增长点为低值鱼类,而主要经济鱼类不能形成鱼讯,严重影响了渔民的出海作业天数和收入。我国海域已记录的水生生物有

3、20278 种,不仅有很多世界海洋共有的生物物种,而且还有许多特有的物种。但由于开发利用过度,栖息环境破坏,乱捕滥采,以及外来种的引进等原因,我国现有海洋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正面临着消失和灭绝的严重威胁,同时另一些原来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的物种,也逐渐变成了新的珍稀物种。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渔业资源的增殖与恢复能力下降,重要渔区的渔获物种类日趋单一,渔获物逐渐朝着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的方向演变, 多数传统优质鱼种资源大幅度下降,难以形成鱼汛。60 年代以前,我国传统优质渔业资源,如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鲅鱼、真鲷、银鲳、鲽、对虾、乌贼等,由于大量集群洄游而形成较大渔汛。目前,

4、由于资源数量急剧减少且鱼群分散而形不成渔汛,黄海、渤海的鳕鱼、小黄鱼、大黄鱼、鲅鱼、鲽鱼都已形不成渔汛,真鲷和带鱼在渤海已基本消失;东海除带鱼外,大黄鱼、小黄鱼、鲽鱼等鱼类也已形不成渔汛,且大黄鱼、小黄鱼已濒临绝迹。 (2)海洋渔业产业的投入高效率低。庞大的产业规模并非与产业效率正相关。我国的渔业劳动力人均渔产品和近海每平方千米捕鱼均远低于挪威和日本等国;我国远洋捕捞量也仅占世界的 0.5%。 (3)海洋生物资源低利用。由于冷藏运输船装置及保鲜技术落后,渔获物中因变质而被丢弃的约占 10%;大部分副渔获物在海上被抛弃,没有物尽其用;海洋水产品加工技术落后,而且加工废弃物未充分挖掘其价值;过度消

5、费模式导致渔业资源大量被浪费。 (4)海洋渔业环境的恶化。海水养殖、渔船废弃物、陆源污染物及溢油事故等造成我国近海水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加速了渔业资源的衰竭。据 2006 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6 年,我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 14.9 万 km2,比 2005 年增加约 1.0 万 km2,其中较清洁海域、轻度污染海域、中度污染海域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约为 5.1、5.2、1.7 和 2.9 万 km2。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仍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氮、磷、石油类和铜;200

6、6 年全国共发生渔业水域污染事故 1463 次,污染面积约 9.4 万 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2.43 亿元;因环境污染造成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 36.43 亿元,其中,海洋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为 27.88 亿元。这表明,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生态环境还在恶化,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继续减少,外来物种侵入带来的危害依然存在,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行为仍然未得到有效遏制。二、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形成原因与机制分析产业经济学角度从经济学角度看,海洋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最有效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的关键是制定一系列符合海洋渔业资源特

7、性的科学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制定有赖于对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和海洋渔业资源特性的了解。从海洋渔业资源特性看,海洋渔业资源属于可再生生物资源,可以借助于海洋渔业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行不断的自我更新,维持一定的资源储量。如果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使用,则可以永续利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其受到损害,甚至严重枯竭。同林地,草原等不可再生生物资源不同,海洋渔业资源具有流动性,使用者不可能对其中的个别鱼确定专有财产权。它是一种“非经营性”可再生生物资源,具有公有性。同时,对于海洋渔业资源,也不可能像土地所有者控制每亩土地上的树木数量、种植和采伐时间,从而对树木的整个生产期实行实质性的控制。对于捕捞

8、量的控制,必须通过国家制度所提供的政策工具才能确立。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没有明确的产权规则,经济人的牟利天性会导致其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利用方式。这也意味着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个体渔民的捕捞总量很可能造成海洋渔场的鱼群总量达到不可持续水平,形成“公地的悲剧” 。克服海洋渔业资源的“公地的悲剧” ,就是要通过产权界定,将个体渔民捕捞行为的外部性内在化,使其产生的内在激励改变个体渔民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而形成的对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方式,从而形成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永续利用。从这个角度看,一定程度上,对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要通过政策将个体渔民捕捞活动的外部性内在化。

9、我国对海洋捕捞实行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管理,并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和捕捞限额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渔船总功率的控制,国家在确定总的渔船功率级数后,逐级分解到各地,要求各地不得突破渔船功率指标基数,但是,双控的效果并不显著,全国渔船功率指标总数不断膨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双控”未能对渔船功率指标控制到生产主体,事实上成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双控” ,从而导致应作为“双控”主体对象的渔民执行“双控”的权利和义务边界不清,而职能部门也因此无法对渔民执行“双控”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从而对渔民长期以来增船增功率的行为只能采取一次次“纳规”的办法使之由非法转为合法,最终导致捕捞强度不断膨胀。 (刘

10、舜斌,2006)从这点看,我国现行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方式对于内在化个体渔民捕捞行为的外部性存在漏洞三、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研究由以上分析可见,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要克服渔业资源的“公地的悲剧” , ,内在化个体渔民捕捞行为的外部性。结合我国现行海洋渔业经济管理体系看,要践行渔业经济发展的四大措施:(一)伏季休渔伏季休渔是目前我国在渔业资源管理方面所采取的覆盖面最广、影响面最大、涉及渔船和渔民最多、管理任务最重的一项保护管理措施。为贯彻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举措,各地渔业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大渔民群众也给予了广泛的理解

11、和支持。实践证明,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行之有效的重要的水产资源养护措施,是一项群众拥护、效果明显、实施成功的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和良好的国际影响。要进一步完善伏季休渔管理制度。本着有利于保护渔业资源、有利于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呢原则,进一步完善伏季休渔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完善的重点是限额捕捞和进一步限制及取缔严格破坏资源、严格破坏海洋渔业地质环境的作业网具。要逐步实行生产渔船作业单一化,控制一船多具及多种作业。要逐步创造条件,在伏休后积极实施海洋捕捞“负增长”计划,尽快实施限额捕捞制度,巩固伏季休渔成果。(二)加快渔船民转产转

12、业,促进经济鱼类资源恢复要认真贯彻落实捕捞“零增长”方针,切实采取“减、转、治”等方式和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渔船民转产转业。一是“减” ,要把小的、老旧的、作业落后的木质渔船减掉,把渔船数量减下来。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在渔民自愿的基础上,把渔船拆解淘汰;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到龄渔船报废制度,运用法律手段强制到龄渔船报废,压缩船只数量。二是“转” ,即实现渔民的转产转业,在加强渔船民转产转业的进程中,要严格区别和对待沿海“传统渔民”和内陆到沿海的“临时渔民”从事渔业捕捞的问题,制定必要的政策调控在转产转业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相关扶植政策,对船只拆解报废的渔民,依靠全社会力量帮助其再

13、就业。三是“治” ,即通过强化渔业行政执法严格船网工具指标,杜绝建造新的近岸拖网渔船,特别是小型渔船,严格控制陈旧渔船异地买卖,彻底整治“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三)加强海域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要加强海洋与渔业法规宣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海洋国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使珍惜海洋、保护海洋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要加强海域环境治理,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沿岸工业、旅游与渔业发展关系,建立海域环境监测新机制,全面加强辖区海域特别是涉海重点工程海域环境监测。要大力发展生态健康模式养殖,降低养殖

14、业自身污染,加强海洋执法监察。坚持海陆检查并举,依法查处破坏海域资源、造成海域环境污染的行为,从陆海两方面堵住污染“源头” ,切实保护和改善海域环境。(四)完善渔业发展政策,保障渔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规划,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按科学化开发、规范化实用和持续化发展的原则,切实加强海域使用宏观指导与调控,合理调整海域使用布局,逐步实现以规划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为渔业长足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渔业发展体系,制定鼓励和扶植外部深水海域开发的相关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改进生产作业方式,发展深水海域养殖业,切实推进外部深水海域开发,有效缓解内湾海域供求矛盾,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广

15、阔空间。要进一步探索渔业管理新路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海域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制度,逐步建立起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适应渔业发展要求的海域管理和渔业发展新机制和新模式,保障和推动海洋渔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杨美丽 ,吴常文.浅析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产业经济学角度J.中国渔业经济,2009(03)【2】 杨美丽,吴常文.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或对策论坛论文.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2008【3】李尚鲁.我国沿海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09)【4】 宋玉官,郭庆祝.新时期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几点思考J.海洋信息,2009(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