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24756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师大第七册第八单元:统计课 题 栽蒜苗 数学第七册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 单位的必要性。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 义。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 统计图表示。教学重点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理解条形 统计图 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 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师: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对蒜苗的生 产情况进行了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你们是怎样观察的,能说一 说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指名口

2、答,让学生汇报观察和 记录的方法。2、讨论数据的描述方法。师: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每 6 个为一组)每个同学记录的第 15 天蒜苗生长的情况填入表格内。(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发一张统计表,学生把小 组成员记录 的数据分别填入表内)。小组蒜苗第 15 天生长情况统计表 厘米姓名蒜苗高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填表的情况?让学生汇报填表的情况师:把小组内同学的数据填入表格后,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 长得高, 谁的蒜苗长得矮,除了填表格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还可以画(条形) 统计图反映这些蒜苗的生 长情况。3、制作条形统计图。(1)体会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教师给每

3、个小组发一张 128 的方格纸,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 反映蒜苗的生长情况。学生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时,有 时学生可能会说这张 方格纸的格子数不够涂。这时,教师让学生讨论: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几种方法:生 1:再补充些格子。生 2:不用补充格子用方格纸的 1 小格表示 2 个单位,就可以涂了。生 3:用方格纸的 1 小格表示 3 个单位, 这样更够涂了。生 4:我们用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师:刚才大家想出了用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

4、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2)画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画条形统计图(直接画在书本第 91 页的方格图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并及时指导。(3)展示、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画的条形统计图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出来,并说明每格表示的数量及具体的画法,教师组织全班同学 进行评析。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观察自己画的条形统计图和其他同学画的条形统计图,思考: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口答,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的关系比 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三、全课小结师: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

5、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条形统计图有3什么优点?(指名口答)板书设计统计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能直观地比较不同数量的多少。课 题 练习课 数学第七册教学目标1、 进一步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 进一步体会 1 格表示多个的意义。2、 提高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提高正确率。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从 图中得到相关的信息。教学难点 提高制作的正确率。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91 页“试一试”中的 1、2 题及课本第 92 页“练一练”中的练习题。1、“试一试”中的第 1 题先指名说一说这张条形统计图的横向、 纵向各表示什么,

6、1 格表示多少,再让学生思考题中提出的(1)、 (2)两个小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教 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问题(2),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提的问题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2、“试一试”中的第 2 题。练习时,先指名说一说每张统计图 1 格分别表示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 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条形 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 获取信息,只要学生 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二、 “练一练”中的练习题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绘制条形统计图),再 组织展示与交流。全班展示交流时,教师先让学生把自己画

7、的条形 统计图在 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出来,4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的。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交流时,应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 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三、实践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 选择一个主题, 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 2 中制作成条形统计图。板书设计板书统计图(略)。课 题 栽蒜苗 数学第七册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教学重点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 获取数据

8、 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教学难点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小丽和小亮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从中我们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师:如果要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能用什么方法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可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 (板书课题)师:关于单式折线统计图,你想知道什么?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 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的有关知识。二、探索新知1、探索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5(1

9、)出示如下记录表。笑笑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如下:教师设问:根据笑笑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怎 样用单式折线统计图 表示呢?(2)教师介绍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A、先在格子图中描点。教师边介绍描点的方法,边出示下 图。指出:根据 记录情况逐一描出相 应的各点。B、连线 。教师说明:描出各点后,把各点 顺次用线连起来,就得到了如下单式折线统计图。2、分析与预测。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 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2)估计蒜苗第 10 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3)预测蒜苗第 20 天约长到多少厘米,并 说说你的想法。(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附页 5 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

10、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第(1)题。本题答案:第 9 天至第 12 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交流时,教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第(2)题。交流时,只要学生能说出合理的范围,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如 10 天大约长到 12cm 或 12.5cm 等),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预测的。第(3)题。交流时,只要学生能说出合理的范围,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如 20 天约长到 19cm 或 20cm 等)教师要让 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预测的。第(4)题。让学生把自己栽的蒜苗生 长情况在附页 5 的格子 纸中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学生在绘制统计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

11、对性的指导。学生画完后,教师让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统计图(用实物投影展示),并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三、全课小结师:谁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 变化情况,便于6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优点:能够体现事物的发展趋势步骤:1、描点;2、连线。课 题 练习课 数学第七册教学目标1、 进一步巩固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并体会其特点。2、 提高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能力。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教学重点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 变化情况的信息,

12、并 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预测。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95 页至 96 页“练一练”中的 1、2、3 题。1、第 1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引 导学生讨论 第(1)题, 说一说“ 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交流时教 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提出的变化趋势的依据,接着引导学生讨论第(2)题: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交流时,每个学生由于理解程度有所不同会提出不同的观点。 对此,只要学生 说得有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2、第 2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各点所表示的数量是多少,各表示什么意 义。然后 让学生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三道小题,在此基

13、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第(1)题。本题答案:小华每隔 2 时测量一次气温。交流 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得出这个结果的。第(2)题。本题答案:从 8:00 到 16:00 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气温是上升的(8:00 到13:00 气温上升,13:00 到 14:00 气温不变,14:00 到 16:00 气温下降,但16:00 时气温是 21。C,仍比 8:00 时气温高)。7第(3)题。交流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 问题。3、第 3 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题 中提出的两道小题,再 组织全班交流。对于第(1)题,

14、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时 ,不要 轻易地得出结论 ,而应让学生多说说,分析其原因,然后进行归纳。对于第(2)题,交流时,只要学生说的能在合理的范围,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应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估计的,使学生养成言之有据的 习惯 。板书设计板书折线统计图(略)课 题 数据告诉我 数学第七册教学目标1、 通过计算、对比等活动感受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2、 加强“折线统计图” 的制图、 识图能力训练。3、 利用各种媒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感知大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交流获取信息的办法。师:谁 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了解祖国的巨大变化呢?指名口答,学生可能会提供

15、以下几种方法。生 1:利用计算机,上网查找。生 2:报纸上查一查。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我们要善于从多方面、多渠道获取信息,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2、交流获得的信息。(1)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调查的反映近几年我国巨大变化的数据、信息。8(2)全班交流。让小组派代表汇报查找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近几年,我国的工业、 农业、交流运输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发生巨大可喜的变化,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实用价值。3、点明课题师:笑笑与淘气在互联网上也查到了许多反映我国巨大变化的信息,这些数据、信息里隐含着我们学过 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信息,通过讨论

16、、交流,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走 进网络”中的第 1、2、3 题。1、第 1 题。出示“走进网络” 第 1 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题中指出的三道小题。 (其中解决第( 2)、(3)题时,允许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教 师组织 学生进行全班交流。第(1)题。让学生把淘气查到的反映工 业产量的一些数据写出来,把笑笑查到的反映农业产量的一些数据读出来。交流时,根据学生在读写数中存在的 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数的中间和末尾 0 的读法。第(2)题。交流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推算的,应用了哪些知识进行推算的。本题分析与解答过程可参考如下:全国一年粮食的产量需要堆放多少个教室:457110000100=4571100(个)。全国一年产量需要建造多少个粮仓:4571100005000=91422(个)。(可用商不变规律推算出结果,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