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修订煤炭优秀青年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23862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科技大学修订煤炭优秀青年培养方案修订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科技大学修订煤炭优秀青年培养方案修订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科技大学修订煤炭优秀青年培养方案修订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科技大学修订煤炭优秀青年培养方案修订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科技大学修订煤炭优秀青年培养方案修订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科技大学修订煤炭优秀青年培养方案修订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科技大学修订煤炭优秀青年培养方案修订意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东科技大学修订煤炭优秀青年(实践生)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对煤炭优秀青年(实践生)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总结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及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经 校区研究,决定 2010 年全面修订煤炭优秀青年(实践生)各专业培养方案,现 就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1、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巩固已有的教学成果,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探索具有我院特色的煤炭优秀青年(实践生)培养模式。2、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因材施教,构建平台加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3、坚持“知

2、识、能力、素 质”协调发展的教育观,构建具有校区特色、融知识传授、应 用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二、修订原则本次修订要坚持“基础够 用,优化课程,加强应 用,突出实践”的原则。1、基础够用原则培养方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以 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精炼课程的内容,量身定做,避免扩展拔高。2、优化课程原则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整体 优化课程体系,注意课程衔接,避免内容重复,防止“ 因人设课”和2“因无人而不设课” 的现 象,适当精 简或压缩课程,合理减少总的课程门数、课内

3、学时,为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素 质教育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3、加强应用原则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的生命线,而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专业生存的生命力。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应在满足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专业的办学优势,突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利用学生已有的现场实践经验,强化技术应用培养,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突出实践原则针对学生来自煤炭企业再回到煤炭企业的情况,增强应用性,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和考试方法与内容的改革,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实习、社会实 践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三、培养方案的内容和格式培养方案

4、的标题为:“煤炭 优秀青年(实践生)专业培养方案(门类,二级类,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门类和代码按教育部 颁布的专业目录。1、培养目标 要考虑学生特点和校区的优势和特色,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各专业 培养目标是对所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等工程专门人才。2、培养要求 具体列出基本素质、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并要提练出关键能力。3、主干学科 支撑该专业涉及的骨干学科。参考教育部专业目录确定。4、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是指保证业务培养要求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写出课 程名称,可参考教育部专业目录确定。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社会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其中 实习

5、、 课程 设计、 单独设课的实验课 要列出具体名称。36、修业年限 本科标准学制为 4 年7、授予学位 写明本科授予的学位学科8、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分配比例9、教学进程四、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由通识教育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模块构成。比例一般在 45:35:20 左右。1、通识教育基础平台:由公共基础课模块和公共选修课程模块构成。该类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英 语、计算机技术基础及相关实践环节等。旨在使学生得到必需的思想品德教育、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公共选修课程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分为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自然科学与工程

6、技术、体育卫生与艺术等五大领域,提倡学生跨学科选修。2、学科专业基础平台:由相关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带有通用性的专业知识课程构成,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也是专业的主干课程。3、专业方向模块:由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发展趋势而设置的课程和实践组成,一个 专业应至少有二个以上的专业模块供学生选择。该类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该专业领域内解决某一方面实际问题(研究、设计)或操作维护专业工具的能力,这些课程的内容专业性强,是学生从事专业工作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需不断更新和融合。五、学生在校时间分配1.四年制本科生在校时间按 199 周计算2.时间具体分配(1)理论教学 82-91 周4(2)

7、实践环节(含公益劳动)5160 周(3)考试 12 周(4)入学教育及军训 2 周(5)寒暑假 42 周(6)毕业鉴定 1 周六、学分计算理论教学原则上每 18 学时计 1 学分;实践教学原则上每周计 1 学分。学生在校四年所修总学分本科不多于 180 学分,总课堂教学时数不得超过课堂教学周数乘以 18。表 1.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学时/学分学科门类课程总学时/学分实践环节学分创新教育学分 总学分工学类 2250/125 5160 4 170-180七、公共理论教学课程安排意见1、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同课程,由于要求不同,可设不同学时段,由各专业选取。表 2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时序号

8、 课程名称 学时 所属系部1 高等数学Advanced Mathematics 176 学时(2 个学期,10 学分)2 线性代数Linearity Algebra 36 学时/2 学分3 大学物理College Physics 72 学时(1 个学期,4 学分)4 物理实验Physics Experiments 18 学时(1 个学期,1 学分)基础部2、大学英语课程:本科大学英语总学时为 280 学时,16 学分,必修,安排四个学期。分为基础英语教学和技能5英语教学两个阶段,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3、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60 学时)、技术基础(

9、60 学时)、应用基础(60 学时)三个 层次组织教学,总学时数 180学时。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具体名称由各专业根据学科专业要求和信息系协商确定。4、人文社科基础课程(1)“思想政治理 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系列 课程: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 思政课” 教学实效性,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观看影视资料片、参观调查、小 组讨论、专题报告等多种教学形式,把读原著、讲课、研讨、参 观、社团活动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加强课外指导和社会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表 3 “思政课” 系列课程具体

10、安排课 程 名 称 总 学 时(学分 ) 课 内学 时 课 外学 时 开 设 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Ideology &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54(3)38 16 第一学期马 克思主 义 基本原理 Fundamentals of Marxism 54(3) 44 10 第二学期开 设毛 泽东 思想、 邓 小平理 论 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 论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s Thoughts, Deng Xiaopings Theory and Three Representations108(6) 70 38 第三四

11、学期中国近 现 代史 纲 要 Compendium of Chinese Neoteric & Modern History36(2) 24 12 第五学期(2)大学语文: 32 学时,2 学分,必修,在第一学期开设。5、专业基础课程表 5 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负责系部1 专业概论 18 学时/1 学分(第一学期开) 资土系72 学时(含实验 6)/4 学分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54 学时(含实验 4)/3 学分2理论力学 72 学时/4 学分机电系6Theoretical Mechanics 54 学时/3 学分80(含实验 8)/4 学

12、分材料力学Mechanics of Materials 60(含实验 6)/3 学分96 学时/5 学分,两学期开(60+36)80 学时/4 学分,两学期开(60+20)工程制图Engineering Drawing48 学时/3 学分72 学时/4 学分54 学时/3 学分3 电工电子技术Electrical Engineering & Electronics36 学时/2 学分机电系64 学时/3 学分4 机械原理Principle of Mechanics 36 学时/2 学分 机电系54 学时/3 学分36学 时 /2 学分36学 时 /2 学分5管理学Management36学 时

13、 /2 学分经管系6、军事理论课:安排 18 学时,结合军训集中安排。7、公益劳动课:在校期间一般安排两周,2 个学分,非毕业学年安排,一学年不得多于一周。八、几点说明1、为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建议第七、八学期不安排课堂教学,培养方案中只列明毕业实习、毕业指导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2、对于各门课程的归属性质要用目前各系(部)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标明课程归属的系部(不用标注到所属的教研室)。如: 资土系:ZT; 机电系:JD; 信 息 系:XX; 经管系:JG; 文法系:WF; 基础课部: JC九、时间安排相关系(部)要高度重视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成由主任为组长的系培养方案修订领导小组,

14、专门研究本系(部)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进行统筹协调。各专业 由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培养方案修订小组,负责具体的研究和修订工作。各系(部)要认真研究7如何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切实把这项指导性教学文件起草好、审核好, 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奠定基础。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4 月下旬召开动员会并下达本安排意见;2、 5 日 15 日前,各 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小组论证并提出培养方案草案。3、6 月 1 日前:各系(部)组织专业人员审核,尤其对主要课程的设置、课程开设的顺序、学时分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有无重复设课进行把关,必要时可邀请校外同行专家共同论证,以确保

15、所拟定培养方案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草案修改通过后,注明编写人员、 审核人 员,并经系(部)教学副主任审核签字,于指定时间前送教务部教学科,同时提交修改好的培养方案电子稿(教学科邮箱 );4、6 月 7 日前,教务部分专业组织专家审核,最终定稿印刷。审核过程中的专家评价结果作为各系(部)相关负责人的任期考评依据之一。教 务 部 二一年三月二日 煤炭优秀青年(实践生)专业培养方案英文名称8(门类: ;二级类: ;专业代码: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理论和知识)的,具备能力的,能在部门,从事工作的(人才定位如:) ,具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培养要求 具体列出毕业后工作范围、基本素质、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模块,并要提练出关键能力。 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素质;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