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423810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心篇爱心,使教育更加崇高!一、班主任爱心的本质与特征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对于班主任而言,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能称为师。只有爱学生,班主任工作才有可能勤奋、扎实;只有爱学生,才会具有一颗宽容之心,包容百川;只有爱学生,才会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感受,从而积极去探寻更多、更好、更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一)班主任爱心的本质奉献爱心是人类交流情感的美好而无形的工具,也同样是特定的人群之间一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这是爱心的普遍性。然而,班主任的爱心却不同于一般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即班主任的爱心具有其特殊性。班主任对学生要有爱心,这是班主任基本素

2、养与技能的核心与本质特征。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必须明确班主任爱心的本质是奉献,这一点不同于父母之爱、朋友之爱,以及夫妻之爱。1班主任的爱与母爱的区别通常情况下,父母无论怎样打骂孩子,孩子都不会计较,都会认为那是对他好。可是老师要是过分地批评学生,学生总能记得很长时间。同样是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就是师爱有别于母爱的地方。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负责人,有人将班主任定位为学生在学校的“代父母”角色,这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将班主任定位为“代父母” ,是对班主任的要求,它要求班主任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胸和情感关注学生的成长。但“代父母”不能等同于父母,班主任对学

3、生的爱也不等同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母爱仅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母爱是一种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爱,是一种自然情感,不受理论的约束和指导,因此常常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现实中,由于父母对学生的溺爱而导致孩子走上不归路的例子也经常听说,这种爱就是一种不理智的爱。 “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 ,这种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子女的期待或多或少都有点功利性。相对而言,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则是一种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基础之下的,既有严格要求,又有关爱的、理性的、科学合理的爱。这种爱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无私的、崇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在班主任的爱中含有着对学生明确的教育意义。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4、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来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公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成具有建设祖国未来能力的公民是班主任的职责。因此,班主任的爱不同于母爱,它具有明确的教育意义,是以祖国事业为自己工作职责的奉献的爱。2班主任的爱不同于友爱友爱是一种需要培养,需要朋友间互相扶持,帮助的情感。换句话说,友爱是朋友之间是以某种利益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常言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不论这句话是否有理论依据,但是它却反映了友爱是需要回报的,不是无私奉献和不求回报的。比如,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往往是在彼此认识与沟通中逐步形成的感情,它使同学之间

5、出于共同目的走在一起,加之拥有共同兴趣爱好而走得更近,变得更加亲密和友好。因此,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帮助,使得彼此都能从中获益,从而建立朋友之情。同时,只有双方持续不断地付出,才能让友情地久天长。可见,友爱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这种相互性就说明友爱是有回报性的。与友爱相比,班主任的爱则表现为一种奉献。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永远没有利益关系,是世界上最纯正的关系。班主任对学生无私的爱源于对教育的爱,源于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班主任高尚人格的体现。因此,班主任的爱体现了爱的最本质意义,它不要求学生的付出,也不向学生索取回报,是班主

6、任自身心甘情愿给予的爱,是对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的崇高追求。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教师的诗句:有把教师比作红烛的, “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有把教师比作春蚕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都是对班主任爱的最好的诠释。3班主任的爱不同于情爱情爱是一种以男女双方的感情为基础的爱,情爱是一种具有很强占有欲的、专一的、自私的爱。也就是说,情爱是特定的男女双方彼此吸引,在不断接触、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由此,情爱具有对象的特定性、情感的专一性等特点。与情爱不同的是,班主任的爱是无私的、博大的,它不是一对一的。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班主任不可能只面对班级中的某一学生个体,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学生。相反

7、,班主任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关注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差别对待。班主任的爱应像阳光雨露般时刻沐浴、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感觉到学校、班级生活既温馨又充实。班主任的爱是一种博爱,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的助推器和兴奋剂,也是通向学生心灵的理想驿站。爱的力量是无限的,在班主任爱的教育下,所有学生都能够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向着各自的发展目标迈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这是新时代对班主任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班主任爱的博大的体现。4班主任爱心的本质班主任的爱不似母爱般血浓于水,不同友爱般要求回报,不像情爱般

8、占有欲很强,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是一种境界,是所有爱的升华。无私奉献就是这种爱的本质体现。母爱、友爱和情爱都体现出一种功利性,他们的付出都是希望得到回报的,而只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唯一只求“给予” ,不求“所得”的爱,是无私奉献的。也正是班主任的这种大公无私的道德觉悟和精神境界,成就了一个个学生的成功,成就了我国伟大的教育事业。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事业中有着很多的体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爱的故事一直久为流传。冬天到了,育才学校的学生们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没有袜子,只好赤脚穿草鞋。看着孩子们忍饥受冻,陶行知心里难过极了。他身上只穿一件陈旧的学生装,在冷风中东奔西走,把唯一的已发

9、了黄的破呢大衣,让给了孩子们。白天,大衣总是披在最瘦弱的孩子们身上,晚上又盖在另一个孩子的被上。在那寒风刺骨的严冬,这件大衣温暖着孩子们的心,被大家称为“爱的大衣” 。有一天,冯玉祥将军请音乐组同学去家里吃饭,见孩子们冷得瑟瑟发抖,就发给每个孩子一件军大衣。十岁的孩子,瘦骨伶仃的身子裹着又肥又大的军大衣,样子滑稽可笑,但毕竟暖和多了,只是僧多粥少,还有许多孩子在挨冻,陶行知的破呢大衣,仍然在孩子们中间转来转去。一天下雨,孩子们怕陶先生冷,把大衣还给他,挂在衣架上。这天半夜,小偷光顾陶行知家,把大衣偷走了。陶行知没有了大衣,照样顶着寒风在外面四处奔波。每次回到学校,陶行知冻得脸色青紫,手脚冰凉,

10、孩子们心疼极了。有个孩子执意要把自己的军大衣给陶行知穿。陶校长又把军大衣给他披上,坐在孩子中间亲切地聊起来。一个孩子摸摸陶校长的手惊叫起来:“老夫子,你的手好冷!像一块冰。 ”陶行知两手互相用力搓了一会儿,握住他的手说:“这不是热了?” “那,您在路上一定很冷?”“不冷,真的不冷, ”陶行知乐呵呵地说, “以前,我乘公共汽车最怕人多拥挤。现在,如果有两辆车同时到达,我却专挑人多的车上,你们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回答不出。陶行知揭开了谜底说:“人多热气大,许多人挤在一起,不就暖和了吗?”望着陶行知黑瘦的脸和单薄的衣服,孩子们想起了“爱的大衣” ,一个小男孩认真地说:“陶校长,将来

11、我有了钱,一定给你买一件最好最好的大衣!”陶行知笑了,冻得青紫的脸上笑得如绽开了一朵花,他说:“总有这么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有暖和的大衣,漂亮的服装。我们还将拥有整个中国呢!” (参见:http :/www. eicbs. coml2006/Disp. Aspx? ID 一 11951&-ClassID= 41)陶行知先生的“爱的大衣”就是爱的本质体现,是一种给予和奉献,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学生,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这是在伟大的教育家身上体现得最本质的爱,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爱的事迹也是不断涌现的。在上海市省吾中学有一位詹老师,她是学校希望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几位家境贫寒的学生

12、,他们连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品都难以备齐。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班主任詹老师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 7 只高中生必备的计算机,一个个悄悄地送到他们的手中。“好好学习,成才成人” ,詹老师期许的目光里,充满了爱。而实际上,詹老师的经济条件也并非特别好,她也犹豫过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但她认为她有责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省吾的温暖。一件小事,有时能够激励人一生;一个行动,有时能改变一个人。詹老师用爱,做出了她的奉献。当人们纷纷赞扬她的爱心时,她说“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当然,詹老师不仅物质上帮助学生,她更多地在行动上感化学生。这就是伟大的爱,当詹老师在为学生默默付出时,她没有想到过要得到什么,学生

13、的成才成人是她最大的愿望和期盼。詹老师是我国千千万万班主任中的一员,她用她的行动,用她的情感诠释了爱的本质,同时也代表了我国所有班主任的最基本的素养。 (参见:陆雪琴,陈佩云继承传统、直面挑战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二)班主任爱心的特征1育人性育人性是班主任爱心的首要特征。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人,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班主任的工作就更加具有育人的特征和意义。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生动、变化着、有思想的学生个体,班主任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

14、有鲜明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班主任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钻研精神,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有着强烈的“向师性” ,特别是小学生的向师性更强。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对教师有着特殊依赖感的心理状态,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但班主任说什么他都听,这就是学生“向师性”的表现。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人、成才。班主任的育人要充分利用学生“向师性”的特点,不仅通过平时教学活动教育学生,还要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等隐形资源,全方位地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要善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15、、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通过讲课的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以师为范,不断成长进步。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 ”班主任的人格是班主任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

16、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一位自信、睿智、宽容、懂得欣赏别人的班主任,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逐渐地变得自尊、自信、自爱、积极乐观。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让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始终起着熏陶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班主任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培育下一代。正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2无私性爱心的本质是奉献,班主任的爱是主动地给予,具有利他性和无私性。因此,无私性是班主任爱的第二大基本特征,这是由班主任爱心的本质决定的。班主任的爱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不是个人的恩怨,应是出自社会的需要,出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正如赞科夫所说:“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